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05篇 |
免费 | 1929篇 |
国内免费 | 11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9篇 |
儿科学 | 126篇 |
妇产科学 | 470篇 |
基础医学 | 811篇 |
口腔科学 | 170篇 |
临床医学 | 2109篇 |
内科学 | 1512篇 |
皮肤病学 | 234篇 |
神经病学 | 533篇 |
特种医学 | 53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593篇 |
综合类 | 4611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939篇 |
眼科学 | 806篇 |
药学 | 7799篇 |
29篇 | |
中国医学 | 3838篇 |
肿瘤学 | 5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249篇 |
2022年 | 490篇 |
2021年 | 753篇 |
2020年 | 692篇 |
2019年 | 599篇 |
2018年 | 795篇 |
2017年 | 867篇 |
2016年 | 983篇 |
2015年 | 885篇 |
2014年 | 2005篇 |
2013年 | 1852篇 |
2012年 | 2075篇 |
2011年 | 2163篇 |
2010年 | 1616篇 |
2009年 | 1334篇 |
2008年 | 1219篇 |
2007年 | 1281篇 |
2006年 | 1166篇 |
2005年 | 1019篇 |
2004年 | 744篇 |
2003年 | 657篇 |
2002年 | 574篇 |
2001年 | 469篇 |
2000年 | 354篇 |
1999年 | 305篇 |
1998年 | 231篇 |
1997年 | 196篇 |
1996年 | 170篇 |
1995年 | 149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97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59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36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27篇 |
1978年 | 23篇 |
1977年 | 17篇 |
1976年 | 11篇 |
1975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小剂量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rhu -Epo)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对慢性肾衰贫血的疗效。探索更为有效、安全、经济的给药途径。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病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皮下注射 (治疗组 )与静脉注射 (对照组 )两种给药途径 ,比较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疗效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RBC、Hb、Hct均有明显上升 ,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很显著性 (P<0.01)。6周内两组之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0.05)。皮下注射组治疗后2周与6周RBC、Hb、Hct差别有很显著性 (P<0.01)。两组均有血压增高。结论 :小剂量rhu -Epo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均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病人的贫血,两种给药途径相比较,皮下注射更安全、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62.
细辛脑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吸道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细辛脑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吸道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细辛脑注射液0.5 mg/kg,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01%的溶液,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用氨茶碱针4~6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用7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同时治疗组的淋巴细胞、CD4 T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CD4 T细胞比较也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的肺功能I、L-5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辛脑注射液对哮喘患儿呼吸道炎症因子的影响优于氨茶碱组。 相似文献
63.
肾囊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紫癜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囊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难治性HSPN患儿22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口服泼尼龙组;Ⅱ组,静脉注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Ⅲ组,肾囊内注射甲泼尼松组。连续观察8周,分别于0、4、8周检测患儿24 h尿蛋白量、血清清蛋白(Alb)、肌酐(Scr)、血浆胆固醇(Cho)。结果4周时3组24 h尿蛋白分别为(2.35±1.09)(、0.97±0.37)、(0.99±0.52)g,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8周时3组24 h尿蛋白分别为(2.13±1.68)(、1.57±0.89)(、0.19±0.11)g,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治疗期间肾囊注药组患儿血清Alb、血浆Cho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肾囊内注射甲泼尼龙可减少难治性HSPN儿童尿蛋白排出。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注射剂与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构成本及其效果。方法 将符合带状疱疹典型临床症状的门诊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更昔洛韦注射剂与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副反应评价指标按卫生部1994年不良反应制定标准。结果 更昔洛韦与泛昔洛韦的治愈率分别为86.0%和82.9%,显效率分别为100%和95.1%,但泛昔洛韦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更昔洛韦。结论 泛昔洛韦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流动注射-CCD二极管阵列检测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肌酐含量的方法。方法:基于经典的Jaffe反应,肌酐能与碱性苦味酸生成橙红色复合物,利用化学动力学反应,采用CCD二极管阵列检测装置快速测定尿中肌酐的含量。本实验探讨了最佳反应条件和流动注射分析参数。结果: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μg/ml~33μg/ml,检出限为1μg/m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1.63%~119.7%之间,精密度为2.74%~3.96%。将本方法与临床自动生化仪的测定结果比较,经t检验(t=0.179,P〉0.05),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方法采样频率为20次/11,简便快速、分析成本低,实现了尿中肌酐含量的批样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标记红细胞法,应用核素门控平衡法分别测定快速注射参附注射液前、注射后10分钟、30分钟、 60分钟后左心功能参数HR、LVEF 、PER、PFR的变化.结果:快速注射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无明显影响,使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PER、PFR明显下降, 注药后10分钟下降到高峰水平,60分钟后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左心舒张期功能参数PFR下降幅度大于左心收缩期功能参数PFR.结论:快速注射参附注射液使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pH值的无水乙醇对硝酸甘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最适于硝酸甘油注射液生产的无水乙醇。方法用高温加热破坏试验及长期试验的方法研究硝酸甘油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指标pH值和含量。结论碱性杂质含量低的无水乙醇配制的硝酸甘油注射液稳定性最好,适于硝酸甘油注射液的生产。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右雷佐生联合磷酸肌酸钠对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的AC或EC方案化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右雷佐生,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右雷佐生及磷酸肌酸钠,3周为1个化疗周期。比较各组化疗后心脏损伤发生率,分析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化疗前及化疗3个周期后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血清B型利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心脏损伤49例(24.5%)。4组之间的心脏损伤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 < 0.05),心脏损伤发生率排序为对照组(50.00%) > B组(24.00%) > A组(16.00%) > C组(8.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保护方案的使用、化疗周期数 > 3、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 > 400 mg与心脏损伤的发生相关(P < 0.05)。化疗周期数 > 3、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 > 400 mg是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心脏保护剂则是保护因素。对照组化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A、B、C组(P < 0.05)。化疗前各组患者心肌酶、BNP、cTnI、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后对照组BNP、cTnI水平高于A、B、C组(P < 0.05)。4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右雷佐生联合磷酸肌酸钠用于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损伤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采用小剂量的尿激酶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尿激酶和生脉注射液;对照组给与低分子肝素钠。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项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3%,并且对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MP-140)、左室射血分数及心电图的变化等效果明显(P<0.05)。结论尿激酶和生脉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明显、稳定,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