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06篇 |
免费 | 302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篇 |
儿科学 | 286篇 |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264篇 |
口腔科学 | 126篇 |
临床医学 | 1072篇 |
内科学 | 676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313篇 |
特种医学 | 157篇 |
外科学 | 855篇 |
综合类 | 974篇 |
预防医学 | 311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1015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114篇 |
肿瘤学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192篇 |
2021年 | 220篇 |
2020年 | 212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201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197篇 |
2014年 | 436篇 |
2013年 | 459篇 |
2012年 | 350篇 |
2011年 | 409篇 |
2010年 | 325篇 |
2009年 | 293篇 |
2008年 | 288篇 |
2007年 | 288篇 |
2006年 | 259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190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12篇 |
1976年 | 9篇 |
1973年 | 5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时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镇静系统的性能。方法:12例中、低位硬膜外腔阻滞择期手术病人,选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镇静。目标血药浓度设定范围1.5-3.0mg.L^-1,由麻醉医师根据镇静需要调整目标浓度,笨一病例的目标浓度可调整1-2次,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异丙酚血药浓度。计算偏离不性、不准确度等性能评价指标,分析系统性能。结果:多数实测血药浓度低于预计浓度,偏离性(MDPE)为-16.14%。偏离性和不准确确度与硬膜外阻滞范围无相关。结论:采用Marsh参数作目标控制镇静,血浆异丙酚目标浓度与实测浓度的偏离性较大,应用时需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估小儿口腔颌面外科术后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42例6~12岁口腔颌面外科术后丙泊酚维持镇静下带管自主呼吸的患儿。每4小时和需要吸痰时分别运用Ramsay评分和气管吸痰评分(TSS)评估镇静深度,同时记录BIS值。就BIS值与镇静评分间进行相关分析;计算BIS判断镇静深度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BIS值与对应的Ramsay和T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1和-0.44,P均<0.01)。BIS值为85时,其区别镇静不足和镇静充分的敏感度为0.84和0.81,阳性预测值为0.66和0.79;BIS值为65时,区别镇静充分和镇静过度的敏感度为0.67和0.65,阳性预测值为0.39和0.21。结论对于术后丙泊酚维持镇静下带管自主呼吸的患儿,BIS值与Ramsay和TSS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并能可靠而有效区分镇静不足和镇静充分。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级小儿眼科手术4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n=20)和安定组(B组,n=20).A组肌注氯胺酮4 mg/kg负荷量,加异丙酚、氯胺酮复合液4ml/(kg@h)连续输注,B组肌注氯胺酮4 mg/kg负荷量,加静注安定0.2 mg/kg,以0.1%氯胺酮4 mg/(kg@h)连续输注.分别观察两组MBP、HR、SpO2变化、术毕清醒时间、氯胺酮使用总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心血管反应轻微,术毕清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氯胺酮使用总量比B组少(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4.
急性疼痛的缓解是现代紧急医疗行为中的关键一环。程序镇静与镇痛是当前急诊内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术,本文主要总结其在急诊医疗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部大,中等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我院近年来婴幼儿腹部大,中等手术82例,按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三组:A组39例,连续硬膜外阻滞+气管内全麻;B组28例,连续硬膜外阻滞+基础及辅助用药;C组15例,气管内全麻。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麻醉药用量以及患儿苏醒时间,结果:与B,C组相比,A组麻醉效果满意,HR平稳,术后苏醒快,并且SpO2始终达98%以上。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全麻是婴幼儿腹部大,中等手术的安全,有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利多卡因混合芬太尼-潘库溴铵静脉局部麻醉能否降低利多卡因的剂量。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分成二组,用0.6ml/kg的0.25%利多卡因(1.5mg/kg)混合1ug/kg芬太尼-0.5mg潘库溴铵或者0.5%利多卡因(3mg/kg)进行静脉局部麻醉。每5min1次,测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至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松开止血带后,每5min1次,测量感觉和运动神经恢复时间;记录术后镇痛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有明显差异,A组明显快于B组(P<0.05),松开止血带后,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镇痛时间,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5%利多卡因混合芬太尼-劣库溴铵具有0.5%利多卡因相同的静脉局部麻醉效果,可减少局麻药剂量和潜在系统毒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非静脉给药在儿科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DEX在该类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罗骶组、DEX鼻组和DEX骶组,每组20例。DEX鼻组患儿于术前30min给予DEX 1μg·kg-1滴鼻,另2组患儿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滴鼻。30min后不能顺利转入手术室及诱导时不能耐受面罩或七氟醚的患儿给予丙泊酚1mg·kg-1。罗骶组和DEX鼻组患儿行骶管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1mL·kg-1,DEX骶组患儿给予0.25%罗哌卡因1mL·kg-1+DEX 1μg·kg-1,药物总量20 mL。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离开父母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期面罩和七氟醚接受评分;记录患儿离开父母的满意度、面罩吸氧和七氟醚吸入的接受满意度;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苏醒期喉痉挛、苏醒延迟及苏醒躁动评分;记录麻醉恢复评分及丙泊酚的用量;记录术后4、8、12、16、20和24h时的镇静评分。结果:DEX鼻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评分、面罩诱导和七氟醚接受评分、患儿家属分离满意度、面罩和七氟醚接受满意度均高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丙泊酚用量低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鼻组患儿诱导时间短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均无苏醒延迟发生,罗骶组患儿喉痉挛和躁动评分明显高于DEX鼻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麻醉后意识、呼吸、活动评分和麻醉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4 h时镇静评分均小于3分,DEX鼻组和DEX骶组8 h时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罗骶组(P<0.05),DEX骶组12、16和20h时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罗骶组和DEX鼻组(P<0.05),3组患儿术后24 h时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非静脉给药应用于儿科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时患儿可以安静合作地进入手术室,快速平稳完成诱导过程,苏醒躁动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有早期术后镇静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分析探讨喉罩通气替代气管内插管应用于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8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记录入室后、诱导后即刻、喉罩置入后即刻BP、HR、血氧饱合度(SpO2);喉罩置入是否成功,手控呼吸和机械通气下检查有无漏气;记录气腹前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力(Paw)、潮气量(Vt)的变化;麻醉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调查患者有无术中知晓。结果:有4例因喉罩周围漏气严重而致喉罩通气失败,其余64例患者喉罩置入顺利,手控呼吸和机械通气下无漏气现象,顺利完成手术;Paw气腹后较气腹前明显增加,Vt变化不明显,PetCO2仅轻度增加,调整呼吸参数后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显著;麻醉后苏醒迅速恢复平稳,对手术过程无记忆,无术后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在加强监测下可安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肺癌根治术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B组:静吸复合全麻。监测全麻诱导前、插管后、切皮时、手术探查时及术毕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记录两组全麻药物的用量及术后清醒、拔管时间。结果A组插管后、切皮时、手术探查时、拔管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低于B组;A组用药量(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较B组明显减少(P〈0.05);A组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是肺癌根治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