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115篇
  3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从手术室护理角度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铁岭市中心医院2012-2018年收治的外科病例734例,分为未感染组652例及感染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手术情况及手术环境,对导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时序、手术性质、手术室条件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手术时序、手术性质、手术室条件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容易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降低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某院473例行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30例切口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另随机选取外科术后无切口感染30例为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①患者的年龄、切口类型、所患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FPG及HbAlc均为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所培养出的36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21株,革兰阳性菌10株,真菌5株。[结论]医务人员应根据切口感染的具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3.
顾敏 《首都医药》2012,19(22):43-45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6月份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00份,对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间和药物利用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的药物为头孢西丁、头孢曲松、五水头孢唑啉,73%的患者用药时间〉3天,8%的患者二联、三联用药,使用频度较高的头孢曲松、五水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较多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小儿隐匿型阴茎延长术后伤口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小儿隐匿型阴茎延长术后的患儿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后常规护理后,用一次性纸杯剪去底部保护阴茎伤口;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护理后用无菌纱布直接遮盖保护阴茎伤口。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后伤口出血、尿管堵塞及龟头水肿的术后症状。结果观察组阴茎伤口出血、水肿及术后尿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小儿隐匿型阴茎延长术后用一次性纸杯保护罩保护伤口,能减少伤口出血、水肿等并发症,并能增加患儿舒适度,提高伤口正常愈合率。此方法简单、价廉,患儿及家长都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65.
朱永超 《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59-160,162
目的了解烧伤科成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烧伤科患者中诊断为院内获得性肺炎者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P<0.05);重度及特重烧伤患者较轻中度烧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P<0.05);有吸入性损伤者较无吸入性损伤者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P<0.05);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者较未行气管切开者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0.05);女性较男性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痰培养显示,院内获得性肺炎主要有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引起,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创面细菌迁移和胃肠-肺感染途径是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重要感染途径。结论烧伤科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有年龄、烧伤程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与性别无关。对胃肠道反流和创面处理上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尽量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剖宫产发生切口感染共46例作为观察组,按1∶1随机选择无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产妇及手术方面相关指标上的差异,先进行单因素χ2、t检验;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5个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P<0.05),以切口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操作持续超过2h(x1,OR=3.21)、腹部脂肪厚度≥3cm(x2,OR=2.97)、合并其他基础疾病(x3,OR=2.67)、第二产程实行剖宫产术者(x4,OR=1.98),回归方程为:Logisticy=15.22+4.45x1+4.23x2+3.67x3+2.87x4。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上述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后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其中60例患者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侧切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侧切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24 h疼痛程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2.13、2.19、2.17,均P<0.05),侧切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3%)明显优于对照组(85.0%)(χ2=4.67,P<0.05),侧切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χ2=6.57,P<0.05)。结论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较传统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具有术后疗效佳、术后住院时间短、创面愈合快、术后疼痛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7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根治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2.49±5.62)min长于...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 100例急诊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未感染组(79例)和感染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与手术情况,分析诱发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组年龄低于感染组,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手术室人数少于感染组,手术持续时间与切口长度...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究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及与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根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00)和未感染组(n=100),其中感染组根据切口愈合时间分为早期愈合组(n=65)和延迟愈合组(n=35)。对影响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单核淋巴细胞水平。结果延迟愈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高于早期愈合组,白蛋白含量低于早期愈合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愈合组,尿瘘、肠瘘次数均高于早期愈合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切口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IL-4、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而IL-2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同时,对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