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综合影像特点。材料与方法: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及CT扫描等综合影像检查,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4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综合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均为低襻型。B超检查提示右肾盂积水和上段输尿管扩张以及肾结石,静脉尿路造影呈典型的反“J”状,逆行性肾盂造影呈“S”形弯曲,CT扫描加二维重建显示肾盂积水呈囊状,下腔静脉压迫输尿管,受压段细小呈“蝌蚪”状。结论:影像学协同检查能准确显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异常走向、受压的具体位置、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不同影像学方法的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诊断的22例急性PTE病人的临床资料,除4例因病情危重不能进一步检查仅行临床诊断外(其中2例尸检证实),其余18例均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等至少两种以上方法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急性PTE诊断阳性率。结果18例患者中,15例行CTPA,诊断肺栓塞12例,阳性率为80%。核素扫描14例,其中肺通气/灌注扫描9例,单纯肺灌注扫描5例,诊断肺栓塞13例,阳性率为92.9%。10例行核素扫描患者同时行下肢深静脉造影,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5例表现为侧支循环形成,血流受阻,管腔狭窄,瓣膜功能异常等改变。心脏彩超检查16例,仅1例发现血栓,8例表现为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反流等PTE的间接表现,2例正常,肺栓塞诊断率为56%(9/16)。10例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例发现深静脉血栓,1例瓣膜功能不全。结论CTPA对急性PTE的诊断阳性率较高,是诊断PTE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快捷、方便、可靠等特点,可作为一线检查手段。核素扫描的同时行下肢静脉造影,对急性PTE的诊断率也很高,同时减少了诊断步骤。  相似文献   
33.
影像学检查对肿瘤所致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尿路造影、螺旋CT(SCT)、磁共振成像(MRI MRU)对上尿路肿瘤所致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上尿路肿瘤病例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尿路造影对上尿路肿瘤所致梗阻定位、定性及梗阻与扩张程度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93%、100%;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90%、80%;MRI MRU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5,7%、71.4%、71.4%。结论:尿路造影为上尿路肿瘤首选且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方法,对多数肿瘤的部位、形态、痛变范围及病因可作出明确诊断。SCT可作出明确的定性及分期诊断,对手术可切除性作术前评估,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MRI MRU可显示更多软组织病变信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34.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一步提高对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5年5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7例(7眼)眼眶嗜酸性肉芽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7例中,男4例,女3例;右眼4例,左眼3例.3~9岁6例,10岁以上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睑或颞侧眶周局部软组织肿胀,发红,可伴眼部疼痛、眼球突出、上睑下垂、局部皮肤麻木感等.眼眶CT显示为眼眶颞上前眶低密度肿物,相邻骨质破环.B超均为中低光团,内回声强弱不均,边界不清.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手术活检或部分切除病变后,激素或小剂量放疗效果好.结论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生于10岁以内小儿,单眼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睑或颞侧眶周局部软组织肿胀,可伴疼痛,CT显示外上前眶骨质破坏,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手术部分切除后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伴前、中柱压缩的胸腰椎屈曲牵张型骨折表现隐匿的原因,并探讨其发生机制、影像学诊断及手术复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患者39例,其中伴前、中柱压缩的患者17例,评价影像学检查(X线片、CT和MRI)的诊断价值,所有患者均给予后路手术,术中利用先单纯撑开复位前、中柱再行后方轴向加压复位后柱两步骤复位法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评价该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伴前、中柱压缩的患者占全部屈曲牵张骨折患者的43.6%,17例术前有6例误诊为单纯压缩性骨折,各种影像学检查不同程度发现后柱骨性和(或)韧带复合体损伤的阳性结果:X线片8例,CT平扫7例,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11例,MRI17例.17例单纯后路撑开后有8例出现后柱过撑现象,给予后方再加压进行复位后效果较好.结论 伴前、中柱压缩的屈曲牵张型骨折的后柱损伤表现常较隐匿,有一定临床发生率,但容易误诊为单纯压缩性骨折,CT MPR和MRI对诊断有较大帮助.采用先撑开再加压的两步骤复位法效果满意,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6.
骨内腱鞘囊肿的CT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19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内腱鞘囊肿病例的影像学资料,以提高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本组19例做了CT扫描检查,其中5例做了三维重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19例,共25个病灶,15例为单发性,4例为多发性,其中1例为双侧对称性。病灶位于关节软骨下,低密度,边缘可有硬化,骨皮质可有断裂,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结论:骨内腱鞘囊肿的CT特征为:邻近关节面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单发或多发性骨质缺损,有间隔,边缘硬化,境界清晰。  相似文献   
37.
椎间盘炎(附43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椎间盘炎少见,本文报告43例,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综合4所医院经临床诊断为原发性椎间盘炎28例,继发性椎间盘炎15例,对其病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断层和CT的主要表现有:椎间隙变窄,椎体上缘骨质破坏、增生和硬化,椎间盘破坏,但椎体不融代表团。持续性肠胀气是继发于术后的椎间盘炎的早期、重要征象。结论:充分认识腰椎间隙感染的影像学改变,密切结合临床有助  相似文献   
38.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脑脊液(CSF)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可伴恶心、呕吐、头晕、耳鸣、行走不稳、复视、颈肩部疼痛、颈强直;CSF压力均<70mmH2O,蛋白升高11例,WBC增多9例,RBC增多7例;28例行头颅CT检查,21例正常,3例双侧脑室系统缩小,3例硬膜下积液,1例硬膜下血肿;22例行头颅MRI检查,5例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脑膜增厚并弥漫性强化,1例"脑下垂"改变;给予大量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是PIH特征性症状,腰穿CSF及头颅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Rasmussen脑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例Rasmussen脑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MRI图像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均符合Rasmussen脑炎的诊断。结论 Rasmussen脑炎是一种罕见的可引起难治性癫疒间、偏瘫及神经功能损害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尽早行大脑半球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以头痛、频繁癫发作为首发症状;均发病于产褥期前后,均有血压升高、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1例烦躁、计算、近记忆力下降;另1例恶心、呕吐;头部CT检查2例均显示对称分布于枕、顶、额、颞叶沟回状低密度灶,其中1例广泛脑白质水肿;MRI检查2例均显示对称分布于枕、顶、额、颞叶回状或沟回弥漫片状长T2、长T1信号、Flair像示皮层下弓状纤维形高信号病灶,以脑白质为主、皮质亦见受累。经治疗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约1周消失,复查影像学恢复正常。结论头痛、视觉障碍和癫发作是RPLS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CT呈低密度灶、MRI呈长T1、长T2信号。经过正确的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改变均可很快好转并可以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