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5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35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51篇
内科学   48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科学   644篇
综合类   744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供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原发性肝癌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分别算出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肝动脉灌流量(HAP)、门静脉灌流量(PVP)。结果: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灌注参数中HBF、MTT、HAF、HA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评价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价值,其中HBF、MTT、HAF、HAP可用于定量评价肝癌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骨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AHH联合CH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分别于稀释前插管后(T0)、稀释后即刻(T1)、稀释后1h(T2)、术毕(T3)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乳酸、动脉血氧含量(CaO2)及凝血指标等变化,并计算氧摄取率(ERO2),术中记录输血量、输液量和失血量。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术中失血量、平均输血量以及输血例数减少(P〈0.01),尿量增多(P〈0.01)。与T0比较,B组AHH后CVP升高(P〈0.01);两组AHH后Hb、Hct、CaO2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ERO2、乳酸各时点及组间比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PLT、FIB在AHH后、术毕均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其他凝血机能指标(PT、TT、APTT)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能较好维持骨科手术患者机体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相对稳定,显著减少出血量和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应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对血气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病人 36例 ,均分为三组 :A组为单肺间歇正压通气 (IPPV)通气 ;B组为单肺IPPV加PEEP 5cmH2 O通气 ;C组为单肺IPPV加PEEP10cmH2 O通气。分别记录平卧位双肺通气、侧卧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 10min和 30min四个时点的血气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 各组病人SpO2 始终维持在 99%~ 10 0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也在正常范围 ,但B、C组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其余血气指标无明显变化。三组病人HR、MAP、左心室射血时间 (LVET)及体循环血管阻力 (SVR)均无明显变化。B、C组在单肺通气 10min及 30min后 ,每搏量 (SV)及心输出量 (CO)下降明显 ,但均在正常范围 ,且无组间差异。体位改变时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 经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中单肺IPPV、PEEP 5cmH2 O均能维持满意的PaO2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血液动力学变化不显著 ;但PEEP 5cmH2 O较IPPV能进一步提高PaO2 ,PEEP 10cmH2 O不能较PEEP 5cmH2 O进一步提高PaO2 。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血液动力学监测仪 ,观察全麻下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HHD)的血液动力学和氧供 (DO2 )变化。方法 选择 1 5例ASAI~II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后持续监测心输出量 (CO)、每搏量 (SV)、心脏指数 (CI)、血流峰速度 (PV)、血流加速度(Acc)和左室射血时间指数 (LVETi) ,每隔 5分钟输入MAP值后计算出系统血管阻力 (SVR)值。麻醉平稳和各项监测完成后 1 0min ,在 30min内输注 6 %羟乙基淀粉 (HES) 2 0ml/kg。记录 6 %HES输注前、输注 1 5和 30min时的各项监测数据 ,并抽取动脉血液样本行血气分析并计算DO2 。结果 与HHD前相比 ,血气各参数 (pH、PaO2 、PaCO2 、BE)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 6 %HES输注 1 5和30min血红蛋白 (Hb)含量、红细胞比积 (Hct)均明显下降 (P <0 0 5和P <0 0 1 )。 6 %HES输注 1 5和 30min时的CaO2 比HHD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DO2 显著增加 (P <0 0 5 )。与HHD前测量值相比 ,6 %HES输注 1 5min ,CO、SV、CI、PV和Acc明显升高 ,SVR显著降低 (P <0 0 5 ) ;6 %HES输注 30min ,SV、PV和Acc进一步升高 (P <0 0 1 ) ,而CO、CI和SVR与 6 %HES输注 1 5min时无明显变化。MAP、HR和LVETi在HHD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 术前输注 6 %HES 2 0ml  相似文献   
45.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肺血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对肺血分布的确切影响。方法 应用99锝 大颗粒聚合蛋白 ( 99mTc MAA)肺灌注显像 ,对 17例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病人手术前、后肺血灌注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17例病人术后肺放射性核素计数值为 ( 313 7± 40 1)× 10 3,显著高于术前的 ( 2 6 6 8± 33 6 )× 10 3(t=2 2 3,P <0 0 5 )。术后右肺与左肺血流灌注量比值为 1 14± 0 15 ,高于术前的 1 0 2± 0 12。术后肺野上段血流灌注量显著降低 (t=2 93,P <0 0 1) ,下段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 (t=3 14,P <0 0 1)其上 /下段比值为 0 2 3± 0 0 9。显著低于术前为 0 43± 0 0 8(t=3 19,P <0 0 1)。结论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仍可保持右肺的相对优势灌注血流。术后明显的坠积性肺淤血状态可能与远期肺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以及活动耐力受限有关 ,但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肺小动脉栓塞早期犬全身血液动力学、呼吸功能及凝血的改变。方法 成年犬8只,体重(15.5-16.5)kg,经全麻插管后开放右侧股静脉注入100个自体血栓。同时开放对侧股动、静脉连续测量栓塞前后平均肺动脉压(PMAP)、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动脉血气及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lner)、S反应蛋白(PS)、C反应蛋白(PC)、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的变化。结果 肺小动脉栓塞即刻PMAP、PASP、PADP和PVR显著性升高,1h后下降,呼吸功能无明显变化,凝血指标D-dimer升高差异有显著性,2h后下降至栓塞前的水平。病理可见肺出血、肺实变和小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肺小动脉栓塞可引起肺组织损伤和动脉血栓形成,早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以及D-dimer的变化,但是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7.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心脏移位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中暴露术野时心脏位置改变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47例,年龄50~82岁,术前左室射血分数为0.55±0.14,择期行OPCABG,平均移植血管桥3.2条。采用漂浮导管方法监测血液动力学,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循环稳定时(T_1)、搬动心脏前(T_2)、吻合前降支时(T_3)、吻合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时(T_4)、吻合左旋支或对角支时(T_5)、血管吻合完成、心脏恢复自然位置后(T_6)、及手术结束时(T_7)作参数测定。结果 吻合前降支时(T_3),SI和LVSWI有所降低(P<0.01),但CI和SvO_2保持在基础水平。吻合后降支或右冠状动脉、左旋支或对角支时(T4、T5),CI、SI、LVWI、LVSWI、RVWI和RVSWI等明显降低(P<0.01),其中CI较对照值降低18%,LVWI和RVWI降低均为25%,MAP和SvO_2也显著下降(P<0.05~0.01),而HR、RAP、MPAP、PAWP和PVRI则显著增高(P<0.05~0.01)。心脏恢复自然位置后(T_6),CI、LVWI和RVWI恢复到对照值水平。结论 OPCABG术中由于心脏被搬动及移位,可导致明显的心功能损害和血压下降;麻醉手术期间采取可靠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和有效的心血管功能支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抗心室重塑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符合纳入条件的慢性心衰患者124例,对所有患者入组时的心室重塑相关指标[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短分数(FS)]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动脉收缩压(SAP)、动脉舒张压(DAP)及左室收缩期压力(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进行检测,并将结果按照心衰的严重程度(Ⅱ~Ⅳ级)分组统计并比较,所有患者均参照2014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室重塑相关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量表(MLHFQ)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调查,将每位患者的MLHFQ评分和心室重塑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输入Pearson相关性评价程序,计算MLHFQ评分和心室重塑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心衰严重程度的患者其心室重塑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MLHFQ评分比较,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LVEF、FS、LVSP明显降低,LVESD、LVEDD、SBP、HR、LVEDP及MLHFQ评分明显增加,不同心衰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心室重塑指标LVEF、FS明显升高,LVESD、LVEDD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LVSP明显升高,SBP、HR及LVEDP明显降低,MLHFQ评分均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LHFQ评分与心室重塑指标LVESD(r=0.641)、LVEDD(r=0.593)呈正相关,与FS(r=-0.724)、LVEF(r=-0.716)呈负相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SBP(r=0.549)、HR(r=0.497)、LVEDP(r=0.693)呈正相关,与LVSP(r=-0.705)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采取治疗措施而改变,上述指标的可量化性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了方向,对指导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9.
小儿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肝外伤非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方法:通过对28例小儿肝外伤血流力学及影像学的追踪观察,对其进行非手术治疗,其中肝包膜下血肿16例(57.1%),肝破裂实质内血肿12例(42.9%);主要治疗措施是输血、止血,平均输血量22ml/kg。结果:治愈26例(92.9%),中转手术2例。结论:根据小儿生理、解剖特点,大部分小儿肝外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根据舒芬太尼靶控浓度,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为0.4 ng/ml,Ⅱ组为0.5 ng/ml,Ⅲ组为0.6 ng/ml.分别记录麻醉前(T1)、意识消失时(T2)、插管时(T3)、插管后1 min(T4)、5 min(T5)各时点的MAP、HR、射血分数(SI)、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指数(ACI)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 MAP、HR、SI、CI、SVRI、ACI在T1、T2、T3、T5时点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4时点,MAP工组与Ⅱ、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 Ⅰ组较Ⅲ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SI、ACI Ⅲ组较Ⅰ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CI、SVRI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各时点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组靶控浓度的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插管中均能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不同的靶控浓度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抑制程度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