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6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33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114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邯郸市某高校新生HBV感染及乙型肝炎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洪海 《职业与健康》2006,22(23):2125-2126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知识态度现状。方法对2004年邯郸市某高校新生2 352人体检测定乙肝表面抗原,对表面抗原阳性者测定乙肝病毒标记物(两对半),并自行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乙肝知识及态度现状调查。结果该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1.91%,男女生之间及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三阳”阳性率为0.98%,HBsAg、HBeAg双阳性率为0.09%,“小三阳”阳性率为0.64%。问卷调查结果:80%以上的学生知道“大三阳”比“小三阳”传染性强,乙肝病毒携带者及肝功能异常者不能献血,乙肝是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并愿意帮助乙肝感染者。认为应该对高校学生进行“性教育”的占96.1%,且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乙肝属于“性病”(17.7%)、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乙肝(31.6%)、愿意和乙肝感染者住同一个宿舍(16.8%)、并和乙肝感染者交往(43.8%)的较少。结论该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9.75%平均水平。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健康教育,使学生对乙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2.
芒果苷在2215细胞培养中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苷系芒果叶的主要有效成分.据报道芒果苷具有保肝利胆、平喘镇咳、抗病毒等作用.目的:观察芒果苷在HBV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培养中对细胞的毒性、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方法: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实验,接种2215细胞后24h,加入药物培养8天,观察细胞病变.在无毒的药物浓度下,将药物加入2215细胞培养8天于第4、第8天收集培养液,测定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芒果苷半数细胞毒浓度(TC50)为250μ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125μg/ml;芒果苷对2215细胞HBeAg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剂量(IC50)为37.6μg/ml,治疗指数(SI)为6.65.  相似文献   
23.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DNA含量与HBeAg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DNA含量与HBeAg在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方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524例,使用ELISA法检测HBV-M(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前S1抗原)。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FQ-PCR)检测HBV-DNA。结果HBeAg、前S1抗原及HBV-DNA的阳性率依次是30.5%、54.6%、75.2%,HBeAg阳性率最低,HBV-DNA阳性率最高。结论在反应病毒复制水平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eAg与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检出率并不一致,临床应正确认识三者的检测价值及临床意义,合理选择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24.
ALT正常的HBV慢性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ALT正常的HBV慢性携带者(ASC)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状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HBVDNA、HBeAg的关系。对32例ALT正常的HBV慢性携带者行快速经皮肝穿刺术取肝组织,研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分级分期;ELISA法检测血清HBVM,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没有真正的健康ASC(病理状态为G0S0),32例ASC中,G1S0有15例,G1S1有13例,G2S1有4例;肝组织学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改变程度HBVDNA阳性组明显重于HBVDNA阴性组,男、女之间、HBeAg定性检测及HBVDNA水平的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5.
槐果碱体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 HBeAg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槐果碱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槐果碱,以拉米夫定作阳性对照,作用9天后检测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分泌,观察药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V病毒抗原的影响,同时以MTT法检测药物在体外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从而评价药物的抗HBV作用。结果:药物作用9天后,槐果碱对HepG2.2.15细胞的50%生长抑制率(TC50)为0.002M,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的50%抑制率(IC50)为4.9uM,其治疗指数(TI=TC50/IC50)为408.16;而拉米夫定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的抑制率在所选浓度范围内均低于50%。槐果碱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的抑制率在所选浓度范围内均低于50%,但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的抑制率。结论:槐果碱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作用,是一个高效低毒的抗乙肝病毒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对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6月一2013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门诊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作为拉米夫定组,36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作为阿德福韦酯组,连续治疗与监测24个月。观察患者24个月后血清ALT的复常率、血清HBVDNA转阴率、HBeAg消失率、HBeAg转阴率等。结果拉米夫定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而逐渐降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则相反,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起效快,但耐药率高,适合重症患者;阿德福韦酯虽起效慢,但2年耐药率低,对非重症患者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7.
荔枝核提取物对HepG 2.2.15细胞系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研究荔枝核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有效部位.方法:应用HepG 2.2.15细胞系培养系统检测荔枝核提取物A、B、C、D、E、F对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结果:荔枝核提取物A、B、C、D、E、F(200,100mg·L-1)对HBsAg 和HbeAg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E成分作用最强,在200 mg·L-1的浓度下,于实验第3天对HBsAg的抑制率为50%,对HBeAg的抑制率为20%,于实验第9天对HBsAg的抑制率为90.9%,对HBeAg的抑制率为84.3%(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荔枝核提取物体外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揭示山豆根中抗HBV的物质基础,并探索建立肝炎灵新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方法提取山豆根药材中的总皂苷成分。并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不接种细胞只加培养液)、细胞对照组(接种细胞但不加药物)、药物干预组(分为不同浓度组)、阳性药物(拉米夫丁)对照组,药物作用9天后,采用ELISA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上清中病毒DNA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分在体外只有高浓度时对HepH2.2.15细胞具有毒性抑制作用,其他稀释倍数的浓度均无显著毒性;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在体外都具有一定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其中山豆根中正丁醇水溶液组分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作用较优,而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病毒作用,提示山豆根中尚有其他成分或各种不同成分组合的抗HBV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29.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值与HBeAg、抗-HBe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DNA的拷贝数(HBV DNA)与HBeAg、抗-HBe的相关性。方法对883例乙肝患者采用美国雅培公司AXSYM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法检测HBeAg、抗-HBe和Roche COBAS AMPLICOR定量PCR仪及COBAS AMPLICOR HBV MONITORTM试剂盒内标法检测患者的HBV DN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HBV DNA与HBeAg呈线性正相关(r=0.505,P<0.01 Mean:HBV DNA:7.12×1012拷贝/ml; HBehg:218.31 S/CO)。DNA含量104拷贝/ml对应HBeAg:104 S/CO;DNA含量在105-108拷贝/ml,HBeAg:112 S/CO;DNA含量109-1015拷贝/ml,HBeAg:252S/CO。(2)HBV DNA与抗-HBe无线性正相关(r=-0.052,P=0.477>0.05 Mean:HBV DNA 8.0×1010拷贝/ml,抗-HBe:0.18 S/CO)。结论HBV DNA与HBeAg呈线性正相关,HBeAg>100 S/CO,HBV DNA>104拷贝/ml,病毒复制活跃。HBV DNA与抗-HBe无线性正相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病毒复制有所下降,但病毒载量仍较高,不可忽略其传染性。  相似文献   
30.
徐俊  郭楠 《首都公共卫生》2007,1(3):114-115
目的探讨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两对半”及Pre-S1抗原,HBV-DNA检测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在HBsAg阳性的标本中,HBV-DNA检出率为69.3%,而Pre-S1检出率为65.8%;97例Pre-S1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占Pre-S1总阳性病例的27.8%,在HBeAg阴性的病例中HBV-DNA阳性为97例,占HBV DNA总阳性病例的25.5%。在HBsAg阴性组的标本402例中,检出Pre-S1阳性9例。结论Pre-S1抗原与HBV-DNA高度相关;PreS1可替代或补充HBe系统及HBV-DNA的检测,建议纳入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献血员筛查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