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酸和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汉邦VP—ODS(150min×2.1nun,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和1%的甲酸水,梯度洗脱:21%水相(0-3.5min),2%水相(3.5-8.2min)。简单的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以格列喹酮为内标,采用ESI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进行测定。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821.4→350.9(甘草酸)、m/z526→401.1(格列喹酮)和m/z469.2→425.2(甘草次酸)。结果: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检测浓度分别在50-2000ng·mL-1、10-5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9和0.998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结论: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好.适用于同时监测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浓度及进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2.
背景: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复方甘草酸苷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三组以TNBS/乙醇诱导结肠炎,并分别予0.9%NaCl(模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和SASP灌肠14 d,正常对照组仅以0.9%NaCl灌肠14 d。实验期间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行结肠黏膜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 p65、iNOS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8、IL-4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DAI、结肠黏膜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及结肠组织NF-κB p65、iNOS表达和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复方甘草酸苷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与SAS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进而下调iNOS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如IL-8表达,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如IL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甘草酸类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经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248例,接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105例,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143例。观察治疗3周的疗效。结果在248例患者中,急性和慢性肝损害分别占33.3%和43.5%,G1炎症分级占43.5%,S1纤维化分期占35.48%;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均明显,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异甘草酸镁治疗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至45.5±27.1U/L,明显优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患者(79.2±41.1U/L,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美能注射液均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4月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严格戒酒,并给予保肝、退黄及加强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口服苦参素胶囊0.2g/次,3次/d;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次,3次/d,其他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体征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时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18-α异构体甘草酸(异甘草酸镁)对半乳糖胺(D-GalN)和四氯化碳(CCl4)损伤培养人肝细胞(L-02)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L-02,用异甘草酸镁进行保护,再经D-GalN或CCl4处理.观察细胞上清活性氮终产物(NOx)含量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浓度为1 mg/mL时,异甘草酸镁能显著减少D-GaLN和CCl4损伤细胞导致的NOx释放(P<0.05),明显升高D-GaLN损伤所降低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论:1 mg/mL的异甘草酸镁对D-GaLN和CCl4致人肝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NOx释放,改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作用,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260例(抗结核药物+复方甘草酸苷)和对照组200例(抗结核药物+肝泰乐),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5例药物性肝炎,对照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胶囊治疗8周;治疗组在使用易善复的基础上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肝功能及血症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1),且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改善较治疗4周更为明显(P〈0.01l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具有更好的护肝、降酶、降脂效果,并且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8.
Hepatitis C virus(HCV) replic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where the virus can induce cellular stress. Oxidative cell dam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CV physiopathology. Oxidative stress is trigger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species in the extracellular or intracellular environment exceeds antioxidant defenses. Cells are protected and modulate oxidative stress through the interplay of intracellular antioxidant agents, mainly glutathione system(GSH) and thioredoxin; and antioxidant enzyme systems such as superoxide dismutase, catalase, GSH peroxidase, and heme oxygenase-1. Also, the use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antioxidants(vitamin C and E, N-acetylcysteine, glycyrrhizin, polyenylphosphatidyl choline, mitoquinone, quercetin, S-adenosylmethionine and silymarin) has already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as co-adjuvants in HCV therapy. Despite all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it is not known how different agents with antiviral activity can interfere with the modulation of the cell redox state induced by HCV and decrease viral replication. This review describes an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on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HCV replic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ell damage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generated by the virus itself and cell antiviral machinery. It also describes some molecules that modify the level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HCV-infected cells.  相似文献   
109.
110.
摘 要 目的:探讨甘草油的质量标准,为临床甘草油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TLC)对甘草油进行鉴别,根据《中国药典》中有关方法对甘草油进行常规检查,设定甘草苷作为对比。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油中甘草苷的药物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本研究中对甘草油进行6次测量,在不同选择溶液及参比溶液,将其放置在337 nm部位完成吸光度值A的测定,结果表明:甘草油中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均集中在13.2096~20.0451 mg,平均值为1.81;精密称取10 μl甘草油放入液相色谱仪中,利用外标法测定甘草油中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试验下甘草油中甘草苷与甘草酸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甘草苷含量主要集中在0.1143~0.3743 mg,甘草酸含量为5.5433~6.3571 mg。结论:本研究起草的甘草油质量标准更加贴近我国现状,具有操作简单、方法准确、可靠等优点,具备良好的专属性、准确性,能有效的控制甘草油药材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