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7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2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1240篇
特种医学   281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42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7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在体外和体内对胶质瘤细胞的趋向性。方法 将原代培养6d的小鼠NSCs悬液离心、收集备用。制备C6胶质瘤细胞、3T3成纤维细胞爬片,随后与NSCs共同培养3d。用荧光染料Hoeehst33342标记NSCs,借助立体定向技术于胶质瘤动物模型内接种NSCs,观察NSCs在胶质瘤动物模型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小鼠NSCs对C6细胞有明显的趋向性。体内实验见肿瘤组织内满布标记的NSCs。结论 小鼠NSCs无论在体外或体内对胶质瘤细胞均有一定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32.
复发性胶质瘤再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22例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前的功能状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及手术切除的程度与术后存活期等资料进行临床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二次手术前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的病人(Kam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16月,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Kam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者平均生存期约17月,间隔时间小于半年者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手术肿瘤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5月,次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0月(P〈0.05)。结论 术前功能情况好,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再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差异。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实验分组:A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对照组)、E组(空白组)。各组均颅内种植肿瘤,于种植15天后A、B、C、D各组给予C060照射,A、B、C组大鼠照射前后分别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测量大鼠脑水肿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其他各组比较,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最高,E组最低(P〈0.05);C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但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都可以有效防治放射性脑水肿,且甲基强的松龙比地塞米松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4.
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基因PASG敲除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PASG基因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性敲除PASG基因7.126kb基因组DNA序列(含该基因第10~12个外显子),并从形态学及全基因组基因表达水平观察基因敲除后的改变。结果PASG基因敲除鼠全基因组表现为低甲基化水平。海马区皮层的大锥体细胞存在细胞形态、排列层次和数量的异常。鼠脑全基因组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PASG基因敲除后,表达差异超过1.6倍的基因共有123条,其中61条表达下调,62条表达上调。结论PASG基因作为上游调控基因,通过改变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调控下游一系列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表达。PASG基因表达异常导致下游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可能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在大鼠脑内肿瘤模型中生物学染色标记脑内肿瘤的方法。方法选择F344大鼠,移植体外培养的RG2胶质瘤细胞制作脑内肿瘤模型,移植18d后经大腿静脉注射伊文氏蓝(Evans blue,EB)染色肿瘤组织,探讨生物学染色对脑内肿瘤的标示作用和手术中对肿瘤和周围正常脑组织鉴别的意义。结果EB浓度在100mg/kg时,肿瘤组织染色成鲜明蓝色,同时大鼠的皮肤和所有器官都被染色成蓝色;当浓度低于10mg/kg时,仅染色肿瘤组织而皮肤和其他器官不被染色;肉眼可鉴别的最低静注浓度为1.25mg/kg。肿瘤组织的染色效果持续到静注后96h。血清中EB浓度在静注后3h内迅速减少,之后呈缓慢代谢过程,静注后24h减少到静注浓度的38%,静注后24h EB在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差达到最大值。染色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操作较未染色对照组明显容易,手术后切片组织学观察肿瘤被完全切除。结论EB生物学染色标记脑内肿瘤效果可靠,手术中作为肿瘤的标示鉴别肿瘤和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界限有效。  相似文献   
36.
37.
38.
目的 为了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LGI 1基因编码区中有无碱基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方法 收集30例胶质瘤标本,2例脑膜瘤、2例瘤旁及2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5个脑胶质瘤细胞系.提取组织标本及培养细胞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LGI 1各外显子序列,采用SSCP银染分析;扩增LGI 1微卫星序列,凝胶电泳银染分析;发现异常泳动条带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①PCR-SSCP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1例Ⅱ级胶质瘤标本未检测到第1 a外显子处扩增产物以及Ⅱ、Ⅲ级各1例胶质瘤标本均未检测到第8 c外显子处扩增产物.未在30例胶质瘤标本和4个脑胶质瘤细胞系中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在细胞系TJ905第5外显子处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经DNA测序分析证实确有突变.②在30例胶质瘤标本及5个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MSI和LOH.结论 基因突变及MSI和LOH可能不是LGI 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Summary 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available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glial tumours and submitted to serial stereotactic biopsy is presented. The series investigated includes thirty-three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proven brain gliomas submitted to stereotactic biopsy. All patients have been clinically and neuroradiologically monitored for three years. The factors investigated belong either to the preoperative data (clinical history and symptomatology, CT pattern and volume of the lesion) or to histological and biological data obtained after the stereotactic biopsy.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of a multimodal prognostic evaluation in glial tumours and particularly stressed is the accuracy of prognostic indications derived from cell kinetic studies.Presented at the European Congress of Neurosurgery, Barcelona, September 1987.  相似文献   
40.
Summary A human glioma cell line (YKG1), which was positively identified for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GFA) and S-100 proteins, was established from a surgical specimen of a patient with glioblastoma. Chromosome analysis of the cells revealed a homogeneously staining region (HSR) on a marker chromosome. The assay fo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 (TGFs) in the conditioned medium of the cell line revealed that it contained high levels of - and -type TGFs, which might regulate the growth of glioblastoma and influence on the peritumoral t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