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9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23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6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183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522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334篇
  2篇
中国医学   102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孙建  王彦玲  于泊 《河北医学》2016,(10):1610-1612
目的::研究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手术在微创整形外科领域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治疗40例患者予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手术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本研究40例患者中,通过1~3次颗粒注射后,皱纹减轻,乳房填充处柔软,且每侧隆乳注入40~80mL/次,面部各部位填充量4~30mL/次,两次填充的时间间隔为3~6个月;治疗后,患者各注射部位满意度均较高,和治疗前(0.00%)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40例患者治疗后无并发症出现,随访1年发现局部硬结1例(2.50%),通过按摩与热敷后逐渐消失,皮肤瘀斑1例(2.50%),经局部理疗后消退,未出现皮肤坏死、脂肪液化与感染现象。结论:于微创整形外科领域中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从胃黏膜PCNA表达变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模型,免疫组化法显示胃黏膜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大鼠胃黏膜PC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消痞颗粒治疗组PCNA表达则明显减弱(P<0.05)。结论:消痞颗粒对CAG大鼠胃黏膜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消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肺痿冲剂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肾两虚,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肺痿冲剂方治疗,对照组予口服金水宝胶囊,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单项症状积分、肺功能、HRCT评分、圣乔治生活质量问卷以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在中医单项症状疗效积分(活动后气促、疲倦乏力)、肺功能中一氧化碳弥散量、蜂窝网评分及6分钟步行试验等方面,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6个月、3个月疗程比较上述趋势更明显。结论:肺痿冲剂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肾两虚,气虚血瘀证,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肺弥散功能、延缓蜂窝肺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及活动耐力等方面有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建中颗粒中环磷酸腺苷和甘草酸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B),梯度洗脱(0~12 min,90%B;12~30 min,30%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结果:环磷酸腺苷和甘草酸在12.5~200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环磷酸腺苷和甘草酸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23190X-4.6083(R2=0.9998),Y=11364X+80.342(R2=0.9950),环磷酸腺苷和甘草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5.2%和97.5%;RSD分别为2.8%和1.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经方法验证可用于中成药小建中颗粒中环磷酸腺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均单独予以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各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临床治疗时,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的使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提高患儿临床治疗安全性,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测定脑通颗粒中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制剂中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b1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色谱柱为Elipse-XDB-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40℃;采用ELSD器,漂移管温度为40℃,雾化器压力为0.30 MPa。结果: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b1的进样浓度分别在0.058 8~0.940 8 mg·mL-1(r=0.998 9)、0.119 6~1.913 5 mg·mL-1(r=0.999 1)范围内的对数值与各自峰面积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8%、98.53%,RSD分别为3.6%、3.0%(n均为9)。制剂中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b1含量经加速试验考察,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脑通制剂中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b的含量测定;经稳定性考察制剂中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b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98.
玉屏风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玉屏风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芪甲苷的浓度在2 ̄1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7),平均回收率为96.5%,RSD=3.31%(n=8)。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大卫颗粒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05%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0 min,10%A→15%A;10~15 min,15%A→25%A;15~25 min,25%A→28%A;25~35 min,28%A→35%A),柱温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20μL。结果: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5个成分质量浓度分别在2.80~28.0μg.mL-1(r=0.9992)、25.71~257.1μg.mL-1(r=0.9994)、0.71~7.1μg.mL-1(r=0.9995)、0.81~8.1μg.mL-1(r=0.9990)、0.50~5.0μg.mL-1(r=0.9992)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0%,99.0%,99.0%,99.9%,99.4%。结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大卫颗粒的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J Oral Pathol Med (2010) 39 : 741–746 Background: Oral lesions of lichen planus and chronic graft‐vs.‐host disease (cGVHD) have similar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but distinct etiology. Apoptosis induced by cytotoxic T lymphocyte has been proposed as a mechanism of keratinocytes death. Cytotoxicity can be mediated by granules containing granzyme B and perforin. Since common features can reflect similarities in 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we studied the role of those molecules in both diseases. Methods: We analyzed 29 cases of oral lichen planus and 27 of oral cGVHD. The sections were studied on H&E, perforin and granzyme B staining. Results: The total means (epithelium plus connective tissue number) of the granzyme B‐ and perforin‐positive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GVHD than in oral lichen planus lesions (P < 0.05). Also, it was found that the higher the number of perforin+ cells, the higher the number of granzyme‐B+ cells in the epithelium and in the connective tissue for both groups (P < 0.05). In oral lichen planus, the number of single apoptotic bodies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nnective tissue granzyme immunostaining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perforin (P < 0.01). On the contrary, in oral cGVHD,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body clusters presen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nnective tissue perforin (P < 0.01).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poptosis in oral lichen planus seems to be correlated with granzyme B release, while in oral cGVHD, perforin seems to be more important. Although these diseases present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similarities, subtle differences seem to exist in their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