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83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53篇
综合类   285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的手术要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5年10月23例顺行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1年3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2.4个月。所有关节活动度均可。结论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段或中上段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 (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相似文献   
23.
从1972年11月到1994年3月,401例髋臼骨折病人中的99例经手术治疗并获随访,包括30例双柱骨折,13例横骨折伴后壁骨折,9例后壁骨折,9例后柱骨折,9例前往骨折伴前壁骨折,13例T形骨折和16例横骨折.平均随访时间为7年(2~14).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后入路53次,髂腹股沟入路23次,延长的髂股骨入路11次,放射状入路9次和结合性入路6次.复位情况用X线平片来评判,解剖复位的有59例(59.6%),接近解剖复位(<2mm的错位)的有19例(19.2%).总结果用Harris Hip Score来评判,优秀的有53例(53.5%),良好的有25例(25.3%),一般的有14例(14.1%),差的有7例(7%).并发症中,有10例(53%)为感染,7例(37%)为静脉栓塞.这些结果表明,对于错位严重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The vergence position of the eyes is determined by the near fixation-accommodationmiosis synkinesis and the fusion mechanism. The contribution of both systems was analysed in 30 normal subjects and 16 subjects with abnormal binocular vision. Prism fixation disparity curves were determined in three different experimental situations: the routine method according to Ogle, a method to stimulate the synkinetic convergence (Experiment I, with one fixation point as sole binocular stimulus) and a method to stimulate the fusion mechanism (Experiment II, with random dot stereograms). Experiment I produced flat curves and Experiment II steep curves. The mean diameter of the horizontal Panum area was 5 minutes of arc in Experiment I and 2 in Experiment II. On the basis of these findings, it was postulated that the synkinetic system operates in the absence of fixation disparity and the fusion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fixation disparity. In Experiment II, esodisparities of 100 minutes of arc occur in a number of normal subjects.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normal and abnormal binocular vision therefore is blurred. Normal persons can display disparities,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which is equal to that of the angle of squint in micro-strabismus.  相似文献   
25.
胸骨上举术的固定方式与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胸骨上举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148例经胸骨上举术治疗的漏斗胸患儿,术中分别用自制金属支杠、三点式悬吊和塑料及金属制成的支架背心悬吊固定胸骨。结果:其中84例患儿获术后6个月至6年(平均2年)随访观察,绝大部分效果满意,仅2例复发。27例保留金属支杠于术后10~12个月拔除者,无复发,外观更满意。结论:胸骨上举术治疗漏斗胸的效果肯定,手术安全。用自制金属支杠固定上举的胸骨操作简便,术后护理方便。保持金属支杠于手术后10~12个月才拔除,有利于防止复发,胸廓外形更满意。三点式悬吊固定对较小的轻度患儿适用。支架背心悬吊固定法术后护理不便,影响患儿日常生活,使用受限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997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最少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mm/h后进行手术。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K”形钛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0-1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2-3 5h,平均2 6h。输血400~1200ml,平均600ml。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8 -61个月,植骨融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个月。5例截瘫患者均恢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9°。结论 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优点。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配合股骨远端徒手锁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骨折,辅以股骨远端徒手锁钉技术治疗1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共18例股骨,男9例,女4例;左侧10例,右侧8例;年龄17-53岁,平均36.3岁。根据AO分型:A1型3例,A2型3例,A3型2例;B1型2例,B2型5例,B3型1例;C1型1例,C2型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60(45-135)min,出血量平均为155(50-280)m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为95(50-170)s。无中转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14-18)d。1例双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并发脂肪栓塞,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5-11个月(平均8个月)。对膝关节功能评定按照Klemm功能恢复标准评价术后疗效,优14例,良4例,优良率100%。无明显的术后近期并发症。结论:全闭合复位徒手锁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患肢功能及骨折愈合快等优点,进一步发挥了交锁髓内钉优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探讨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84例Pilon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结束评价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84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中位时间5.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率、功能恢复率分别为28.57%、84.52%、77.38%,骨折复位与功能恢复呈正相关(P<0.05).年龄、合并腓骨骨折仅对功能恢复影响显著,开放性骨折仅对骨折复位影响显著(P<0.05),骨折类型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对骨折复位、功能恢复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骨折复位效果与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功能恢复与年龄、合并腓骨骨折、骨折类型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治疗不同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LCP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三叶草型钢板固定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LCP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预后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