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9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474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14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006篇
口腔科学   487篇
临床医学   1625篇
内科学   51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59篇
特种医学   1266篇
外科学   9235篇
综合类   3133篇
预防医学   614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1257篇
  17篇
中国医学   497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514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541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603篇
  2016年   736篇
  2015年   699篇
  2014年   1639篇
  2013年   1479篇
  2012年   1419篇
  2011年   1482篇
  2010年   1164篇
  2009年   1228篇
  2008年   930篇
  2007年   920篇
  2006年   865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全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PCS)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例腹、盆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采用介入技术植入PCS,作局部动脉内长期灌注化疗。肝转移瘤19例,直肠癌4例,卵巢癌7例。结果:植入PCS30副。导管留置肝动脉19例,左髂内动脉6例,右髂内动脉5例。药盒埋植右下腹皮下25例,左下腹皮下5例。植入成功率100%。结论:应用介入技术植入PCS,创伤小,成功率高,是长期局部动脉内灌注化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价值。方法使用X线透视计算机辅助导航进行动力髋螺钉的置入、尖顶距的测量。结果 127例动力髋螺钉位置准确,尖顶距≤25mm,平均(18.62±0.69)mm,无一例切割并发症发生。结论计算机导航的瞬时追踪使术者能在术中监测螺钉位置及尖顶距,提高了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减少术后螺钉切割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3.
介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采用中国白兔20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注射激素组,B组为注射激素后进行介入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介入治疗是将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直接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对股骨头进行X线摄片和显微镜观察,研究股骨头的X线平片表现及病理变化。结果B组股骨头空缺的骨陷窝数及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平均直径虽没达到正常水平,但有明显的改善,软骨下区血管数目基本达到正常,血管直径明显增大,X线平片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结论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直接穿刺介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直接穿刺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验大白兔 2 4只 ,体重3.5kg ,随机分成 3组 ,A组为对照组 ;B、C两组做成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模型 ,其中B组行直接穿刺介入治疗。直接穿刺介入治疗是将溶栓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及骨质修复药物直接注入股骨头内 ,观察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情况。显微镜观察包括空缺的骨陷窝数量、骨髓内脂肪细胞数量和直径、软骨下区血管数量。对 3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体所见A、B、C 3组股骨头均完整 ,A组骨质坚硬 ,切开阻力大 ,但C组骨质松软 ,冠状面切开阻力很小 ,B组介于A、C两组之间。镜下显示A组空缺骨陷窝数、骨髓内脂肪细胞直径、软骨下区血管数量正常 ;B组接近A组水平 (P >0 .0 5 ) ;C组明显异常 ,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直接穿刺介入治疗法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评价合并有韧带损伤或桡骨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2001—2004年手术治疗1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18~54岁,平均36.6岁。手术中骨折复位后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同时修复前关节囊,对合并桡骨头骨折或侧副韧带损伤给予同期处理,术后功能锻炼。结果随访8~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平均Mayo肘关节评分80分。结论冠状突骨折需积极处理,重视软组织及韧带的检查及处理,尽量保留桡骨小头的完整性。单纯冠状突骨折手术处理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4年10月就诊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61~78岁,平均(67.69±7.92)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62~75岁,平均(68.12±7.79)岁。观察组患者接受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制动持续时间、住院总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633~1.291,P0.05);术后1、2、3、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7.105~9.378,P0.05);术后1、3、6、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量表(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906~4.039,P0.05)。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总结采取单纯后方入路治疗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下颈椎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住院治疗的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26例,分析受伤机制、损伤严蕈程度、救治过程、手术记录、术后随访记录和康复过程,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有6例患者采取单纯后方人路手术治疗,脊髓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后路复位侧块固定融合手术,2例A级患者分别于术后2,3个月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例随访37个月(12~5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8个月(3~5个月),神经功能显著改善.1例患者因发生硬脊膜外血肿症状加重至B级,术后达到D级,C级及D级患者均恢复到损伤前水平,2例A级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本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 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在骨折端无骨缺损时,复位后对位对线良好者可通过单纯后方入路完成固定融合手术,并可实现骨折稳定愈合.  相似文献   
998.
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多由早期治疗失败引起,处理比较棘手。手术治疗有助于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矢状位平衡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入路以前、后路联合手术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和畸形整复手术中,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可控性. 方法 基于CT数据,采用CAD技术重建出患部骨骼模型,通过镜像得到修复模型,再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造出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制订手术方案,并通过模型外科进行手术方案预演和置入钛板预成形. 结果 基于CAD/CAM技术制订的手术方案和预成形钛板在8例颌骨缺损修复和畸形整复手术中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结论 利用CAD/CAM技术可重建并制造出患部骨骼模型和镜像修复模型,对制订较为合理的颌面外科手术方案具有较大的帮助,提高手术精度的同时节省了手术时间,在复杂颌骨缺损修复和畸形整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比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有移位的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作者医院骨伤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70例因有移位的跟骨骨折( SandersⅡ~Ⅳ型)患者,随机分为锁定钢板组(n=35)和解剖钢板组(n=35)进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的Bohler和Gissane角,手术前后的跟骨长度、高度和宽度。术后半年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对跟骨功能进行评价,同时随访半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解剖钢板组显著缩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Bohler和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术前(P<0.01);锁定钢板组术后1周的Bohler和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解剖钢板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跟骨长度、高度均显著大于术前,而跟骨宽度显著小于术前( P<0.01);锁定钢板组术后1周的跟骨长度、高度均显著大于解剖钢板组,而跟骨宽度显著小于解剖钢板组( P<0.05);锁定钢板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解剖钢板组,χ2=4.8837,P=0.0271<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移位的跟骨骨折,锁定钢板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