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59篇 |
内科学 | 89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43篇 |
综合类 | 78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48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Erwin CR Jarboe MD Sartor MA Medvedovic M Stringer KF Warner BW Bates MD 《Gastroenterology》2006,130(4):1324-1332
BACKGROUND & AIMS: Following massive small bowel resection (SBR), the remnant intestine undergoes an adaptive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s in a number of physiologic and morphologic parameters. These changes are the result of a stimulus that increases crypt cell mitosis and augments cellular progression along the villus axis. To better define this process, we identified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 specifically within adapting intestinal crypt cells following SBR. METHODS: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was used to isolate mouse intestinal crypt cells following SBR or sham operation. Multiple biological and technical complementary DNA microarray replicates allowed rigorous statistical analys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expression profiles. Major groups of genes were classified as to site of action, functional pathway, and possible regulatory groups. RESULTS: A total of 300 gene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at significant levels within adapting crypt enterocytes were analyzed. Comparison of this list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adapting crypt cell genes with a generalized mouse gene expression database (from 82 developing and adult mouse tissues) showed the greatest overlap with developing and immature intestinal tissues. We identified prominent groups of genes involved with cell growth,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nucleic acid binding. Genes not previously shown to be involved with adaptation or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were identified. CONCLUSIONS: Identification of similar genes coordinately regulated during both adapt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that share key morphologic features, provides a basis for new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se shared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62.
日本血吸虫基因表达序列标签的获得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找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并进行血吸虫基因功能研究,随机挑选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库克隆,培养后提取噬菌体DNA作模板,进行PCR反应扩增,将扩增产物部分测序产生表达序列标签(EST),并将EST输入GenBank和EMBL,运用分子生物学 软件比较其同源性, 推导其蛋白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得到75个未曾登录的新基因,并对其中一些基因进行功能推测研究,认为表达序列材人是快速有效寻找基因的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医学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63.
本文通过对375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有残留症状者,经B超、ERCP、T管造影诊断为Oddi括约肌狭窄者167例,均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愈。同时讨论了Oddi括约肌狭窄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4.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表达基因的分离和EST序列测定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 运用表达标签技术(EST方法),从SjcDNA文库中分离、鉴定血吸虫表达基因序列。方法 应用EST方法,人SjcDNA文库中随机挑出单个重组克陲 PCR直接序列分析,通过互联网将获得的EST序列送入NCBIGenBank进行同源性检素,并将发现的未知基因EST序列送入NCBIdbEST以获得GenBank进入号。结果 分离了100个SjGenBank中已知的血吸虫基因序列,19个为未知基因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及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3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60例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8例进行EST治疗,22例进行EPBD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ST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4.74%,EPBD组为95.4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5,P〉0.05);EST组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EPBD组的23.80%(X2=4.102,P〈0.05);EPBD组胰腺炎的发生率为19.04%明显高于EST组的2.78%(X2=4.387,P〈0.05)。EST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4%,而EPBD组未出现远期并发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4.655,P〈0.05)。结论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接近,但EST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较低,而EPBD的远期并发症较低,说明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均安全有效,临床应根据患者结石数目和结石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6.
67.
68.
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入院并治愈的168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所有病人均为首次发病且未行胆囊切除术,而在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将所有病人分为EST组和非EST组,并根据是否行胆囊切除术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胆石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 平均随访28.5mo(6-54mo)EST组57例,其中24例行胆囊切除术,均无胆石性胰腺炎复发;非EST组111例,21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21/111),复发率18.91%,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EST组中,胆囊切除者43例,3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3/43),复发率为6.98%;未作胆囊切除68例,18例胰腺炎复发(18/68),复发率为26.47%,胆囊切除后胰腺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复发距病人出院时间为2wk-2年不等。对3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胆石性胰腺炎行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结石,EST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 EST能有效预防胆石性胰腺炎复发,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胆囊切除能降低胰腺炎复发率,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70.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4年1月~1995年7月,作者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先行ERCP检查。证实胆总管有结石,即行 EST,用 Dormia 网篮套取结石,于 EST 1周后再行 LC。获得满意效果。该方法损伤小,恢复快,可解除LC无法解决的炎性乳头狭窄,也可对LC后发生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作妥善的补救处理,克服了单独使用LC和EST治疗胆石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