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1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263篇
妇产科学   148篇
基础医学   26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746篇
内科学   3665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3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52篇
综合类   1267篇
预防医学   571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461篇
  8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7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798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731篇
  2011年   715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经双路(经胸壁肺脓肿内置管、经气道球囊导管封堵肺脓肿支气管)治疗肺脓肿的新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胸壁肺脓肿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B组:在A组基础上,经气道置入双腔球囊漂浮导管(球囊导管)。结果B组有效16例,A组10例,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并发症明显多于B组。结论经胸壁肺脓肿内置管,同时经气道置入球囊导管封堵肺脓肿引流支气管的方法,是治疗肺脓肿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2.
16层螺旋CT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的应用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左心房、肺静脉和食管16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40例心房颤动患者在术前1-3天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重组并测量各肺静脉口直径、左心房至肺静脉第一分支的距离、食管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范围、食管壁厚度、左心房后壁厚度以及左心房与食管间的脂肪垫厚度。结果共显示肺静脉165支,右上肺静脉口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16.3±3.1)mm和(19.0±2.6)mm;右下肺静脉分别为(16.4±3.6)mm和(18.0±3.5)mm;左上肺静脉分别为(14.4±3.0)mm和(18.4±3.6)mm;左下肺静脉分别为(12.6±2.8)mm和(17.0±2.8)mm。食管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平均长度为(56±12)mm,在双上、下肺静脉水平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食管平均宽度分别为(10±5)mm和(14±5)mm。60%的食管位于左心房后壁中线偏左,大致与左上、下肺静脉口平行;40%的食管沿左上肺静脉向右下肺静脉斜行走行。左心房后壁和食管前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2±0.8)mm和(3.5±1.6)mm。95%的左心房与食管间可见脂肪垫,其平均厚度为(0.8±0.2)mm。结论应用MSCT造影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各肺静脉口直径、分支特征、走行以及有无发育畸形,同时还能评价食管与左心房的关系,为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使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后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有阴道分娩条件和意愿的59例宫颈未成熟的足月瘢痕子宫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分娩的67例足月非瘢痕子宫宫颈未成熟的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比较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的年...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吻合口留置导尿管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对415例(432只眼)慢性泪囊炎在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吻合口处留置导尿管3周。其中284例(297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8年(平均随访2.6年)。结果随访3月以内者全部治愈。297只眼远期随访疗效:治愈268只眼(90.24%),好转25只眼(8.4%),无效4只眼(1.35%),总有效率98.65%。结论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留置导尿管是一种安全、简单的方法,可有效的防止吻合口再阻塞,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5.
新型双球囊导管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双球囊导管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隔离效果。方法12只成年猪随机分为两组:HAI组6头,进行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PSIHP组6头,利用自制双球囊导管经介入放射学方法行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5-FU,分别检测肝静脉及外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峰值,了解球囊隔离肝脏效果。结果HAI组肝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分别为4658.420±433.204mg/L和1676.140±226.933mg/L,PSIHP组为5321.711±517.318mg/L和65.735±6.425mg/L。两组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制新型双球囊导管能有效隔离肝脏,是一种理想的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球囊导管。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外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62例外伤性血气胸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法治疗血气胸,护理并观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病例患者疼痛少,引流口创伤小、愈合佳,血气胸吸收满意.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外伤性血气胸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血气胸吸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各种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5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从年龄、体质、置管环境、置管部位、留置深度、留置时间、维护、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5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者35例,感染率为4.66%,CVC(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感染率为4.83%,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21%;急诊置管感染率为3.96%,择期置管感染率为2.07%;恶性肿瘤患者置管感染率为5.52%,其他患者置管感染率为0.51%;病室内置管感染率为4.67%,穿刺室内置管感染率为1.37%.结论各种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与置管部位、置管时期、机体免疫功能、无菌操作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各种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抗返流引流袋在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96例长期卧床的需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使用一次性尿袋每天更换1次(对照组),另一组为抗返流引流袋每7天更换1次(观察组),在相同天数下或拔除尿管前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原则抽吸法采集两组患者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的细菌阳性率较高,观察组的细菌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导尿管患者使用一次性引流袋每天更换增加了感染机会,用抗返流引流袋每7天更换一次,不仅节省了护士的工作量、护理时间,还减少医院用于废弃物品的处理费用,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改良式单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100例,按照入院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钻孔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式单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护理之后,其中痊愈患者30例(60.0%),好转20例(4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26例(52.0%),好转18(36.0%),无效6例(12.0%),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症时,可以采用改良式单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0.
孙建美  李琼  卢凤民  许静 《天津医药》2012,40(3):244-246
目的:通过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时心电图P波形态特征判定房速起源。方法:对37例成功行单靶点消融治疗的房速患者的P波形态和参数与消融靶点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房速时PR与PP间期比值(PRI)评价激动在房室结传导的时程变化;计算P波与PR间期的比值(PCI)评价激动在房内传导的变化。结果:29例靶点位于右房,8例位于左房。左房房速在下壁导联P波振幅显著增高。右房后壁的PR(I0.52±0.05)数值在各部位中最大,无冠窦、冠状窦口和右房侧壁的PCI(0.24±0.04)值最小。结论:aVL和V1导联P波形态对区分左房和右房房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Ⅱ、Ⅲ、aVF导联可为起源点位于心房上下提供线索,PRI、PCI有助于房速起源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