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5篇
中国医学   79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研究马钱子生物碱及其不同组分对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系Ha Ca T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 Ca T细胞,加入相同质量浓度的马钱子碱、士的宁、马钱子碱与士的宁的混合物,和马钱子总生物碱作用于细胞24 h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生物碱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Ha Ca T细胞的凋亡,比较马钱子生物碱不同组分对Ha Ca T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士的宁对Ha Ca T细胞的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大于马钱子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混合物组对Ha Ca T细胞的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大于马钱子总生物碱。结论马钱子生物碱组分均对Ha Ca T细胞存在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但马钱子碱的细胞毒性明显小于士的宁。  相似文献   
82.
黑顺片炮制过程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黑顺片炮制过程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变化规律及特征图谱,为黑顺片的炮制原理研究奠定基础.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40 mmol·L-1醋酸铵(浓氨调pH 10.0)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35 nm,进样量10 ~ 20 μL,测定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以及建立炮制过程的特征图谱.随着炮制过程的进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单酯型生物碱变化规律不明显,各炮制过程环节的7种附子“状态”特征图谱差异明显.特征图谱中共标记13个峰,除6种已知单双酯型生物碱外,其余7个峰峰面积变化趋势与双酯型生物碱的变化趋势一致.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揭示黑顺片炮制过程中指标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阐明炮制原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臭椿是一种来源丰富、成本低廉且有很好药用价值的中药植物。吲哚类生物碱是臭椿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寄生虫等生物活性。对臭椿吲哚生物碱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该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通过对不同方法炮制的附子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比较,研究附子在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UV、HPLC法分别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中的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结果 在炮制时,附子中的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有所降低,损失率均偏高.结论 炮制确有减毒作用;从损失率看,有过度炮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The pyrrolizidine alkaloids (PAs), contained in a number of traditional remedies in Africa and Asia, show wide variations in metabolism between animal species but 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between animal strains. The metabolism of the PA senecionine (SN) in Fischer 344 (F344) rats has been studied in order to compare to that found in the previously investigated Sprague-Dawley (SD) rats (Drug Metab. Dispos. 17: 387, 1989).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formation of (+/-) 6,7-dihydro-7-hydroxy-1-hydroxymethyl-5H-pyrrolizine (DHP, bioactivation) by hepatic microsomes from either sex of SD and F344 rats. However, hepatic microsomes from male and female F344 rats had greater activity in the N-oxidation (detoxication) of SN by 88% and 180%,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male and female SD rats. Experiments conducted at various pH showed an optimum pH of 8.5, the optimal pH for 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 (FMO), for SN N-oxidation by hepatic microsomes from F344 females. In F344 males, however, a bimodal pattern was obtained with activity peaks at pH 7.6 and 8.5 reflecting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both cytochrome P450 (CYP) and FMO. Use of specific inhibitors (SKF525A, 1-benzylimidazole and methimazole) showed that the N-oxide of SN was primarily produced by FMO in both sexes of F344 rats. In contrast, SN N-oxide formation is known to be catalyzed mainly by CYP2C11 rather than FMO in SD rats. This study, therefore,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er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the formation of SN N-oxide by hepatic microsomes from F344 and SD rats and that this detoxification is catalyzed primarily by two different enzymes in the two rat strai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PA biotransformation can exist between different animal strains.  相似文献   
86.
蝙蝠葛酚性碱对实验性心肌缺血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实验性心肌缺血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结果: 蝙蝠葛酚性碱可显著抑制心肌缺血所致LVEDP的升高和MBP、 dp/dtmax、-dp/dtmax、CO的降低.结论: 蝙蝠葛酚性碱能改善心肌缺血时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提示蝙蝠葛酚性碱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南充半夏不同部位总生物碱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白权  李敏  贾敏如  唐远  吴秉真  郭力  万丽 《中国药师》2004,7(12):977-978
目的: 比较四川南充半夏不同部位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 南充半夏不同部位都含有总生物碱.结论: 鉴于半夏皮及须根中含有较多的总生物碱,因此半夏在加工过程中去除皮及须根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8.
HPLC-ELSD法测定贝母中异甾类生物碱及糖苷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贝母中5种异甾类生物碱——peimissine, imperialine, sinpeinine A, imperialine-3β-glucoside和yibeinoside A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C18柱;流动相:乙腈-水(含0.1%二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器:Alltech 5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结果线性范围为peimissine 13.1~288.2 mg·L-1(r2=0.997 5), imperialine-3β-glucoside 7.7~169.4 mg·L-1 (r2=0.999 3), yibeinoside A 7.3~160.6 mg·L-1 (r2=0.999 7), imperialine 16.5~363.0 mg·L-1 (r2=0.999 2), sinpeinine A 8.7~191.4 mg·L-1 (r2=0.994 2)。 5个化合物的精密度和重现性RSD均<5%。结论本方法简便、有效、可行,可用于贝母中5种异甾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9.
橐吾属植物中肝毒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LC/MSn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橐吾属植物中微量成分肝毒吡咯里西啶生物碱(HPA)的检测。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LC/MSn)。结果对橐吾属22种植物进行了HPA的LC/MSn法检测,其中18种橐吾属植物中检测到了HPA。结论利用LC/MSn法首次检测到东俄洛橐吾等15种橐吾属植物含有不同类型和种类的HPA,应进一步进行提取、分离与鉴定,并研究其毒性与活性;对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橐吾属植物材料应分别检测其HPA。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莲子心中酚性生物碱: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含量的RP-HPLC法以及酚性生物碱的特征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25∶75∶0.1,用磷酸调pH3.3),紫外检测波长282 nm,流速0.8 mL·min-1,进样量20 μL.结果: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线性方程显示线性关系良好.特征图谱研究确定了酚性生物碱16个共有峰.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为莲子心中生物碱类物质标准提取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