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04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64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27篇
  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解决便秘对颅脑手术后并发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按住院序号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解决便秘措施,给予B组患者护理干预解决便秘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0%,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10.0%,脑水肿发生率为10.0%;B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2.0%,脑水肿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B组患者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52.0%,B组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8.0%,两组比较,B组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行颅脑手术患者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急诊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30例,手术方式包括各种缝合、修补、悬吊、压迫、电凝、以及结扎等方法。结果上矢状窦损伤病例15例,横窦损伤病例10例,窦汇损伤病例5例,单处破口20例,多处破口10例。治愈18例(60.00%),其中静脉窦结扎术患者2例,硬脑膜瓣修补术患者6例,静脉窦破口间断缝合术患者3例,自体组织缝合悬吊固定术患者4例,单纯采用明胶海绵加湿棉片压迫处理3例;好转6例(20.00%),其中硬脑膜瓣修补术3例,静脉窦破口间断缝合术2例,自体组织缝合悬吊固定术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无效4例(13.33%),其中硬脑膜瓣修补术2例,静脉窦裂口间断缝合术2例,转归为植物生存1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2例(6.67%),其中静脉窦破口间断缝合1例,自体组织缝合悬吊固定术1例,术后并发脑肿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损伤是一种危急重症,手术难度较大,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与止血方式,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对16例颅脑外伤合并严重复合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提高小儿颅脑外伤合并胸腹部复合伤救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6例小儿颅脑外伤合并胸腹部复合伤患儿临床资料。判别严重休克的病因,准确发现胸腹部合并伤等重要损伤,快速纠正休克和分别处置。结果16例颅脑外伤合并胸腹部损伤的严重复合伤患者,经上述处理,均抢救成功,治愈13例,平均格拉斯哥(GCS)评分13.7分;致残3例,平均GCS评分6.67分。无一例死亡。结论准确判断病情,在颅脑外伤影响患儿意识时及时准确地判断可能合并的胸腹部外伤,迅速纠正失血性休克,处置合并的胸腹部外伤,可挽救大部分危重病例,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气道湿化方式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不同气道湿化方式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限制在200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28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应用Cochrane Handbook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涉及1127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行气道湿化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行持续气道湿化的试验组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率显著低于行间断气道湿化的对照组[RR值=0.23,95%CI=[0.17,0.30],P<0.01];行持续气道湿化的试验组的痰痂形成率显著低于行间断气道湿化的对照组[RR值=0.14,95%CI=[0.09,0.21],P<0.01]。 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有利于改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气道湿化患者的呼吸道状况,降低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5.
BACKGROUNDIntracranial infect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have certain sensitivity and have good diagnostic efficacy.AIM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RI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surgery. METHODSWe selected 8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raniocerebral surgery (including 4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42 patients without inf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 2016 to June 2019 in our hospital. All 82 patients received CT and MRI examinations,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view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positive diagnosis and the overall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of different pathogenic infection types were measured with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s well a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For all types of pathogenic infections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hemolytic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others), MRI scans had higher positiv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s than CT scans; the overall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ith MRI examinations than with CT examination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MRI examination can accurately diagnos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linical craniocerebral surgery. Compared with CT, MRI had higher diagnostic efficiency.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ith MRI than with conventional CT, which can be actively promoted.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调查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6~2996年10年间入住新生儿病房、曾经头颅B超检查的所有住院早产儿进行分析,应用SIGMA B超诊断仪对早产儿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 196例早产儿的平均胎龄为(34.0±2.1)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13±0.53)kg.平均头颅B超初次检查时间为生后(5.3±6.3)d,其中本院出生患儿为(4.0±2.0)d,外院出生患儿为(7.0±8.0)d,两者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总的脑损伤发生率为56.6%,重度脑损伤发生率为16.3%.早产儿的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低,其脑损伤发生率愈高,出血程度也趋严重.围产期窒息、家中自娩、机械通气、产妇为外来民工等因素与早产儿脑损伤及出血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鉴于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发率及约一半脑损伤早产儿无明显临床症状,建议对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应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  相似文献   
67.
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金芬 《河北医学》2006,12(10):993-994
目的:评价单层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单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96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脑挫裂伤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硬膜下血肿35例,硬膜外血肿4例,颅脑内血肿8例,硬膜下积液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颅骨骨折51例。结论:单层螺旋CT能清楚、准确的显示颅脑外伤情况,对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单层螺旋CT是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车祸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车祸致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扩大翼点入路是在经典翼点入路基础上扩大术野显露,可达额颞底、额颞顶较大范围。结果术后半年随访,预后良好18例。中残4例,重残4例。死亡6例。结论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车祸损伤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将1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脑创伤模型组(TBI组)、EPO治疗组(T+E组)、G-CSF治疗组(T+G组)、EPO和G-CSF联合治疗组(T+E+G组),然后再按照1、3、5、7、14 d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用Feeney法制备脑创伤模型,各治疗组大鼠均于造模后立即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共3 d。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5、7、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NSS),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单标及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新生增殖细胞数量及其分化方向。各组大鼠mNSS评分、血液学指标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 (1)各治疗组在用药后5、7、14 d时mNSS评分明显低于TBI组(P0.05),T+E+G组mNSS评分又明显低于单独治疗组。(2)T+E+G组从第3天开始创伤周围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于7 d时达高峰;对比各组7 d时脑组织BrdU/NeuN和BrdU/GFAP双阳性细胞数,T+E+G组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两单独治疗组也明显高于Sham组和TBI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EPO和G-CSF能明显改善TBI后大鼠神经功能症状,促进创伤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再生,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在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院外管理,采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问卷(HPLP)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步行功能量表(Holden)、Brunel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改良Barthel指数(wr-MBI)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压力应对、营养、健康责任、运动、人际间影响以及自我实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Holden、BBS、FIM、wr-MBI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