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7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390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226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376篇
内科学   327篇
皮肤病学   115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199篇
外科学   299篇
综合类   192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43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3586篇
  7篇
中国医学   2414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772篇
  2013年   668篇
  2012年   870篇
  2011年   944篇
  2010年   692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妊娠期常用中药遗传安全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医妇科妊娠期安全用药理论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来妊娠期常用中药的遗传安全性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1)中医历来重视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自古即有妊娠禁忌药的记载;(2)遗传安全性试验的技术、方法日趋成熟;(3)目前中药的安全性研究已逐渐展开,在妊娠期常用方药中,单味药研究较少;复方几乎空白;(4)中药遗传安全性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尚未统一,安全性评价也无公认标准,构建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安全性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妊娠期广泛使用的方药遗传安全性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药物转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COS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其中9例曾用孕激素治疗未转化者为A组;8例未曾治疗者为B组,均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同时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17例患者均采用口服避孕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17例PCOS患者均存在IR及高胰岛素血症,经药物治疗3~6个周期后,内膜不典型病变均成功转化。结论:采用口服避孕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合并IR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是一种临床上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配伍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10、25和37℃)条件下,在6小时内不同时间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配伍液的图谱变化,测定混合液中两种注射液主要成分的浓度。结果: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吸收图谱、主要成分含量基本不变。结论:两种注射液可以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用化疗药物建立免疫细胞抑制的动物模型,以免疫细胞为观察指标评价复方转移因子的提高免疫细胞的能力。方法用环磷酰胺(CTX)灌胃(100mg/kg),隔天一次,连续五次,造成免疫功能抑制的动物模型,通过不同实验组用药前后免疫细胞的变化,以评价复方转移因子高、中、低(相当人用量的2、5、10倍)剂量组是否能提高实验动物的免疫细胞。结果复方转移因子能显著提高实验小鼠白细胞数量,复方转移因子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差别有极显著性;复方转移因子能显著提高实验小鼠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淋巴细胞的绝对数,P〈0.01,差别有极显著性。结论复方转移因子能提高实验小鼠WBC及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考察冠心Ⅱ号煎剂口服后化学成分在人血清中的存在状况。方法用3种预处理方法和2种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健康人服用冠心Ⅱ号煎剂后含药血清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与煎剂进行比较。结果煎剂、含药血清中的差异色谱峰数目分别不超过30个、10个,后者未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川芎嗪和芍药苷。结论复方制剂中吸收入血的可测化学成分数目有限,其进入体内的化学成分可能“数目相对有限”;口服复方制剂后,原有的部分化学成分可能不以原形存在于血中。  相似文献   
106.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复方苦参注射液加FP方案化疗组)和化疗组60例。化疗4周为1个疗程,均化疗2~4个疗程。对比分析了2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KPS评分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腹泻、黏膜炎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有明显的差异(P<0.01);2组的神经毒性、肝肾功能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KPS评分明显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1.67%、73.3%;化疗组KPS评分明显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低于综合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明显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具有较多获益,具有广泛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知柏地黄丸UPLC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6 nm,流速0.4 mL·min-1,柱温40℃,以丹皮酚作为参照物。结果 在12 min内完成指纹图谱分析,标出12个共有峰,对6个色谱峰进行了归属,并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论 UPLC简便可行,建立的指纹图谱可用于知柏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凝血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休克组10只、复方丹参液组10只及肝素组10只四个组,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鼠休克组与假手术组、复方丹参液组及肝素组的血浆SFMC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休克组与假手术组、复方丹参液组及肝素组的AT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肝素组与复方丹参组、假手术组的血浆TM水平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液优势显著,主要表现在安全好、出血少、疗效快.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丹参片三组物质组(多指标物质组、指纹物质组、有效部位物质组)溶出度检测方法,并考察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物质组溶出度的情况。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第三法,以200 mL水为溶出介质进行溶出实验,并采用高效液相及紫外分别检测三组物质组的体外溶出度,绘制累积溶出曲线,且对各曲线进行相似因子的比较。结果 测定结果显示在60 min内除物质组一中丹参酮ⅡA的溶出仅为23.41%外,其他物质组均能溶出95%以上,且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物质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值大多小于50。结论 复方丹参片三组物质组的溶出度总体呈良好的相关性,故可作为质量检测的标准之一。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物质组的溶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各厂家生产工艺不尽相同所致,因此建议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应增加主成分或适宜物质组的溶出度检测。  相似文献   
110.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注射液)对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治疗组41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44例行单纯化疗,化疗方案相同。2~6个周期后判定疗效。结果:(1)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主要系统的毒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轻(P<0.05);(3)化疗后生存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