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06篇 |
免费 | 445篇 |
国内免费 | 1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3篇 |
儿科学 | 15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178篇 |
口腔科学 | 40篇 |
临床医学 | 211篇 |
内科学 | 208篇 |
皮肤病学 | 103篇 |
神经病学 | 107篇 |
特种医学 | 141篇 |
外科学 | 244篇 |
综合类 | 1220篇 |
预防医学 | 284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257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229篇 |
肿瘤学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80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188篇 |
2016年 | 185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530篇 |
2013年 | 461篇 |
2012年 | 585篇 |
2011年 | 598篇 |
2010年 | 445篇 |
2009年 | 361篇 |
2008年 | 345篇 |
2007年 | 315篇 |
2006年 | 302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202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7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72年 | 4篇 |
197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6月~2012年12月中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每组患者为50例。对于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每天服用3次,每次10粒,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进行治疗,每次服用20mg,每天2次,2组患者治疗疗程为10周。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6例出现头痛、头胀等不良症状,其中有4例5天左右逐渐缓解。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复方生地合剂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at:选择阴虚内热型SLE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以糖皮质激素作为基础用药,治疗组给予复方生地合剂,对照组给予硫酸羟基氯喹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免疫学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DAI、抗ds-D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4.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生地合剂对SLE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且能降低SLE的活动度,毒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治疗组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对照组单用化疗,每3周重复,共4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疼痛、体重、食欲、karnofsky评分。结果:在控制疼痛、食欲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体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剂联合化疗能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4.
Yuanjian Wu Yubo Zhang Musha Hamushan Wenjun Zhang Tao Zhang Xujun Li Pei Han Tengfei Lou 《Orthopaedic Surgery》2022,14(7):1294
ObjectiveTo describe our experience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pedicled neurotrophic flap and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with composite bon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and assess the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results of this method.MethodsA pedicled flap with a marked perforator artery was applied for soft tissue coverage after radical debridement and temporary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 was used in place of the temporary external fixator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segmental bone defect by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Twenty‐five patients (16 men and nine women; mean age, 39.2 years) were treated by using this combined technique between 2008 and 2016. All cases were graded initially as Gustilo–Anderson grade IIIB open fractures. The soft tissue defect after radical debridement ranged from 9 cm × 5 cm to 14 cm × 11 cm, and the average size of segmental defect was 5.2 (Range, 2.5–8.5) cm. Seventeen of these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f local infection. The bo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by two independent evaluators using Paley''s criteria.ResultsTwenty‐fi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28.96 (Range, 15–48) months. The distally based sural neurovascular flap was applied in 13 patients, and the greater saphenous neurocutaneous perforator flap in 12 patients. The flap area ranged from 10 cm × 5 cm to 14 cm × 12 cm. Sufficient coverage of soft tissue defect was achieved in all cases. All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without complications. The bone defects were corrected by a mean lengthening of 6.94 (Range, 4.5–9.5) cm. The residual discrepancy was <1 cm in all cases, which was not clinically significant. The function was evaluated as excellent in 12 patients and good in 13 patients. Bone results were graded as excellent in 18 patients and good in seven patients. Complications during treatment included pain, pin tract infections, ankle midfoot joint stiffness, and docking site nonunion. No recurrence of infection was observed in infected patients. All cases achieved successful limb salvage and satisfactory function recovery without recurrence of infection.ConclusionsThe combined technique of a perforator artery pedicled neurotrophic flap and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the salvage treatment of massively traumatized and chronically infected lower extremities.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观察复方导滞排石方对单纯性肾阳性结石患者24 h尿THP(Tamm-Horsfall蛋白)及尿钙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单纯性肾阳性结石患者采用区组随机观察化方法分配到G1组、G2组、G3组和G4组。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充分术前准备的情况下根据结石实际情况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或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或二者结合治疗。术后G4组按西医常规治疗,其它3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导滞排石方。G1组每天3次,每次200 mL温服;G2组每天2次,每次200 mL温服;G3组每天1次,每次200 mL温服。用药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5天、第7天按《外科术后康复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并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THP及尿钙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4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治疗后G1、G2和G3组中所有患者24 h尿THP水平显著升高,尿钙水平明显下降,其中G1组效果最佳(P〈0.05);而G4组中所有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THP及尿钙水平变化不大(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按《外科术后康复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发现G1组中患者外科术后康复评分情况要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复方导滞排石方不仅能够显著影响患者24 h尿THP(Tamm-Horsfall蛋白)及尿钙水平,还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评分,改善症状,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7.
综述复方丹参片制法工艺与质量控制标准的沿革,以及近年来对复方丹参片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应提倡丹参多成分的检测、增加三七指标成分的测定、补充冰片的质量控制标准及加强指纹图谱研究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雷公藤多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9月邹
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单用复方甘
草酸苷治疗,研究组联用雷公藤多苷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不良
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 <0.05);研究组治疗后中
医证候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联用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治疗银屑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皮损状况,缓解
中医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皮损内封闭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方法 将76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得宝松皮损内封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得宝松皮损内封闭治疗.3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疗效,6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4%,高于对照组的63.1%(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8.9%,低于对照组的55.2% (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皮损内封闭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好,复发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应用益气养阴方和补气养血方治疗淋巴白血病小鼠 L_(7212),发现两方均可显著提高其生存期(P<0.01及 P<0.05),但生命延长率较低(11.21%及7.5%)。从不同角度探讨中药作用机理,发现一方面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恶性变的淋巴细胞膜流动性,调整膜结构及功能,促其恢复正常状态以及有抑制或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另对骨髓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上若有选择地与化疗药物同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