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903篇
  免费   26460篇
  国内免费   8204篇
耳鼻咽喉   4292篇
儿科学   11762篇
妇产科学   7286篇
基础医学   32129篇
口腔科学   8856篇
临床医学   43036篇
内科学   49128篇
皮肤病学   5209篇
神经病学   20016篇
特种医学   85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41523篇
综合类   57128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一般理论   29篇
预防医学   43197篇
眼科学   5504篇
药学   33793篇
  410篇
中国医学   31251篇
肿瘤学   14395篇
  2023年   6046篇
  2022年   9845篇
  2021年   15281篇
  2020年   14375篇
  2019年   19721篇
  2018年   17409篇
  2017年   14298篇
  2016年   11979篇
  2015年   11468篇
  2014年   22785篇
  2013年   24766篇
  2012年   21248篇
  2011年   22811篇
  2010年   18015篇
  2009年   16518篇
  2008年   16049篇
  2007年   16579篇
  2006年   14666篇
  2005年   12737篇
  2004年   10396篇
  2003年   9099篇
  2002年   7035篇
  2001年   6369篇
  2000年   5264篇
  1999年   4615篇
  1998年   3733篇
  1997年   3552篇
  1996年   3082篇
  1995年   2960篇
  1994年   2843篇
  1993年   2278篇
  1992年   2271篇
  1991年   1992篇
  1990年   1722篇
  1989年   1566篇
  1988年   1452篇
  1987年   1240篇
  1985年   3912篇
  1984年   4872篇
  1983年   3400篇
  1982年   3867篇
  1981年   3600篇
  1980年   3188篇
  1979年   2941篇
  1978年   2556篇
  1977年   1929篇
  1976年   2180篇
  1975年   1645篇
  1974年   1433篇
  1973年   128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安宁疗护对社区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ScienceDirect、MEDLINE、Cochrane Library、SA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安宁疗护对社区临终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1095名社区临终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宁疗护可以改善社区临终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SMD=0.48,95%CI0.07~0.88,P=0.02)和情绪功能(SMD=1.27,95%CI0.59~1.95,P<0.001),在改善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宁疗护能改善社区临终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和情绪功能,但对生活质量其他功能的改善情况还需要设计更加规范、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2.
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用一般资料、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139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89.51±8.53)分,与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婚姻状况、工作状态、服药种类、出院指导质量为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有待提高,患者感知的个人状态得分不理想;护士应鼓励患者配合进行早期康复,强化出院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康复信息,满足患者及其家属需求,提高出院准备度。  相似文献   
63.
In 1998 Howard Parker, Judith Aldridge & Fiona Measham published Illegal Leisure, a ground‐breaking study of profound changes in British youth cultures in the 1990s, and the place of drugs and drug use in these upheavals. This work introduced the ‘normalization thesis’ to the social sciences, offering a novel vocabulary for re‐imagining the normative character of young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and experiences of illicit drug use. Arriving at the dawn of the new century, the book offered a thoroughgoing re‐thinking of the character of youth cultures at a time of great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isruption. In so doing, the book deftly anticipated many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currents of critical drug studies that followed.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背景 恶性肿瘤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极易导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贫”或放弃治疗,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病种、分散地域的研究,仍缺乏对于全国范围与多病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变化及结构构成的考量。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水平以及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和结构变动情况,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深化新医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及《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样本跨度为2013-2017年。统计“30种疾病人均住院费用”中的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以及膀胱恶性肿瘤的数据,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包括药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2019年4-8月,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我国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情况〔结构变动值(VSV)、结构变动度(DSV)、结构变动贡献率〕。结果 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其中胃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始终最高,且肺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上升幅度最大。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占比中,药费占比最高且总体逐年下降。从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实际变化来看,药费在2013-2014年有所上升,2014-2017年逐年下降;检查费在2013-2014年下降,2014-2017年缓慢上升;手术费与手术材料费在2013-2017年逐年上升。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VSV最大;4种恶性肿瘤药费、检查费的VSV均呈负向变化,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的VSV均呈正向变化,治疗费的VSV增减均不明显。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的DSV从大到小依次为肺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膀胱恶性肿瘤。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治疗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小;除药费外,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手术材料费和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食管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手术费、检查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膀胱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检查费、手术材料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结论 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虽然较为理想,但药费、治疗费仍是住院费用结构的重点调整对象;同时为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应当加强控制手术材料费与检查费;而胃恶性肿瘤与肺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严重,若要缓解应加强疾病的早期预防与住院费用管控。  相似文献   
68.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医药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形势下,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中药工业需要加快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在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过程建模、制造装备等方面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解析,综述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工艺过程理解、生产过程实时分析方法开发、过程控制策略建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企业研究实践,介绍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多变量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上述3个研究方向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实际工业应用的难点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药企业应用和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2022,37(11):2257-2261
BackgroundDuring aseptic revision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TJA), one or more cultures may occasionally isolate an organism. The hypothesis of this study was that in a por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evision arthroplasty for aseptic failure, culture may isolate an organism(s) that can be left untreated.MethodsAll patients undergoing revision TJA from 2000 to 2017 at two institu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as aseptic if they were appropriately investigated preoperatively and did not meet the 2018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 criteria. In the aseptic revision cohort, patients with a single positive culture or multiple cultures positive for different organisms (“organism-positive”) and patients who had negative intraoperative cultures (“organism-negative”) were compared based on demographics, comorbidities, operative details, subsequent reoperations, and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ResultsIn total, 3,234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negative aseptic revision TJAs were included, of which 215 patients (6.6%) were organism-positive, 196 (91.2%) had a single positive culture, and 19 (8.8%) were positive for 2 or more distinct organisms (ie, polymicrobial). The most prevalent organisms were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37.5%),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9.6%), and Cutibacterium acnes (8.0%). Demographics and operative detail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group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s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culture positivity and the rate of reoperation or PJI.ConclusionIsolation of organisms by cultur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vision for aseptic failure was not uncommon. As long as these patients were appropriately investigated preoperatively and PJI was exclude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ulture results may be ignored without subjecting patients to additional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有关升降散论述的文献梳理,全面探讨其内涵。本方是在大黄、僵蚕为雏形的基础上增加蝉蜕、姜黄而成方,几经易名,终在杨璿《伤寒瘟疫条辨》中为后人所熟知。本方广泛用于治疗瘟疫,以丸剂、散剂为主,方便携带,便于服用;重用大黄旨在祛邪、逐秽;应用时视人之体质强弱和量其毒之轻重而判断用药多寡,并辅以米酒、生蜜等以顾护正气。杨璿将其由治疗“热疫”的专方扩展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的通用方剂,扩大了本方治疗疾病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