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496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44篇
中国医学   43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00年夏,在扬州市郊,利用特建的实验小屋,以牛为引诱动物,进行了凯素灵胶悬剂浸泡蚊帐对侵入室内蚊虫毒杀和兴奋驱避作用的研究。按40mg ai/m~2处理1~84天后,结果表明对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均有较好的毒杀作用。毒杀作用下降主要表现在对外逃蚊虫上,而对留存在室内的蚊虫,毒杀效果持久、稳定,试验期间,留存室内的中华按蚊的死亡率均达80%以上,结果优于三带喙库蚊和同等剂量的溴氰菊酯乳剂。结果还表明,侵入处理小屋蚊虫数比对照小屋减少,窗阱外逃率大大高于对照小屋,说明凯素灵胶悬剂浸泡蚊帐,对蚊虫具有兴奋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讨冬虫夏草对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将SD大鼠分为两组:CsA大鼠分为两组:CsA组和CsA+冬虫夏草组,实验3个组。结果显示:在实验不同时期冬虫夏草组大鼠血Cr,BUN及血清Na^+,K^+均较对照组为低,实验第3月冬虫夏草组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不同阶段尿EGF排出量亦较对照组为低;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较对照组明显为轻。本实验证明冬虫夏草对C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肥西县丝虫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采取措施的效果 ,为开展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对本县 1970~ 2 0 0 0年丝虫病的防治研究及相关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进行评价。结果  1970年调查人群微丝蚴率高达 18.2 5 % ,1973年平均微丝蚴率为 6 .31% ,80年代为 1.15 % ,全县各乡镇均有丝虫病的流行。 1991年调查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0 .6 1% ,主要流行区分布于县西北区域的 15个乡镇 ,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吸人血按蚊。经过 30年的积极防治 ,特别是 1991年 ,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 ,以行政村为单位 ,按不同的流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的海群生药盐的防治 ,加快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 ,1993年经省厅考核 ,人群微丝蚴率为 0 .0 7% ,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2 0 0 0年全县开展消灭丝虫病的监测 ,人群微丝蚴率和按蚊幼丝虫的自然感染率均为0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 肥西县是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和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的地区 ,经过 30年的查治 ,传播已被阻断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62例感染华支睾吸虫儿童应用丙硫咪唑治疗,每日400mg连服3或5日,停药1个月、3个月后复查,20例连服3日和42例连服5日的受染儿童,大便华支睾吸虫卵阴转率分别为55.O%和90.5%。140例感染蛲虫的幼儿园儿童用两种单剂丙硫咪唑进行驱虫,经3次肛拭复查,25例服200mg和115例服100mg的蛲虫卵阴转率依次为96.0%和92.2%。药物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钱国英  朱秋华 《营养学报》2003,25(4):446-448
鳖一直被视作为滋补佳品。但以短期快速促生长方式生产的养殖中华鳖的质量与野生中华鳖有区别 [1 ] ,其主要原因是生长时间的差异 ,还是养殖环境等其他因素所造成 ,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相近环境条件下不同年龄的商品鳖和不同环境中同一年龄的商品鳖的营养成分的比较 ,了解养殖周期对商品鳖营养成分的影响 ,为选择合理的养殖周期提供理论依据。1 材 料 与 方 法  由余杭生泰中华鳖养殖有限公司 (YT)提供 2、3龄相同养殖条件仿生养殖中华鳖各 6只 ,2龄中华鳖体重 450~ 50 0 g,3龄中华鳖体重 51 5~ 552 g,均为雄性。养殖池塘面…  相似文献   
16.
中药肉苁蓉及其同属生药对免疫功能及酯质过氧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苁蓉为我国著名补益中药。以不同种的肉苁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进行免疫药理试验,以不同种的水提物进行对脂质过氧化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肉苁蓉的提取物有强度不同的增强免疫功能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微量甲基纤维素培养方法探讨冬虫夏草结晶制剂(CS-Cr)对小鼠骨髓红系祖细胞(CFU-E和BFU-E)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S-Cr明显提高骨髓CFU-E和BFU-E产率、自杀率,并能对抗三尖杉酯碱对造血机能的损害。采用液体培养技术发现CS-Cr促进骨髓成纤维祖细胞(CFU-F)增殖,其产率变化与CFU-E和BFU-E产率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8.
扬子鳄胚胎中肾发生及退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在11个不同发育时期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中肾的发生及退化过程。方法:采用电镜、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孵育第6期在中肾管前端附近出现一些中肾小泡。第8期形成“S”形中肾小管。第13—17期鳄胚体前部部分中肾小管盲端内陷,形成原始的肾小囊和肾血管球,中肾小管显著伸长并迂回曲折。第20一22期,体前后部中肾组织均已形成完整的肾单位。中肾小管颈段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近球小管上皮细胞含丰富的PAS阳性物质并呈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生长抑素(SS)免疫阳性反应。第24—28期,体前部至后部的中肾组织依次退化。结论:(1)扬子鳄中肾除重吸收作用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2)中肾退化时,细胞凋亡依次表现为核固缩,出现大量凋亡小体,线粒体数目剧增并膨胀,线粒体等细胞器自溶及核消失;(3)中肾退化可能与小管细胞中TGFβ1及SS大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扬子鳄胚胎视网膜发育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6种激素在孵育第8天至孵出时扬子鳄胚胎视网膜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1)生长抑素(SS)在孵育第8~30天有表达,第12天数量最多,30天以后消失;(2)5-羟色胺(5-HT)从孵育第24天开始表达,第30~40天数量最多,孵出时数量减少;(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从孵育第40天开始表达,孵出时增多;(4)神经丝蛋白(NFP)阳性细胞和纤维在所检测的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P53和P物质在各期胚胎视网膜均未检出阳性细胞。结论:视网膜的发育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激素在扬子鳄胚胎视网膜中的表达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2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are at higher risk of osteoporosis due to lower bone mineral density. Risk factors of osteoporosis are divided into unmodifiable, namely, age, gender, genetic factors, as well as modifiable, including diet,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use of stimulants. Coffee and tea contain numerous compounds affecting bone metabolism. Certain substances such as antioxidants may protect bones; other substances may increase bone resorption. Nevertheless, the influence of coffee and tea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urs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s contradic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