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11篇
  免费   4780篇
  国内免费   4330篇
耳鼻咽喉   574篇
儿科学   530篇
妇产科学   158篇
基础医学   5370篇
口腔科学   6048篇
临床医学   10952篇
内科学   2894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1791篇
特种医学   42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18504篇
综合类   23332篇
预防医学   3585篇
眼科学   154篇
药学   8356篇
  169篇
中国医学   8223篇
肿瘤学   1414篇
  2024年   653篇
  2023年   2313篇
  2022年   2090篇
  2021年   2581篇
  2020年   2556篇
  2019年   2488篇
  2018年   1228篇
  2017年   1969篇
  2016年   2504篇
  2015年   2887篇
  2014年   4371篇
  2013年   4840篇
  2012年   5685篇
  2011年   6222篇
  2010年   5205篇
  2009年   5212篇
  2008年   5336篇
  2007年   4718篇
  2006年   4346篇
  2005年   4708篇
  2004年   4040篇
  2003年   3589篇
  2002年   2782篇
  2001年   2578篇
  2000年   1970篇
  1999年   1578篇
  1998年   1372篇
  1997年   1270篇
  1996年   1171篇
  1995年   899篇
  1994年   828篇
  1993年   598篇
  1992年   451篇
  1991年   386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370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992.
补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补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与实验研究窦永起,赵美玲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绝经后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折危险性增大及非创伤性骨折,其主要病因是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吸收超过骨质形成。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抑制骨代谢,防止骨丢失,被广泛应用于...  相似文献   
993.
林彩月 《中国骨伤》1996,9(4):59-60
凤阳门骨伤流派治疗锁骨骨折手法介绍林彩月1.患者正坐位,抬头挺胸,双手叉腰,双肩尽量外展;2.一名助手站于患者背后,用双手把持患者双肩三角肌和肩峰部,使患者保持正坐,双肩外展,挺胸抬头的姿势;3.术者(医生)先将一长条形,宽一掌的医用薄棉垫,以后"∞...  相似文献   
994.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早处理,将急剧恶化,直至肢体坏疽以及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文章结合该综合征的护理,浅谈点滴体会,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护理创面,加强心理护理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5.
成人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2例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螺钉、T型钢板等多种内固定方法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肱骨头切除成形术治疗,随访27例术后最大功能恢复结果,T型钢板、张力带钢丝治疗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效果满意。克氏针固定强度差,仅适合骺离骨折及老年二部分骨折患者。涉及肱骨解剖颈伴骨缺损者,块状植骨既利于肱骨近端结构形态恢复,又利于增加内固定稳定性。老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粉碎骨折、肱骨头切除成形术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尚可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6.
引导性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引导性组织再生的概念用于骨再生过程,以促进骨再生。实验用10只新西兰兔,手术切除双侧桡骨10mm,实验侧用硅胶管连接,对侧为对照。术后X线片观察骨再生过程,标本分别作三点弯曲试验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3~4周,实验侧可见新生骨自骨端向骨缺损区生长。6~8周,7只实验侧达到骨性愈合,2只尚有<1mm间隙,但髓腔已闭。对照侧无一愈合。实验侧标本抗三点弯曲强度为对照侧11.7倍,大体标本观察及组织学检查均表明,新生骨位于硅管内,无外骨痂。对照侧骨缺损区为结缔组织占据。本实验证实,长骨存在引导性骨再生现象,这为骨科临床中促进骨再生,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关键词  相似文献   
997.
本实验采用~(45)Ca液闪技术,测定骨折后不同天数的幼年小鼠和成年小鼠在注射~(45)Ca-氯化钙后24 h,各骨段~(45)Ca沉积量,发现:1.幼年小鼠各骨段中钙的沉积量均高于成年小鼠;2.右股骨中段骨折后,骨折股骨中段的钙沉积量急剧升高;健侧股骨上、中、下三段,骨折股骨上段及左右胫骨上段的钙沉积量则逐渐下降而骨折股骨下段的骨转换增加。说明骨折部位以外的各骨段均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钙,以满足骨折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8.
高强度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实验性骨折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聚酰胺可吸收髓内针治疗实验犬胫骨骨折愈合过程的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方法:36条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于左胫骨粗隆下3cm处横行截断胫骨,分别行可吸收髓内针和金属髓内针固定。术后1、2、4、8、12周时分别采取骨痂标本,观察其组织学变化,计算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编织骨、矿化软骨等随固定术后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下降,而板层骨含量逐渐增加,12周时达高值,组织学上表现为以排列规则的板层骨为主;骨小梁体密度和平均骨小梁宽度两组一致;类骨质体密度、平均类骨质宽度、平均骨壁厚度和成骨细胞指数等,两组的测量值均接近或达到骨计量学参数的正常值。结论:可吸收髓内针固定长管状骨骨折与金属内固定比较,其骨折愈合方式和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999.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多种生长因子参与骨和软骨的生成过程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为一种诱导成骨因子,目前已能利用基因工程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rhBMP2〔1〕,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明rhBMP2〔1〕有明显骨诱导活性〔2〕。它能诱导...  相似文献   
1000.
本实验采用yBMP和yBMP/CBB材料,修复1.5cm长的兔桡骨缺损。分yBMP和yBMP/CBB二个实验组。材料植入20天,缺损区均分别生成多量软骨及交织骨。40天,大量交织骨生成,其间出现骨髓组织。60天,板层骨增多。80天,板层骨进一步成熟,骨缺损修复。与之对照,空白组各期仅见两端形成交织骨。这表明:yBMP及yBMP/CBB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