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8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34篇
口腔科学   415篇
临床医学   558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01篇
综合类   1045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37篇
  5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报告了6~9个月胎儿长骨的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及其组织特点并与成人作了比较。自1985~1987年共进行了胎儿骨移植40例,随访38例,经4~20个月(平均10.3个月)的临床观察,证实胎儿骨移植后“爬行替代”快,骨诱导能力强,排斥反应不明显,笔者认为这些特点与胎骨的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有关。胎儿骨的采取和贮存简便,应用方便,易于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骨填充材料(金骨威、金世植骨灵)应用方法:病灶刮除术骨缺损填充:灭活术后骨缺损填充;病灶切除后在骨干一假体结合部或骨干一同种异体1/4关节结合部植入骨填充材料。肿瘤及瘤样病变类型包括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软骨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后全身及局部反应和影像学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全部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除1例创口二期愈合外,余病例未见明显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术后3~6个月即有填充材料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在骨肿瘤与瘤样病变手术中应用含BMP的骨填充材料代替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不增加创伤,并发症少,术后基本无不良反应,且骨缺损修复效果满意,是理想的骨缺损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83.
本文道报27例同种异体骨移植兔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变化,以异体骨花环率最高,液氮骨其次,AAA骨花环率形成率则在正常对照值范围内变化。结果提示异体骨移植能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液氮骨可有一定的抗原性,能引起免疫反应,冻干骨免疫反应较低下,而AAA骨则不引起免疫反应。本文对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机理与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骨移植材料对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植入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B组植入深冻异体骨,C组植入自体骨,D组植入新鲜同种异体骨。术后不同阶段分别行组织学、透射电镜及X线检测。结果四组骨缺损均有成骨现象发生,骨生成、骨连接情况A、C组优于B组,B组优于D组;A、C组细胞增生活跃、核呈分裂相、胞质丰富、核膜光整、细胞器丰富,同比均优于B、D组;骨缺损愈合时间A、C组为8-10周,B组为12周,D组骨缺损在术后12周仍未愈合。结论提示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其取代自体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骨盆环恶性肿瘤的切除、重建方式与并发症的处理 .方法:手术治疗骨盆环原发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5例,其中骶骨恶性畸胎瘤2例、脊索瘤1例,髂骨骨肉瘤1例、恶性骨软骨瘤1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行动脉栓塞、结扎髂内血管.髂骨翼肿瘤采用自体髂骨、髋臼肿瘤采用异体骨重建骨盆环、自体股骨头重建髋臼骨床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5例肿瘤均行根治性切除,3例骶骨肿瘤术中出血量150~800 mL,术后出血300~1 000 mL,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出现失血性休克.髂骨翼肿瘤和髋臼周围肿瘤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 000 mL和4 000 mL,术后分别为800 mL和1 100 mL.髂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患者2月后恢复关节功能,髋臼肿瘤切除与重建患者6月后恢复功能,4例患者术后随访4~24个月,生存良好.结论:骨盆环恶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关键是完整的手术切除,包膜外切除可以减少出血、预防复发,影响骨盆环稳定时应考虑重建,自体、异体骨移植能够恢复髋臼周围骨量、维持骨盆环生物学稳定.  相似文献   
86.
带血管蒂肋骨瓣转位行胸,腰椎植骨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为带血管蒂肋骨瓣行椎体植骨融合术式的开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对标准肋(第3~10)的形态、血供进行了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术式设计。结果:带血管蒂肋骨提供的骨瓣长达8.0~11.7cm,高为1.2~1.5cm,厚为0.5~0.7cm,可融合3~5个椎体。结论:选用右侧入路、以肋间血管上支为蒂、采用接受融合椎体上方或下方1~2个椎体相对应的肋为供体。  相似文献   
87.
股骨内侧髁骨皮瓣移植重建下颌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膝降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膝降动脉起点距内上髁平均9.1cm,外径1.8mm,可游离长度7.7cm。该动脉以其3支合干型为多见(65.0%)。其伴行静脉压扁宽度平均2.6mm。关节支外径为1.4mm,可游离长度达6.7cm,分布于内侧髁及膝内侧皮肢,隐支外径平均1.2mm,可游离长度达9.6cm,分布于小腿内上1/3 ̄1/2皮肤。以膝降血管为蒂设计股骨内侧髁骨皮瓣对修  相似文献   
88.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取非负重区软骨替代负重区病变软骨,探讨软骨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对膝关节负重面软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非负重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根据缺损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骨软骨移植物,术后行CPM功能锻炼1周,6周后负重行走。结果术后随访3~24月,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良好,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复查MRI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光滑,移植物位置良好。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效果良好,创伤小,避免同种异体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及疾病的传播,是修复软骨缺损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89.
16例交锁髓内钉+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 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胫骨骨折不愈合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19— 76岁 ,平均 34岁 ,全部采用开放置入交锁髓内钉 植骨治疗。结果 :经 11到 2 4个月 (平均 16 .5个月 )随访 ,15例胫骨骨不连愈合。结论 :交锁髓内钉 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具有 :1、合理的生物力学设计 ;2、抗骨折旋转及短缩功能 :3、对局部血运破坏小 ;4、植骨的成骨作用等促进骨愈合 ,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0.
深低温骨库建立及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和骨关节在修补大块骨缺损及关节移植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深低温冷冻法和辐照灭菌法保存的异体骨 .临床应用异体骨时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骨库的记录资料合理选择 ,临床应用同种异体骨和骨软骨移植手术 4例 ,未见明显排斥反应 ,疗效满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