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7篇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我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牙弓夹板行颌问牵引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5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利用颌间牵引钉结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注意事项及临床适应症的掌握。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68例颌骨骨折病例应用颌间牵引钉牵引复位结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总结分析临床疗效及操作注意事项,评判其优缺点。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创口Ⅰ期愈合折线,其中61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7例基本复位,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颌间牵引钉适合于多种类型颌骨骨折,操作时间短,仅局部有轻微损伤,可进行多方向调整,术后患者舒适,拆除方便,但患者经济负担加大。结论颌间牵引钉结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手术快捷、安全、效果良好,为颌骨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颌间牵引方法,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的支抗磨牙受力情况及移动特点,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参考Typodont模型原理,设汁制作出结构简化的实验牙受力、移位测量装置.实验对象依受力点、受力大小及受力角度不同分为4个实验组,每组3颗样本牙.1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50g;2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远中舌侧尖,力值150g;3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00 g;以上3组上颌受力点均位于上颌尖牙,施力角度约30°.4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00 g,上颌受力点位于上颌双尖牙,施力角度约60°.选取实验牙近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最高点为固定标志点,以测量装置上的基准点线为参照点线,测量实验前后下颌实验牙标志点与基准点线间的距离,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4组下颌实验牙在牵引力作用下均有明显的近中向及颊向移位,同时伴(牙合)向伸长.近中向位移值范围为0.50~3.33 mm,颊向位移值范围为2.67 ~6.17 mm,垂直向位移值范围为0.22 ~4.00 mm.位移大小与牵引力大小有关,1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力角度的变化可影响实验牙移动模式,角度增加,实验牙以颊向及(牙合)向移位为主,同时冠远中向旋转减轻.结论 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力引起下颌实验牙三维移动,以近中及颊向移位为主,受力点的位置、牵引力的大小与角度可影响支抗牙的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7例儿童髁突骨折患者采取牙弓夹板结扎固定配合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颌间牵引14~28 d后行颞下颌关节功能训练。结果 3例低位骨折患者保守治疗14 d后无效,12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出现偏侧咬合,1例出现轻度张口受限。结论对于无严重移位或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儿童髁突骨折患者,采取牙弓夹板结扎固定配合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方法可取得较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在恒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初期运用Ⅲ类颌间牵引纠正前牙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2008年1月-2011年5月就诊的恒牙期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台的青少年患者18例,在矫治初期运用Ⅲ类颌间牵引纠正前牙反[牙合],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矫治早期前牙反牙A就得到纠正,治疗结束后凹面型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磨牙为中性、完全近中关系,前牙覆盖、覆颌关系正常,尖牙呈中性关系,牙齿尖窝关系良好,矫治时间15—26个月,平均19.06个月。X线头影测量治疗后SNA、ANB、U1-NA及SNMP增大,SNB、L1-NB及u1~L1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类颌间牵引在恒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初期的临床运用,可在治疗早期就有效地纠正前牙反[牙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颌骨骨析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导致咬合关系紊乱的原因。方法:总结169例患者,分析其中11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11例患者中,5例出现偏合畸形,下颌偏向健侧,健侧牙呈对刃合,4例为后牙早接触,前牙开合,2例为患侧后牙开合。经颌间弹性牵引固定后,9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2例经调合恢复正常咬合。结论:颌骨骨折虽然通过解剖复位、钛板坚强内固定,但仍有发生咬合紊乱的可能性,颌骨骨折的复杂性、手术中操作不当、缺少有效的颌间牵引是咬合紊乱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辅以颌间固定在下颌角不利型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11例下颌角不利型骨折患者,分为钛板单用组38例、牙弓夹板联用组36例、自攻钛钉联用组37例。钛板单用组采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牙弓夹板组和自攻钛钉组分别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基础上辅以牙弓夹板和钛钉颌间牵引治疗,全部患者随访半年,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钛板单用组、牙弓夹板联用组、自攻钛钉联用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32%、86.11%、91.89%,牙弓夹板联用组和自攻钛钉联用组的疗效均优于钛板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自攻钛钉联用组的疗效最佳。3组术后感染和张口受限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弓夹板联用组、自攻钛钉联用组牙齿疼痛、咬合紊乱和面部畸形的发生率均低于钛板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攻钛钉联用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结论在下颌角不利型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辅以颌间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咬合关系、面部外形的恢复。其中辅以自攻钛钉颌间牵引的效果较辅以牙弓夹板固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坚固内固定术加颌间牵引对颌骨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81例颌骨骨折行坚固内固定术的病例进行探讨,其中59例术后加颌间牵引,22例不加颌间牵引.结果 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坚固内固定术加颌间牵引组治疗效果优于不加颌间牵引组.结论 坚固内固定术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加颌间牵引对颌骨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作用,能早期恢复颌骨功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单颌固定、颌间牵引固定、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107例病例中,给予单颌固定11例、颌间牵引固定74例、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22例.结果单颌固定成功率63.64%(7/11)、颌间牵引固定成功率71.62%(53/74)、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成功率95.45%(21/22).结论认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是下颌骨骨折较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骨性前牙反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外观和咀嚼功能,常表现为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此异常骨面形随生长发育日益加重[1] ,因此主张早期治疗。临床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形面具或颌间牵引等方法进行矫治均可收到较好效果[2~4]。本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结合Ⅲ类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