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0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51篇
耳鼻咽喉   67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5篇
口腔科学   254篇
临床医学   846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01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17篇
综合类   1655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430篇
  7篇
中国医学   2332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20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面神经颞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预防额颞区手术和翼点入路的颅内手术损伤面神经颞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60侧成人头部标本,解剖观测面神经颞支的分支、行程及层次。结果:(1)面神经颞支多为2~4支,占95.00%(57侧)。(2)面神经颞支离开腮腺上缘后向前上走行,从颧弓浅面跨过进入额颞区,后走行于浅筋膜和颞筋膜浅层之间;在腮腺上缘及颧弓上缘处面神经颞支的最后1支距耳屏尖的距离分别为(23.79±0.27)mm和(30.67±0.37)mm。结论:面神经颞支入肌前在颧弓以下一段位置较深、以上表浅。从耳屏尖向前23mm范围内无该神经通过,为手术安全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明确面神额支在颧弓及颢部的软组织走行层次和分布。方法对9具尸头(18侧)颜面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面神经额支的分支数目为3~7支,平均5支,无恒定的行径及体表投影。将颧弓均分成三段,统计跨过各段表面的额支分支数,发现额支并非仅限于颧弓的中后段,而是近全颧弓均有额支分支跨过,其分布密度以中1/3段最高,占总数的44.44%(40/90);前1/3段次之,占38.89%(35/90);后1/3段又次之,占16.67%(15/90)。额支分布于颧弓和颞部的浅筋膜层(即 SMAS)的深面,其前段表面分支支配下外侧的眼轮匝肌,中段表面分支支配外侧的眼轮匝肌及少部分额肌,后段表面分支支配额肌和耳前肌。结论行骨膜下剥离面部上提术时,为减少面神经额支的损伤,应注意辨认颞部和颧弓部位的软组织层次,并非靠限制颧弓部位的解剖范围。  相似文献   
993.
1992~2001年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其中5例为门诊患者,1例住院治疗。按照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均为Ⅱ型糖尿病并动眼神经、面神经麻痹[2],排除中枢性面瘫及继发性面神经麻痹。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岁;糖尿病病程6~15年,合并动眼神经、面神经麻痹病程2~44d,平均23d;右侧2例,左侧4例。主要临床表现:均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发病,一侧的面部神经肌肉瘫痪,同侧重度上眼睑下垂[3],上眼睑不能上举,必须借助额肌的代偿性收缩…  相似文献   
994.
面神经隐窝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面神经隐窝的局部显微解剖结构.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具(20耳)人尸颞骨进行面神经隐窝的显微解剖观察测量;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对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去除鼓室病变,对8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了人工耳蜗置入术。结果:通过面神经隐窝可以清楚观察到镫骨、镫骨肌腱、圆窗、鼓岬、鼓室窦等中后鼓室的重要结构;对胆脂瘤性中耳炎者.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可在保留外耳道后壁的同时.彻底清除病变,进行鼓室成形术;8例耳聋者均成功置入了人工耳蜗,术后不同程度的恢复了听感。手术后面神经功能全部正常。结论:掌握面神经隐窝的局部解剖结构,经面神经隐窝入路手术是安全可靠的,可彻底清除后鼓室病变,顺利置人人工耳蜗电极。  相似文献   
99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分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桂美  贾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62-6162
简要介绍赖新生教授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临床上将面神经麻痹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及肝郁型3型,临床治疗时针灸为主,配合中药,严重时加用西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症状的演变特点,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根据Cohen分级对病人术后1年内不同时间段的面肌痉挛程度进行评分,得到症状评分-时间曲线,分析面肌痉挛症状改善的演变特点。结果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将病人分为术后顷刻和出院时症状均消失组(A组)、术后顷刻症状消失而出院时又再现组(B组)、术后顷刻和出院时症状均减轻组(C组),3组病人长期随访症状消失比例分别为90.1%、83.3%、66.7%。术后症状评分-时间曲线表明:总体演变趋势先急剧下降,后低幅波动,并逐渐下降,术后9个月趋于稳定。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肌痉挛症状有逐渐缓解趋势。根据术后即刻至出院前的症状恢复情况将病人分组,有助于预测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7.
王君  马秀芬 《陕西中医》1994,15(11):494-494
本文以自拟牵正膏外贴治疗面瘫31例,总有效率达96%以上。提示此法具有辛散走窜,祛风解毒,通络散寒之功。  相似文献   
998.
面神经瘤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面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讨论不同部位面神经瘤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999-09-2006-12临床资料完整的27例面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7例面神经瘤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20例为面神经鞘膜瘤(74.1%),4例为面神经纤维瘤(14.8%),3例为面神经血管瘤(11.1%)。病程中表现为面瘫23例(85.2%);听力下降和耳鸣各11例(40.7%);表现为耳下肿块,且有耳痛、眩晕、耳闷、面部麻木、抽搐5例(18.5%)。24例(88.9%)CT或MRI提示为面神经来源肿瘤。24例(88.9%)累及2个或2个以上的面神经节段,其中累及乳突段处占87.5%(21/24),累及鼓室段处占70.8%(17/24),累及膝状神经节处占62.5%(15/24),累及内耳道占4.2%(1/24);只累及面神经的1个节段占11.1%(3/27)。27例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3例进行了同期面神经重建术,包括11例腓肠神经移植术,1例面-舌下神经吻合术,1例面神经端端吻合术。2例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面神经解剖结构的完整性。结论:面神经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行肿瘤,临床症状多样,CT、MRI等影像学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伽玛刀放疗后进展的听神经瘤病例特点。方法手术切除伽玛刀放疗后进展的听神经瘤患者构成伽玛刀放疗(GKR)组,对照组为未行伽玛刀治疗而行手术治疗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特点和神经功能保留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GKR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4例患者。术中发现GKR组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粘连更为紧密。GKR组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9%和100%,而对照组均为100%。对照组的远期面神经功能显著优于GKR组。结论全切除伽玛刀放疗后的听神经瘤依然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初次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医生应慎重选择伽玛刀治疗,手术仍然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结合面神经的解剖、病理特点和相关文献,可以得出综合运用几种物理疗法效果优于单纯一种方法治疗;急性期(发病10d内)超短波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运动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的方法;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的疗效,但对面肌的失用性肌萎缩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