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1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29篇
内科学   238篇
皮肤病学   172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2333篇
预防医学   56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154篇
  1篇
中国医学   47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514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32.
青霉素酶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青霉素酶电极的制备方法,以青霉素酶为敏感膜偶合玻璃电极制成青霉素酶电极,在0.15 ̄1.5m mol/L青霉素钠浓度范围内,该电极的动力学响应与青霉素钠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8,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因素如介质条件,温度、膜厚度等进行了考察,并试验了电极的有效活性期。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0%。  相似文献   
33.
青霉素G钠加氨苄青霉素用于剖宫产术后抗感染的效果观察戴素明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21400我院自1990年元月~1996年12月以来,剖宫产病人1913例,应用青霉素G加氨苄青霉素1785例,有效1754例,有效率984%。取得满意效...  相似文献   
34.
肌注青霉素致一过性高血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因咽痛、发热4d,于1999年10月16日就诊。即往20年职工体检未发现高血压病。体检:体温38.2℃,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心肺未闻及异常。拟诊:急性扁桃体炎。予以“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注,2次/d”。在第4次肌注时患者突然昏厥,伴面色苍白,口唇轻度发绀,脉细速,四肢厥冷。急测血压为23/14kpa,立即输氧,给予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静推地塞米松及10%葡萄糖酸钙,10min后患者神志恢复清楚,自诉头痛、心慌、胸闷,测血压19.5/12Kpa,心电图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35.
36.
37.
自从40年代初青霉素首先应用于临床以来,人工半合成青霉素相继大量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使用这些药物的一部分病人中,出现不良反应。本文就该类药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作一介绍。1 过敏反应发生率各地报道不一,约1%~10%,以皮肤过敏反应和血清病样反应(如荨麻疹、皮炎及血管神经源性水肿等)较常见,多不严重,停药后或用抗组织胺药后可消失。极少数病人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发生率约  相似文献   
38.
采用中西医结合快速治愈难治性淋菌性尿道炎李典云关键词复方新诺明,氟哌酸,氨苄青霉素,通淋方,难治性淋病中图法分类号R759.2作者应用复方新诺明(SMZCo)、氟哌酸(Horfioxacin)、氨苄青霉素(Ampicinin)联用中药通淋方快速治愈难...  相似文献   
39.
β—内酰胺族抗生素的化学合成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它在临床上展现出的卓越疗效以及它的奇特化学结构,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浓厚的兴趣,促使人们对青霉素化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尽管β-内酰胺族抗生素因其结构的立体专一性和化学不稳定性给化学合成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但随着有机合成化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边缘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使这族抗生素的各个重要分支都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在临床上所应用的β-内酰胺族抗生素除了少数几个是直接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如青霉素G、V等外,几乎绝大多数都是对分离得到的天然先导产物的结构进行其化学修饰、化学转化而得,或者通过全合成的途径制取.本文仅就这些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0.
邢爱华 《长寿》2003,(11):9-9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进行过重的体力活动。但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量的轻体力活动或轻体力的工作。2.预防感冒,防止扁桃体炎、牙龈炎等。如果发生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疗。3.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每日以10克以下为宜,切忌食用盐腌制品。4.服用利尿剂者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橘子等。5.房颤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并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可在适当时期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何时进行,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6.如需拔牙或进行其他小手术,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