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43篇
中国医学   30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4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法测定单味雄黄和六神丸可溶性砷的含量方法;考察六神丸配伍对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度的影响,探讨六神丸的配伍机制。方法分别建立了ICP-MS和HPLCICP-MS法测定雄黄及六神丸中总砷和可溶性砷含量的方法,采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考察雄黄和六神丸中可溶性砷的溶出情况,分析配伍使用对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的影响。结果 5种不同形态砷标准物质在5~5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回收率89%~102%。可溶性砷从六神丸复方中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均明显低于从单味雄黄中的溶出。结论六神丸复方配伍可显著降低雄黄中可溶性砷的溶出,从而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142.
现在是农历蛇年了。提到蛇,我们很容易想到它传说中的克星——雄黄,进而想到端午雄黄酒、急救用的安宫牛黄丸,甚至联想到著名的白娘子。不过,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雄黄,而是它的"兄弟"——雌黄。关于雌黄,大家可能就陌生多了,也许也就知道一个成语——信口雌黄。魏晋时期有一位名士王衍,生得风流倜傥,清明俊秀。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的名士山涛,他走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研究纳米雄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化学沉淀法先制备纳米级雄黄,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雄黄脂质体.用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特性研究,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 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的雄黄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2.3 nm,分散性良好,球形或卵球形.能谱仪证实其中含有砷和硫的成分,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为82.78%.体外作用于HepG2肝癌细胞显示其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成功制备纳米级别的雄黄脂质体,粒径较小,符合纳米制剂的要求,稳定性良好,药物包封率高,并且具备良好的抗肿瘤细胞的作用.纳米雄黄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纳米级剂型,为传统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4.
带状疱疹是一种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的重要特点是疼痛剧烈,病程迁延。崔公让教授临床上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兼食疗进行治疗,在缓解早期带状疱疹性疼痛及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口服雄黄后砷在孕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途径。方法结合生殖毒性Ⅱ段试验,雌性SD大鼠交配后随机分成高、中、低(550、250、125 mg/kg)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4组,妊娠第6-15日每日1次用雄黄悬浊液连续灌胃10 d,于妊娠第20日处死。每组10只,取孕大鼠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子宫)和全血、胎盘、胎仔及不同给药时间点的尿液和粪便,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分别测定砷含量,分析砷在各脏器的分布情况以及排泄途径。结果各脏器中砷含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全血砷含量最高,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脏器比较,脑和胎仔组织内各剂量组的砷含量最低。给药第2日粪便中即出现大量砷,日排泄量折合成雄黄约占摄入量的69.5%~80.2%;而给药第10日排泄量上升到85.2%~96.2%;停药第4日粪便中雄黄排泄量急剧下降。尿液中排泄的砷微量,并有剂量依赖性,停药第4日排泄量仍在较高水平。结论砷在不同脏器内蓄积与给药剂量有关,其中以全血、脾、胎盘、肺内砷含量较高;口服雄黄主要经肠道排泄,而组织内蓄积的砷可能经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粉剂(药物组成:雄黄、冰片、大青叶)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带状疱疹患者在内服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比较中药、西药外治法的疗效。治疗组使用雄黄、冰片、大青叶粉剂,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次;对照组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每天早晚各1次。1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2.3%,对照组治愈率为63.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药粉剂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优于外用阿昔洛韦,且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47.
大鼠口服雄黄后砷的药物动力学与毒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口服不同剂量雄黄后砷的药动学及毒代动力学规律。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鼠单次灌胃3.5g·kg^-1和7.0g·kg^-1。雄黄后不同时间的血及组织中砷含量,拟合药动学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单次口服雄黄后砷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室模型,3.5g·kg^-1和7.0g·kg^-1两个剂量组主要药动学和毒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15.87h和16.87h;Cmax:3.74×10^2μg·L^-1和6.89×10^2μg·L^-1;AUC0—6:9.86×10^3μg·h·L^-1和1.69×10^4μg·h·L^-1。砷在各组织均有分布,以肝、肾中含量最高。结论:大鼠口服不同剂量雄黄后砷在大鼠血中的药动学过程基本一致,在体内可造成蓄积。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制备复方雄黄抗癣药膜,观察其抗豚鼠皮肤须癣毛癣菌感染的药效。方法:进行中西药组方,制备复方雄黄抗癣膜剂。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到豚鼠皮肤上建立实验癣病动物模型,再在病灶部位贴上复方雄黄抗癣膜剂,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制备得到淡黄色半透明,柔软,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复方雄黄抗癣膜剂,与克霉唑乳膏组、酮康唑乳膏组比较,其疗效较优(P〈0.01)。结论:复方雄黄抗癣膜剂治疗豚鼠须癣毛癣菌有较高的疗效,为一种较好的治癣剂型,作为抗皮肤浅表真菌感染药物剂型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49.
<正>雄黄、朱砂系硫化物类矿物,前者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后者主含硫化汞(HgS),经加工精制后入药,为含重金属元素的有毒中药,内服宜慎。《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以下简称《药典》)对两药的"用量与用法"为:雄黄"0.05~0.1 g,入丸散用",朱砂"0.1~0.5 g,多入丸散用"。按《药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雄黄中砷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将32只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以0.5%CMC-Na水溶液为混悬介质,实验组灌胃给予雄黄混悬液(0.3、0.9、2.7 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5%CMC-Na,连续灌胃4 w。采用氢化物发生-冷阱捕集-原子吸收法测定脑组织中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随着雄黄灌胃剂量的增加,大鼠脑组织中砷含量逐渐增加,表明雄黄中的砷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蓄积。雄黄染毒4 w后,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NE、DOPAC和DA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而5-HIAA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雄黄中砷可在脑组织蓄积,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产生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可能是雄黄毒性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