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43篇
中国医学   30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研究雄黄和含雄黄复方牛黄解毒片对发热模型大鼠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HSP70、血红素氧合酶HO-1)、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和NO)和补体(C3、C4)的影响,探讨雄黄在复方中"解毒"作用的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5只/组):正常对照组、发热模型组、雄黄组(90 mg/kg)、牛黄解毒片组(1.404 g/kg);各组再设3个亚组(5只/组),分别于药后1、2、4 h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HSP70含量、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HO-1活力;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同工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力;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C4水平.结果: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均能显著提高血清HSP70水平;显著增强血清HO-1的活力,且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的HO-1活力升幅的变化趋势与血清中总砷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均能显著降低血清IL-1β水平,给药后4 h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药后2 h,牛黄解毒片可显著降低血清NOS和iNOS的活力;对血清C3、C4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一定剂量的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可诱导、激活发热大鼠体内某些应激蛋白(HSP70、HO-1);并且能抑制病理状态下过度释放的炎症介质(IL-1β),复方的抑制作用大于雄黄.提升机体的应激水平和抑制炎症介质可能是雄黄发挥"解毒"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2.
雄黄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单克隆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恶性增生的浆细胞浸润骨骼及软组织,并产生异常免疫球蛋白及其多肽链.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出血、高钙血症、高粘滞血症及肾损害.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西医以化疗为主,缓解率低,复发率高.2000~2006年,笔者采用雄黄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19例,并与西药化疗(MP方案、VAD方案)方法治疗13例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基于青黄散的配伍组方,探讨不同比例雄黄与青黛配伍后青黛在大鼠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青黛供试品溶液、空白血清以及3种不同配比(青黛10 g分别配伍雄黄52. 5,105,210 mg,依次记为A组,B组,C组)青黄散含药血清进行检测,结合青黛供试品溶液中鉴定的化学成分,分析3组复方中青黛在大鼠体内的移行成分差异;以3组青黄散含药血清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从青黄散A组,B组,C组含药血清中分别检测到了19,22,25个移行成分,且3组含药血清均含有来自青黛供试品溶液中的5个原型成分,分别为色胺酮,靛蓝,靛玉红,2-氨基苯甲酸和N-苯基-2-萘胺;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青黄散C组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固定青黛剂量后,随着雄黄剂量的增加,含药血清中移行成分增多,且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提示雄黄可能会促进青黛中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增强药效,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比例雄黄和青黛的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4.
125.
目的:观察含不含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脑梗塞面积,脑含水量及CAT,LPO,GPx,LD含量的影响,探讨安宫牛黄丸中朱砂,雄黄对药效的影响。方法:连续ig给药3d后采用大脑中动脉三氯化铁法造成大鼠脑局灶性缺血。结果:安宫牛黄九各剂量组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可明显减少脑梗塞面积,降低脑缺血侧含水量,提高脑组织抗自由基生成能力。结论:含与不含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组织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两之间未见显差异。提示安宫牛黄丸中朱砂,雄黄对大鼠脑缺血梗塞的保护作用未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6.
复方雄黄乳膏的制备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复方雄黄乳膏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处方药材以水煎醇沉法提取,采用乳剂型基质制成O/W型乳膏剂;用理化鉴别法对处方中主药进行定性鉴别;治疗尖锐湿疣患者35例,观察疗效。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可行;临床观察总有效率88.57%。结论:复方雄黄乳膏处方合理,工艺简便,使用方便,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7.
纳米级雄黄粉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制备纳米级雄黄粉体 ,比较传统雄黄与纳米级雄黄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两组家兔分别单剂量口服5 0mg ,比较纳米级雄黄粉体和传统雄黄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传统雄黄组家兔的药动学参数为 :A =0 .0 96 2±0 .0 0 93mg·L-1,Ke =0 .0 70 2± 0 .0 0 74l/h ,Ka =0 .4 72 3± 0 .0 712l/h ,Lagtime=0 .0 30 0± 0 .0 0 0 0H ,T1/ 2  (Ka) =0 .15 1± 0 .2 38H ,T1/ 2  (Ke) =10 .0 5 6± 0 .895H ,T(peak)   =4 .80 6± 0 .4 0 1H ,C(max)  =0 .0 6 0± 0 .0 0 0mg·L-1,AUC =1.16 8± 0 .0 84 (mg·L-1)h ,CL/F(s) =4 3.0 78± 3.4 95L/h ,V/F(c) =6 2 0 .6 96± 2 9.6 4 9L ;纳米雄黄组家兔的药动学参数为 :A =0 .2 4 4 3± 0 .0 0 5 2mg·L-1,Ke =0 .0 2 2 7±0 .0 0 5 2l/h ,Ka =0 .92 2 5± 0 .0 5 93l/h ,Lagtime =0 .0 30 0± 0 .0 0 0 0H ,T1/ 2  (Ka) =0 .75 4± 0 .0 4 9H ,T1/ 2  (Ke) =2 8.74 6± 1.0 0 7H ,T(peak)  =4 .0 6 6± 0 .174H ,C(max)  =0 .2 16± 0 .0 0 5mg·L-1,AUC =9.82 2± 0 .394 (mg·L-1)h ,CL/F(s) =5 .10 8± 0 .2 0 8L/h ,V/F(c) =2 11.5 6 6± 3.2 97L。结论 纳米级雄黄粉体与传统雄黄比较 ,其药代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 ,吸收相增大而消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观察复方雄黄地龙酊(OET)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3例外用OET,而对照组41例外用酞丁安搽剂和1%黄连炉甘石洗剂,两组均静滴阿昔洛韦500mg,每日1次。结果两组在观察指标(止痛、止疱、结痂、痊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外用复方雄黄地龙酊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深入了解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机理。方法 :以对全反式维甲酸 (ATRA)耐药的APL细胞株MR2 细胞为体外模型 ,用不同剂量的雄黄处理细胞一定时间后 ,利用MTT实验观察细胞的存活、增殖状态 ,应用细胞形态学、基因组DNA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膜AnnexinⅤ的表达。结果 :一定浓度范围内雄黄对MR2 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 ;Wright’s及HE染色均可见凋亡细胞 ,透射电镜下可见核染色质边集、核碎裂及凋亡小体 ;基因组DNA电泳出现“梯形”条带 ;流式细胞仪分析出现低于G1期DNA含量的亚二倍体细胞峰 ;经雄黄处理后AnnexinⅤ FITC+/PI-的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 :雄黄可诱导ATRA耐药的APL细胞发生凋亡 ,提示雄黄治疗APL的效应途径可能不同于ATRA。  相似文献   
130.
金树文 《河南中医》2002,22(2):53-53
笔者近 5年来自拟三参雄黄煎 ,治疗慢性滤泡性咽喉炎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将资料完整的 14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慢性滤泡性咽喉病者 14 2例 ,其中男 87例 ,女 5 5例 ;年龄最小者 18岁 ,最大者 5 6岁 ,平均年龄 (39 6± 4 .8)岁 ;平均病程 (4.1± 1.2 )a。病例选择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公布《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择。2 治疗方法自拟三参雄黄煎方药组成 :玄参 2 0g,南沙参 2 0g ,北沙参 2 0g ,雄黄 1g。先将三参加水 5 0 0ml,浸泡 2h后煎沸 ,文火维持 2 0min ,去渣后将药液浓缩至 2 0 0ml左右 ,加入食糖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