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43篇
中国医学   30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院自1999年开始配制带状疱疹酊,应用于带状疱疹40例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配制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配制方药:雄黄15g,大黄15g,虎杖15g,冰片5g。制法与用法:上药浸入250ml浓度95%的酒精中,24h后用棉签蘸取药液涂于患处,每日数次。溃烂处禁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中药雄黄灌胃(ig)给药对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方法 SD雌雄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雄黄低、中、高剂量组4组,雄性大鼠连续ig给药6周后与连续给药2周的雌鼠交配,每天ig给予批号为H2007052401雄黄250、125和50 mg.kg-13个剂量。雄性给药至交配全部结束,雌性给药至妊娠第6天。雄鼠交配后处死,雌鼠妊娠第15天处死,计算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等,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结果雄黄各剂量组动物的交配率、受孕率、活胎率、着床前后丢失率、黄体数、着床数以及生殖脏器方面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未有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方面:所有高剂量组及对照组动物的睾丸、附睾、卵巢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批号为H2007052401雄黄在本实验中对大鼠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雄黄中砷对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以0.5%CMC-Na水溶液为混悬介质,实验组(0.3、0.9、2.7 g/kg)灌胃给予雄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5%CMC-Na,连续灌胃给予雄黄混悬液2 w。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脑组织中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中8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天冬氨酸、谷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牛磺酸)含量。结果:随着灌胃给予雄黄剂量的增加,大鼠脑组织中砷含量逐渐增加,说明雄黄中的砷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蓄积。给予雄黄2 w后,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丝氨酸、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增加。中、高剂量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同型半胱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雄黄中砷可在脑组织蓄积,对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产生影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可能是雄黄毒性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清心牛黄片中雄黄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先用硫酸钾、硫酸铵和硫酸对清心牛黄片进行消化处理,再采用滴定法用碘滴定液对清心牛黄片中的雄黄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清心牛黄片中雄黄的平均回收率为97.72%,RSD=1.78%(n=6)。结论本方法简便、定量准确,重复性好,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对3批雄黄生品及1批雄黄饮片进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研究.方法: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并结合二阶导数拉曼光谱对各雄黄样品进行鉴别分析.结果:各样品的红外光谱在3 400,1 630 cm-1附近出现了吸收峰,在1 500~400 cm-1也出现了吸收峰,但均不是雄黄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各样品的拉曼光谱及其二阶导数谱均在182,234,271,342 cm-1等波数位置出现了特征性较强的拉曼振动峰.结论:红外光谱法不适用于雄黄的特征鉴别,拉曼光谱能较好地反映出雄黄的特征吸收峰,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该法值得在中药鉴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产地雄黄及其炮制品中主成分As2S2及可溶性砷盐As2O3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雄黄项下的滴定法测定不同产地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的含量,采用AFS-230E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上述样品中可溶性砷盐As2O3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As2O3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雄黄炮制后,炮制品中As2S2含量均提高,As2O3含量均明显降低。除吉林和江苏2个产地的的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含量<90.0%,其余样品均符合药典规定;且雄黄炮制品中As2O3含量均能控制在1.7 mg.g-1以下。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指导雄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纳米雄黄对药物敏感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纳米雄黄对药物敏感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方法: 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雄黄。以白血病药物敏感K562细胞为靶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纳米雄黄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ax,Bcl-2,P-gp,BCRP,P-53蛋白的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 结果: 雄黄经高能球磨机球磨10~50 h,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电镜测量纳米雄黄的平均粒径为(72.72±22.18) nm,符合纳米颗粒的形貌特征。纳米雄黄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24,48,72 h的IC50分别为43.48,20.52,16.07 mg·L-1。20,50 mg·L-1纳米雄黄作用48 h后Annexin V/PI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高,凋亡率分别为10.52%,73.25%。纳米雄黄作用48 h后Bax蛋白表达由对照的(75.80±2.40)%升高到(87.50±1.20)%和(99.60±0.10)%;Bcl-2蛋白表达由对照的(73.85±0.15)%升高到(94.80±2.00)%和(97.75±0.55)%。20,50 mg·L-1纳米雄黄处理K562细胞24 h后,K562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由对照的(3.14±0.24)%升高到(8.87±2.74)%和(72.55±1.45)%;细胞的BCRP,P-gp蛋白,P53蛋白表达总体呈上升趋势,共表达也呈上升趋势。 结论: 纳米雄黄可以显著诱导白血病药物敏感K562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8.
笔者采用单纯中药黄散治疗低增生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取得了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 患者,男,48岁.2009年5月体检发现全血细胞减少,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在1周之内三系下降明显,经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予以司坦唑醇4mg日3次及中药治疗1年后,复查血象三系逐渐恢复至正常,自行停药4个月后,于2010年10月复查血象显示三系再次减低,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Ⅳ级、淋巴79%、巨核细胞2个.给予环孢菌素A1个月后因其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雄黄;以Skov3细胞为靶细胞,分别采用MTT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情况;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纳米雄黄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能力;40mg/L和80mg/L纳米雄黄处理Skov3细胞48小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40mg/L纳米雄黄处理Skov3细胞48小时,Skov3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纳米雄黄能够显著抑制Skov3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发挥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体内血砷浓度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45例接受复方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组)治疗的MDS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血砷浓度,并与47例服用青黄散(青黄散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毒副作用及脏器功能评价复方青黄散临床安全性.结果 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血砷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治疗后1个月血砷浓度则显著升高(P<0.001);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后1、3、6个月血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复方青黄散组总体毒副作用发生率及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青黄散组(χ2值分别为4.720、4.650,P值分别为0.030、0.034).腹痛腹泻患者血砷浓度低于无腹痛腹泻患者(P=0.020).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分别有21例心肌酶偏高、10例肝功能异常及4例肾功能异常;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7例心肌酶、6例肝功能及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新增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肾功能异常病例.结论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砷可被有效吸收入血液,血砷浓度维持稳定;毒副作用较青黄散小,无心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