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29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48篇
综合类   911篇
预防医学   299篇
药学   1388篇
  1篇
中国医学   178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张效菊  刘云 《泰山卫生》2004,28(6):41-41
复方氨林巴比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曾遇到过两例复方氨林巴比妥引起过敏的事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72.
某儿童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方法:查阅住院药房2002年麻醉处方,对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品种,消耗量及其与年龄、性别和科室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共3种,用量最大的是芬太尼注射液,主要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和术后镇痛。结论:儿童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基本上是合理的。另外需做好残余量的处理、销毁工作。  相似文献   
973.
麻醉性镇痛药在疼痛病人特别是癌痛患者的止痛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了解医生对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提供参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价,笔者对我院2002年住院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74.
人们惊喜地发现,服药期间,饮食若能默契配合,可收到药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975.
丁丙诺啡为小分子、亲水性阿片类镇痛药。它的透皮制剂有三种规格 ,释药分别为 35 ,5 2 .5 ,70 μg·h- 1,持续 72h释放药物。在设有对照组的随机、双盲研究中 ,用药组使用丁丙诺啡透皮制剂 ,并同时给予小剂量的辅助药物 (≤ 0 .2mg·d- 1丁丙诺啡舌下片 ) ,结果显示 ,34%~ 5 0 %的患者至少获得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 ,对照组为 31%。另一项类似研究是在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和吗啡无效的患者中进行的 ,35 μg·h- 1剂量组中有 36 .6 %的患者至少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5 2 .5 μg·h- 1剂量组为 4 7.5 % ,对照组只有 16 .2 % (P≤ 0 .0 32 )。使用透皮制剂后 ,>5 0 %的患者对辅助药物的需求量降低 ,并且感到疼痛缓解得更加彻底 ,疼痛强度降低 ,无痛睡眠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76.
吗啡是麻醉性镇痛药的经典代表,它是阿片(opium)的天然生物碱,1803年由Sertumer首次从阿片中分离出来,1925年由Gulland和Robinson确定其化学结构。吗啡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很广,可作为术前用药、麻醉辅助用药、复合全麻的主药,以及用于术后镇痛。自1973年以来,国外学相继发现在脑内和脊髓内存在着阿片受体(opioidreceptors)。这些  相似文献   
977.
目的:建立在体外经皮给药接受液中同时测定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水-乙腈-磷酸(650:350: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8 nm。结果: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在0.1-50.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RSD为1.3%-3.6%和2.1%-2.7%,日间RSD为1.9%-5.2%和2.8%-4.3%,回收率为98.8%-99.7%和98.6%-100.3%。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为阿司匹林经皮给药体外研究提供一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78.
邱美珍 《海峡药学》2004,16(6):134-135
目的分析处方,提南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住院麻醉性镇痛药处方3007张,分别统计患者的情况和用药情况,以世界卫生组织(WHO)药物使用研究小组建议的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为指标分析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2003年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量最大的是哌替啶注射液,其次是芬太尼注射液。结论存在哌替啶滥用,过分依赖注射剂,剂型单一等现象。合理应用须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79.
万波  晏菊姣  范颖  曾凡波 《医药导报》2004,23(4):218-219
目的 :研究兔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多剂量给予普通栓和缓释栓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结果 :兔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栓的药动学参数为 :AUC 71.8μg·mL 1 ·h ;t1 2 (ka) 0 .19h ;t1 2 (ke) 1.4h ;tmax0 .5 4h ;Cmax2 7.6μg·mL 1 ;CL 0 .76L 1 ·kg 1 ·h 1 ;Ka 5 .12h 1 ;Ke0 .5 6h 1 。普通栓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为 :AUC 61.5 8μg·mL 1 ·h ;t1 2 (ka) 0 .15h ;t1 2 (ke) 1.0 9h;tmax0 .49h ;Cmax2 9.3 8μg·mL 1 ;CL 0 .82L 1 ·kg 1 ·h 1 ;Ka8.90h 1 ;Ke0 .67h 1 。求算得双氯芬酸钠缓释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116.5 % ,对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进行双、单侧t检验 ,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缓释栓的Cmax低于普通栓 ,tmax及t1 2 (ka) 均长于普通栓。表明该栓剂在体内吸收与代谢较慢 ,具有缓释长效的特点。结论 :缓释栓的AUC比普通栓的AUC大 ,并具有达峰时间长 ,在体内时间长的特点 ,具有长效、缓释作用。且缓释栓与普通栓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80.
目的:考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中度术后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别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和安慰剂.选骨科、普通外科和妇科术后中度疼痛(疼痛强度4~6)的受试者197例,试验组99例,对照组98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单次给药,缓慢静脉注射1支(5mL).用药前及用药后6h内评价疼痛强度(PI)、疼痛强度差(PID)、疼痛缓解率(PAR)和有效率.结果:试验组单次用药后6h的PI,PID和PAR分别为1.3,4.1,98.0%,显效率为89.9%;对照组则分别为3.3,1.7,43.9%,25.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中等强度靶向镇痛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