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0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210篇
临床医学   818篇
内科学   31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18篇
综合类   1552篇
预防医学   79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93篇
  6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拟建立人嗜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嗜细胞瘤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水平检测、多聚甲醛诱发荧光及细胞嗜粒蛋白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细胞性质和功能鉴定,并用噻唑兰(MTT)法观察原代培养的人嗜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人嗜细胞瘤细胞在培养3~7天时生长较快,7天后细胞开始分化。经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多聚甲醛诱发荧光等,证明该细胞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并且培养的细胞CgA和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人嗜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具有嗜细胞瘤的分泌和表达功能,国内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分娩前静脉血(chromium, Cr)水平与孕妇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从中随机选取442例PE病例[19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early-onset PE, EOPE)和247例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E, LOPE)]和1 745例正常妊娠孕妇。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等,以及检测其全血中的重金属Cr浓度。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Cr暴露对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PE组孕妇全血Cr暴露水平为[9.54(3.40, 39.26)]μg/L,其中EOPE组为[9.75(3.56, 55.38)] μg/L,LOPE组为[9.36(3.21, 39.24)] μg/L,均高于与正常妊娠孕妇的[7.02(0.10, 30.05)] μg/L(均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混杂因素后,Cr暴露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均有关,且对EOPE影响更大。  结论  妊娠Cr暴露与PE的发生风险有关,并与EOPE的发病风险关联更大。  相似文献   
63.
刘志贵 《华夏医学》2001,14(4):500-502
细胞瘤虽为良性肿瘤 ,但临床表现极为险恶 ,手术与麻醉风险极大 [1 ] 。我院自 1992~ 2 0 0 0年对 8例嗜细胞瘤患者施行了肿瘤切除术无 1例死亡 ,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8例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5~ 6 8岁。肿瘤发生在肾上腺 7例 ,高血压 7例 ;心电图检查 :窦性心动过速 6例 ,其中 2例合并左室肥大并劳损 ,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 ;血糖、尿糖增高 4例。本组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嗜细胞瘤。1.2 术前准备 术前均用酚苄明 2 0 mg,3次 /d,2周以上 ,视血压、脉搏调整剂量 ,血压或心率控制不好者加用心…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CT表现对肾上腺隐匿型嗜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隐匿型嗜细胞瘤56例、皮质醇腺瘤32例、醛固酮腺瘤44例、无功能腺瘤45例,隐匿型嗜细胞瘤组在肿瘤侧别上与无功能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最大直径、平扫CT值、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CT值上均显著大于三组肾上腺腺瘤组。以肿瘤直径≥2.95 cm诊断隐匿型嗜细胞瘤,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6.0%;当平扫CT值≥24.5 Hu时,AUC为0.929,敏感度为94.0%,特异性为82.5%;当动脉期增强CT值≥89.5 Hu时,AUC为0.886,敏感度为72.7%,特异性为90.6%;当延迟期增强CT值≥82.5 Hu时,AUC为0.937,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95.3%;联合以上四个指标时,AUC为0.981,阈值为≥0.118,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0.6%。结论以肿瘤直径2.95 cm、平扫CT值24.5 Hu、动脉期增强CT值89.5 Hu和延迟期增强CT值82.5 Hu为阈值对肾上腺隐匿型嗜细胞瘤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嗜细胞瘤的超微结构和rasP21、P53过量表达的情况。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方法进行。结果:14例瘤细胞内线粒体发达,粗面内质网丰富,胞浆内充满大量致密颗粒,超微结构特征与临床表现方面没有特征性差异;10例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异倍体肿瘤50%,rasP21表达阳性7例,P53表达阳性5例,两者均表达阳性4例,进一步分析发现,P21表达阳性者,其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P21表达  相似文献   
66.
苏铭  刘勇刚 《医学文选》2000,19(5):802-803
膀胱前壁嗜细胞瘤并左肾上腺无功能腺瘤较少见 ,我科 1999年收治 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 ,男 ,36岁。因反复头晕、头痛 4年 ,再发 10天入院。入院查体 :T36 .7℃ ,R2 0次 / m in,P80次 / m in,BP16 0 /90 m m Hg。神清、两肺未见异常。心界不大 ,心律不齐 ,心尖部可闻及 / 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腹平软 ,肝脾未触及 ,左上腹可闻及血管杂音。入院后予降压、改善循环治疗。但血压仍难以控制 ,波动于 135~ 2 5 0 / 75~ 145 m m Hg之间。 2 4h尿 VMA示弱阳性 ,CT示左肾上腺内支前端小结节 ,大小约0 .5 cm× 0 .4cm。膀…  相似文献   
67.
细胞瘤切除术手术效果好,但风险大。有报告称[1],明确诊断,术前准备充分的患者,手术死亡率为5%~10%,但未做术前准备者手术死亡率则高达50%。本例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因及时发现和抢救,病情好转并治愈出院。现将抢救经过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加重5天入院。入院第4天在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病人心率和血压波动大,心率50~170/min,BP9.3~25.3/4.7~17.3kPa。根据血压波动大,结合肿瘤所在位置,初步诊断为“嗜细胞瘤”。肿瘤切除前用硝酸甘油降压,肿瘤切除后用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68.
12例儿茶酚胺症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其中10例为肾上腺嗜细胞瘤(AMP),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AMH),1例恶性嗜细胞瘤。CA和VMA测定对诊断有特异性,AMH的诊断依赖于病理,对于无高血压症状的嗜细胞瘤,认为采用“静止嗜细胞瘤”为妥,手术是治疗儿茶酚胺症的根本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69.
疮患者采用自身对照, 设定疮灵软膏组、10 % 依地酸钙钠软膏组( 标准对照) 、羊毛脂软膏组( 空白对照) , 双盲法观察, 结果表明疮灵软膏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治疗疮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70.
铬结合物在铬中毒性肝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各种结合物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在中毒性肝损害的大鼠模型中,采用SephadexG50凝胶层析技术,对肝中结合物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染毒大鼠肝组织中,除可检出高分子结合物(HMWCr,相对分子质量(MW)70000~12500)及低分子结合物(LMWCr,MW12500~500)外,还发现对照组未检出的小分子结合物(MMWCr,MW<500)。随染毒时间延长,肝损害加重,三者肝中分布变化明显:HMWCr由22.2%增至37.0%;MMWCr由2.2%增至5.0%;LMWCr则从75.6%降至58.0%。结论LMWCr可能与的解毒有关;MMWCr的出现并增多反映了机体形成LMWCr能力的紧张;MMWCr可能是攻击靶器官的主要活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