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500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9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8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论"毒"与艾滋病的发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艾滋病"毒"产生的途径 1.1外来之毒 1.1.1疫之为毒中医认为,自然界产生的具有强烈传染性,可导致人体剧烈病症的致病物质为疫毒[1].艾滋病在中医学中可归于伏气温病,本病主因伏温疫即是疫毒,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或母婴传播,伏温疫入侵人体,因其具有传染性、潜伏性和致病的严重性,又不同于一般外所化之毒.伏瘟疫(或简称伏气、伏疫、伏毒、伏)属疠气(也称为异气)的一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伏疫毒侵入人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一旦发病病情凶险.<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病也."<素问·刺法论>中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易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是一部论述中医对传染病认识的专著,指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里所指的"异气",又叫"疠气",是当时描绘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广泛、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十分相似等特征.  相似文献   
42.
燥为六淫之一,为秋季主气,五行属金,在脏为肺,其化为敛.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对燥的因、机、证、治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43.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又名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其常见症状以肌无力和感觉障碍为主.虽然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AIDP)均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临床应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措施取效甚微,较AIDP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由于其致残率高,病程缠绵,重则危及生命,所以从传统祖国医学探讨其病因病机的本质,将有利于提高临床辨证施治的准确性,增进疗效.中医目前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较统一的认识是认为患者自身机体禀赋不足,或素体亏虚羸弱,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外感毒诱发免疫紊乱而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44.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是以顽固性、耐药性为特点的类风湿关节炎。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正虚实、痰瘀痹阻经络是本病的病理机制。临床应用扶正化痰通络法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5.
乔俭 《河南中医》2010,30(3):234-237
乔振纲老中医认为癌瘤的基本病机为"正虚实"。治疗强调整体调理,扶正固本,区分癌瘤不同部位和病程的不同阶段,辨证用药。不能囿于癌灶,不能拘泥一方,更不能不顾体质虚实,一味堆砌解毒抗癌药物。主张轻剂缓图,不能猛浪从事。  相似文献   
46.
通过观察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发现湿浊毒贯穿疫病全程,提出了从湿浊毒论治的观点。武汉地处长江边,湿润多阴雨,形成了湿浊毒疫疠之气致病的地域自然条件。COVID-19患者早期见发热、乏力、周身酸痛、纳呆、大便黏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苔白厚腐腻,脉濡或滑;疾病进一步发展后表现为低热、或身热不扬、或未热、脘痞呕恶、便溏,这一系列的症候群均是湿浊毒的临床表现。临床症候错综复杂,真假难辨,必须掌握见虚非虚、见实非实、见燥非燥、见热非热辨证四大要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将本病分为4期9个证型,其中有4个证型从湿浊毒论治。我院协定方"祛湿化浊排毒汤"具有祛湿化浊、保肺排毒之功,治疗COVID-19获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7.
疾病的发生与变化是错综复杂的,但不外乎致病因素和人体抗病能力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取决于正相搏的结果.<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篇>曰"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正气不足,气痹阻,是发病的根本.因此,所有的治疗手段都可以理解为是以扶助人体正气,祛除侵袭人体的气为目的.由于强调的角度不同,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是辨证的统一.下面主要从推拿手法的祛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8.
《辽宁中医杂志》2015,(5):957-958
基于络病理论和毒学说,从毒损肾络角度出发,试着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认为糖尿病肾病乃糖尿病日久,产生毒这一病理产物,毒又损伤肾络,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旨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9.
哮喘的治疗,《丹溪心法》有“哮喘专注于痰”,并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气为急”的治则,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火与热考辨     
《中医基础理论》(统编五版教材、函授教材,在“六淫”一节讨论热与火的区别时说:“热多属外感,火常自内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解释这一观点时常感力不从心,故而借助《内经》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