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928篇 |
免费 | 3341篇 |
国内免费 | 20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1篇 |
儿科学 | 505篇 |
妇产科学 | 707篇 |
基础医学 | 2079篇 |
口腔科学 | 886篇 |
临床医学 | 7515篇 |
内科学 | 4178篇 |
皮肤病学 | 810篇 |
神经病学 | 630篇 |
特种医学 | 274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4015篇 |
综合类 | 18091篇 |
预防医学 | 4332篇 |
眼科学 | 582篇 |
药学 | 12872篇 |
201篇 | |
中国医学 | 15669篇 |
肿瘤学 | 1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7篇 |
2023年 | 1309篇 |
2022年 | 1584篇 |
2021年 | 2325篇 |
2020年 | 1762篇 |
2019年 | 1574篇 |
2018年 | 791篇 |
2017年 | 1496篇 |
2016年 | 1650篇 |
2015年 | 1926篇 |
2014年 | 3030篇 |
2013年 | 2993篇 |
2012年 | 3925篇 |
2011年 | 4164篇 |
2010年 | 3617篇 |
2009年 | 3588篇 |
2008年 | 4339篇 |
2007年 | 3919篇 |
2006年 | 3725篇 |
2005年 | 4161篇 |
2004年 | 3445篇 |
2003年 | 3473篇 |
2002年 | 2769篇 |
2001年 | 2548篇 |
2000年 | 1954篇 |
1999年 | 1585篇 |
1998年 | 1419篇 |
1997年 | 1282篇 |
1996年 | 1197篇 |
1995年 | 1185篇 |
1994年 | 890篇 |
1993年 | 596篇 |
1992年 | 599篇 |
1991年 | 433篇 |
1990年 | 444篇 |
1989年 | 491篇 |
1988年 | 142篇 |
1987年 | 144篇 |
1986年 | 84篇 |
1985年 | 64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的临床药理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芬太尼用于临床麻醉已有近 4 0年的历史 ,其传统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和点滴给药。最近一种新的剂型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 (transdermalfentanyl,TDF ,商品名为durogesic ,中文商品名为多瑞吉 )应用于临床 ,为治疗癌痛等顽固性剧烈疼痛提供了一种便 相似文献
53.
孙桂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4):83-85
目的:探讨补肾调经促孕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调经促孕汤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排卵率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SH、T、LH、PRL、PA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SH、T、LH、PR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F水平明显升高,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肾调经促孕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清FSH、T、LH、PRL水平,提高血清PAF水平、排卵率、妊娠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4.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结石取净率高、患者康复快、疼痛轻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肾结石的方法,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取石手术与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我院2004年3月~2008年5月,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50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2005年8月~2007年8月,我们对16例重症哮喘患者采用肌松剂维库溴铵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57.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7)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risedronat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中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n=8):手术组(SNL+saline)、利塞膦酸钠低剂量治疗组[R (L)]、中剂量治疗组[R (M)]、高剂量治疗组[R (H)]、假手术组(Sham+saline)及空白对照组(Control+RIS),建立L5脊神经结扎模型(spinal nerve ligation, SNL),并皮下注射利塞膦酸钠(0.1、0.5、1 mg/kg),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和机械性撤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MWT),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连续用药后各组大鼠脊髓及DRG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SNL+saline组、R (L)组、R (M)组及R (H)组在术后各时间点MWT和TWL水平均明显下调(P <0.05),但R (L)组、R (M)组及R (H)组下降幅度小于SNL+saline组(P <0.05)。持续用药7 d后,SNL+saline组脊髓及DRG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SNL+saline组相比较明显上调(P <0.05),但在R (M)组的表达明显下调(P <0.05)。结论:利塞膦酸钠可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