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469篇 |
免费 | 2403篇 |
国内免费 | 179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5篇 |
儿科学 | 263篇 |
妇产科学 | 148篇 |
基础医学 | 1596篇 |
口腔科学 | 418篇 |
临床医学 | 6534篇 |
内科学 | 3889篇 |
皮肤病学 | 412篇 |
神经病学 | 924篇 |
特种医学 | 10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2405篇 |
综合类 | 15195篇 |
预防医学 | 2797篇 |
眼科学 | 607篇 |
药学 | 15300篇 |
255篇 | |
中国医学 | 4243篇 |
肿瘤学 | 5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451篇 |
2023年 | 1454篇 |
2022年 | 1818篇 |
2021年 | 2782篇 |
2020年 | 1742篇 |
2019年 | 1860篇 |
2018年 | 799篇 |
2017年 | 1629篇 |
2016年 | 1595篇 |
2015年 | 1947篇 |
2014年 | 3061篇 |
2013年 | 3116篇 |
2012年 | 3722篇 |
2011年 | 3688篇 |
2010年 | 3228篇 |
2009年 | 2842篇 |
2008年 | 2772篇 |
2007年 | 2536篇 |
2006年 | 2238篇 |
2005年 | 2192篇 |
2004年 | 1727篇 |
2003年 | 1692篇 |
2002年 | 1283篇 |
2001年 | 1174篇 |
2000年 | 941篇 |
1999年 | 766篇 |
1998年 | 662篇 |
1997年 | 575篇 |
1996年 | 476篇 |
1995年 | 402篇 |
1994年 | 329篇 |
1993年 | 233篇 |
1992年 | 201篇 |
1991年 | 211篇 |
1990年 | 154篇 |
1989年 | 160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991.
目的:评估卡洛磺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HSP患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C、钙剂、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同时有并发症的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洛磺钠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81.25%(39/4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5,P>0.05);治疗组在紫癜样皮疹消退、关节症状(热痛红肿)消失、消化道症状(血便、腹痛)停止、肾脏损害消除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洛磺钠运用于小儿HSP,较常规方法能缩短治疗时间,更快速缓解多系统症状,且未监测到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药物选择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前来我院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86例患者病历进行回顾与分析。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别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等扩张血管类药物,增强血液循环。而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00mg,每日一次,将15日作为治疗周期,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奥扎格雷钠药物对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扩充血容量有着较好作用,并且在治疗期间发现患者不良反应零发生率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体质量、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癫痫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A组服用托吡酯片,初始剂量为0.5~1 mg/(kg·d),逐渐加至最大剂量3 mg/(kg·d);研究B组服用丙戊酸钠糖浆,初始剂量为15 mg/(kg·d)丙戊酸钠糖浆,逐渐加至最大剂量30 mg/(kg·d)。两组患儿观察时段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和对照组健康儿童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和糖代谢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A组患儿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研究B组、对照组,而研究B组患儿体质量和BM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患儿脂联素显著高于研究B组、对照组,血清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抵抗(IR)指数显著低于研究B组、对照组;而研究B组患儿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瘦素、胰岛素、IR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后癫痫患儿体质量增长显著减缓,丙戊酸钠治疗后癫痫患儿体质量增长则显著加快,且两种药物均可使癫痫患儿的糖代谢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升高。故建议临床应当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确保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临床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损伤新生患儿37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另择取同期同症新生患儿37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CK-MB、ALT、LDH等指标水平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83.78%,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 结论:临床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心肌受损情况,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口服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补液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予以服用磷酸铝凝胶、补液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止吐、止泻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止吐、止泻和住院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6.
金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211-212
目的 研究分析微柱凝胶技术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血辫中的样本,于患者未抗凝血样进行交叉配血,探讨离心速度对配血影响时,选用不同的离心机来进行探讨;探讨新生儿抗体影响时,采取选择和新生儿血型不同血液进行交叉配血。结果 采用血辫中的标本,由于其未能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假阳性率为86.67%(52/60);患者血样不抗凝,配血假阳性结果为90.63%(87/96);如果孵育时间由15 min缩短至5 min,阳性标本的漏检率为66.67%(8/12);使用不配套的离心机配血结果假阳性率为23.81%(5/21),假阴性率为25.00%(3/12);有21.33%(32/150)的新生儿血清中抗体形成不完全,采用异型血交配,可呈现出“假配合”结果。结论 配血时,如果对孵育时间、离心力等进行调整,会造成假阳性、假阴性等结果。这是由于血清内的纤维蛋白丝没有完全的被消耗,也可能是因为红细胞凝集导致的,让患者的血液和供血者血液发生了不抗凝情况,导致结果假阴或假阳,给临床配血带来了影响。约有21.33%的新生儿血型抗体不完全,因此临床为新生儿进行输血需要对其血型进行鉴定,确保其安全性,单纯的从配血结果来进行判断是不足够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消炎利胆片与经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老年肝胆结石对患者血清胰岛素( Ins)、C-肽( C-P)、透明质酸( H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胆结石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试验组采用经胆道镜取石术,对照组给予包括消炎利胆片口服在内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Ins、C-P及HA水平,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Ins和H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的8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老年肝胆结石患者可显著降低血清Ins和HA水平,对C-P水平无影响,较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8.
七叶皂苷钠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性静脉炎,表现为输液静脉的红肿、疼痛和索状改变。2004年1~5月,笔者观察了七叶皂苷钠输液速度对静脉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11例儿童脑梗死临床及头颅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脑梗死的临床、头颅核磁共振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11例脑梗死儿童,收集其临床及头颅磁共振成像资料。选同期收治的普通非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1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指标、头颅核磁共振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患儿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谷丙转氨酶(ALT)有轻度增高,而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差别,末梢血白细胞总数、血钠、血钾亦没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按照分水岭部位不同分类,皮层前型4例,皮质下型4例,皮质后型3例。本研究观察病例中,皮质下型临床全部恢复,而皮质前型和皮质后型部分病例临床完全恢复,其余病例临床均有好转。结论脑梗死患儿经过适当治疗,临床症状均可以得到部分或者完全缓解,但是头颅核磁共振几乎不会完全恢复正常,只能在建立侧支循环的基础上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