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261篇 |
免费 | 13136篇 |
国内免费 | 643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16篇 |
儿科学 | 4107篇 |
妇产科学 | 2480篇 |
基础医学 | 8023篇 |
口腔科学 | 2425篇 |
临床医学 | 43458篇 |
内科学 | 23923篇 |
皮肤病学 | 5727篇 |
神经病学 | 8521篇 |
特种医学 | 839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02篇 |
外科学 | 17587篇 |
综合类 | 79186篇 |
预防医学 | 22301篇 |
眼科学 | 4981篇 |
药学 | 35404篇 |
782篇 | |
中国医学 | 33318篇 |
肿瘤学 | 50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3576篇 |
2023年 | 6895篇 |
2022年 | 8453篇 |
2021年 | 11436篇 |
2020年 | 9147篇 |
2019年 | 6819篇 |
2018年 | 3339篇 |
2017年 | 5809篇 |
2016年 | 6654篇 |
2015年 | 7607篇 |
2014年 | 13549篇 |
2013年 | 13309篇 |
2012年 | 16333篇 |
2011年 | 17819篇 |
2010年 | 16755篇 |
2009年 | 16479篇 |
2008年 | 18241篇 |
2007年 | 16190篇 |
2006年 | 15285篇 |
2005年 | 15504篇 |
2004年 | 12614篇 |
2003年 | 11992篇 |
2002年 | 9906篇 |
2001年 | 8660篇 |
2000年 | 6413篇 |
1999年 | 4933篇 |
1998年 | 4476篇 |
1997年 | 4045篇 |
1996年 | 3764篇 |
1995年 | 3149篇 |
1994年 | 2552篇 |
1993年 | 1636篇 |
1992年 | 1264篇 |
1991年 | 1265篇 |
1990年 | 937篇 |
1989年 | 927篇 |
1988年 | 311篇 |
1987年 | 265篇 |
1986年 | 214篇 |
1985年 | 141篇 |
1984年 | 65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1)
目的探究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随机平分为两组,两组均为61例,实验组采用活血化瘀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5 w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7%,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P=0.01);对照组脑出血血肿吸收率为52.46%,实验组为81.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P=0.01)。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改善脑功能,恢复肢体功能,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分析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口服蒲元和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吞酸烧心、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及呃逆嗳气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49%、95.1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吞酸烧心、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及呃逆嗳气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微创内镜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意义。方法:资料选取2010年9月~2017年8月某院收治的60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根据患病程度分为严重脓毒症组19例、脓毒症组33例、脓毒症性休克组8例,分别给予3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查,分析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应用PCT和CRP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统计发现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CRP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PCT、CRP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低,差距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PCT曲线下面积为(0.825±0.092),其临界值为1.3ng/ml、敏感度为88.5%、特异度84.2%、诊断准确率84.9%,而血清CRP曲线下面积(0.742±0.062),其临界值为41.5ug/ml、敏感度为82.3%、特异度71.7%、诊断准确率73.2%。结论:对于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PCT诊断可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5.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9,(4):289-295
目的:评估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攻击性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的Buss和Perry攻击量表(AQCV),评估545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攻击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攻击性的因素。结果:AQ-CV总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23.3(11.7-36.3)。男性的攻击性显著高于女性(aOR=2.32,95%CI:1.17-4.61);甲基苯丙胺累计使用时间长(≥12月,aOR=1.80,95%CI:1.04-3.10)、每次使用剂量大(≥0.3g,aOR=2.86,95%CI:1.62-5.04)和伴随精神病性症状(aOR=13.42,95%CI:6.60-27.28)是滥用者表现出高攻击性的风险因子。结论:长期、频繁、大剂量使用甲基苯丙胺可使滥用者的攻击性显著增高。应当控制甲基苯丙胺的滥用并积极干预滥用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类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流学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牙龈出血,正确处理后,均有效缓解,组间对比不具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在改善血液学指标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两种血药浓度他克莫司在Ⅱ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诊治经肾穿刺活检及临床诊断为Ⅱ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90例分为两组,高血药浓度组: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为7.5~10 ng/mL之间(包含7.5 ng/mL),低浓度组: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控制在5~7.5 ng/mL之间。观察两组患者在病情缓解率、血浆白蛋白水平、尿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等方面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在病情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升高白蛋白水平方面,治疗两个月时高血药浓度组升高水平较低浓度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观察的其他月份两组血浆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尿蛋白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高血药浓度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高于低血药浓度组,但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血药浓度他克莫司在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可以取得同等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8.
《临床医学工程》2019,(3):409-410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抚触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00.1±35.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7.6±50.2)μmol/L (P <0.05)。观察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 <0.05)。结论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