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01篇
  免费   7675篇
  国内免费   7043篇
耳鼻咽喉   716篇
儿科学   1395篇
妇产科学   1140篇
基础医学   8461篇
口腔科学   1344篇
临床医学   14728篇
内科学   14155篇
皮肤病学   948篇
神经病学   2856篇
特种医学   25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7篇
外科学   6342篇
综合类   32228篇
预防医学   6350篇
眼科学   1294篇
药学   14220篇
  223篇
中国医学   11191篇
肿瘤学   5500篇
  2024年   1471篇
  2023年   4460篇
  2022年   4526篇
  2021年   4830篇
  2020年   4062篇
  2019年   4117篇
  2018年   2172篇
  2017年   3414篇
  2016年   3428篇
  2015年   3834篇
  2014年   5169篇
  2013年   5089篇
  2012年   6948篇
  2011年   7612篇
  2010年   6581篇
  2009年   6579篇
  2008年   7443篇
  2007年   6351篇
  2006年   5912篇
  2005年   6097篇
  2004年   4548篇
  2003年   3921篇
  2002年   3111篇
  2001年   2783篇
  2000年   1977篇
  1999年   1687篇
  1998年   1380篇
  1997年   1294篇
  1996年   1163篇
  1995年   897篇
  1994年   749篇
  1993年   493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344篇
  1990年   296篇
  1989年   296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vWF-A1区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进一步研究血栓形成的机制,开发抗血栓药物。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vWF-A1区蛋白,经过纯化、复性,获得重组蛋白(rvWF-A1),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WF-A1与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 GP)Ib的结合能力,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rvWF-A1对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pQE-31-vWF-A1在大肠杆菌M15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Ni-NTA agrose柱纯化后,其纯度为95%,经复性的rvWF-A1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它可与血小板模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结合,阳性率为78.6%;它可以抑制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84.7%。结论: 在原核细胞中可以成功地高效表达人vWF-A1区蛋白,该重组蛋白有可能开发为有效的抗血栓药物。  相似文献   
992.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建立大鼠IRI模型,健康WistaI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治疗组、LMWH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术后1、3、6、24h组。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及趋化因子NF-κB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肾缺血再灌注未治疗组造模后1h,Scr水平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ICAM-1、NF-κB表达增多,肾小管坏死积分值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2)缺血再灌注6h以后,两组Scr浓度明显增高(P〈0.01),但LMWH治疗组SCr、ICAM-1、NF-κB表达水平及肾小管坏死积分值均明显低于模型未治疗组(P〈0.05);(3)肾组织中NF-κB表达与肾小管损伤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71,P〈0、01);而NF-κB与ICAM-1间则呈现显著正相关(r=0.62,P〈0.05)。由此说明:(1)ICAM-1、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瞬时表达,可能参与了炎症早期的白细胞迁移与浸润,与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2)LMWH可通过减少ICAM-1及NF-κB的表达,阻抑炎症反应过程,减轻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组织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周围神经修复方面有了,“阔的发展空间。组织工程的核心是建立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三维空间复合体,即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用以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其重点问题包括:导管材料的选择以及神经生长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内毒素性肝损伤的机理并为其治疗提供实验依据,采用间隔24h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家兔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并检测血浆和肝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丙氨酸转氨酶(AL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发现,血浆和肝组织匀浆IL-8、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二者呈线性正相关,其组织浓度高于血液,并与酶活性变化及肝细胞坏死相关。结果提示:TNF-α、IL-8是内毒素性肝损害的重要介质,IL-8是其发病机制的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6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孕妇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经治疗后2周,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与正常孕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在妊高征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阿糖胞苷上调白血病细胞CD86分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白血病细胞CD86分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U937、HL60、NB4细胞经Ara-C处理前后CD86分子表达变化,RT-PCR检测Ara-C对各组细胞CD86mRNA、NF-кB以及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经Ara-C处理的急性白血病细胞CD86分子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CD86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强;Ara-C处理后细胞核内NF-кB表达明显上调;并且IFN-γ mRNA在T细胞活化72 h可检测到.结论:Ara-C能使U937、HL60、NB4急性白血病细胞CD86表达增加,有利于NF-кB等转录因子活化,促进CD86转录增强、表达增加并可有效地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T细胞,B7-2在T细胞活化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pitx3和nurr1基因在不同年龄大鼠不同脑区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不同年龄SD大鼠不同脑区pitx3、nurr1基闪的表达变化.方法:使用RT-PCR、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itx3、nurr1基因在正常不同年龄SD大鼠不同脑区转录与翻译水平的表达.结果: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pitx3、nurr1基因在各年龄组火鼠中脑、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嗅球和下丘脑均有表达,其中在海马和中脑表达较高;在各年龄组中新生组表达最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呈下凋趋势;免疫荧光检测E16.5 d组和新生组的中脑和海马区观察到有大量Pitx3或Nurr1单标细胞和Pitx3/TH或Nurrl/TH双标细胞.结论:pitx3、nurr1基凶的表达小仅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而且可能与儿茶酚胺类神经元的发育和生存维持有关;老年期pitx3、nurr1基因表达下降可能与脑老化和神经退行性变疾病.如帕金森病和老年性痴呆等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间充质干细胞(MSC)已成功从动物体尤其骨髓中分离获得.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组织和细胞如骨、脂肪、成软骨细胞等分化的潜能,这种潜能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它可向受损的组织定向迁移以修复受损组织.体外资料研究表明,不管协同刺激信号存在与否,都具有低免疫原性.在体外MSC还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可抑制同种异体抗原或丝裂霉素刺激的T细胞扩增,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同时还具有调节炎性细胞的免疫活性使其向抗炎细胞分化的作用.因此,系统了解.MSC的生物学、免疫学特性将为人们深入阐明其免疫调节机制,并将其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病、组织修复及移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随着IgA肾病(IgAN)研究的深入,肾小球内发现一些新的沉积物,特别是抗原的沉积,这些发现对阐明IgAN的病因、发病机理等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经历了风风雨雨50个春秋的中华病理学杂志,近15年来时逢祥和盛世,在广大作和读的支持下,进入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起又由双月刊扩展为月刊。特别是在以吴秉铨教授为总编辑的第七届编委会和杂志社的组织领导下,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于2004年杂志的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达1.084,2005年影响因子为1.171。[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