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20篇 |
免费 | 754篇 |
国内免费 | 84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05篇 |
儿科学 | 225篇 |
妇产科学 | 75篇 |
基础医学 | 1498篇 |
口腔科学 | 153篇 |
临床医学 | 3032篇 |
内科学 | 815篇 |
皮肤病学 | 64篇 |
神经病学 | 1789篇 |
特种医学 | 39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076篇 |
综合类 | 4823篇 |
预防医学 | 2296篇 |
眼科学 | 598篇 |
药学 | 1551篇 |
33篇 | |
中国医学 | 1216篇 |
肿瘤学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7篇 |
2023年 | 293篇 |
2022年 | 344篇 |
2021年 | 496篇 |
2020年 | 402篇 |
2019年 | 285篇 |
2018年 | 139篇 |
2017年 | 231篇 |
2016年 | 310篇 |
2015年 | 358篇 |
2014年 | 718篇 |
2013年 | 767篇 |
2012年 | 977篇 |
2011年 | 1232篇 |
2010年 | 1046篇 |
2009年 | 1044篇 |
2008年 | 1247篇 |
2007年 | 1181篇 |
2006年 | 1232篇 |
2005年 | 1282篇 |
2004年 | 1060篇 |
2003年 | 799篇 |
2002年 | 670篇 |
2001年 | 517篇 |
2000年 | 538篇 |
1999年 | 442篇 |
1998年 | 399篇 |
1997年 | 374篇 |
1996年 | 328篇 |
1995年 | 284篇 |
1994年 | 260篇 |
1993年 | 204篇 |
1992年 | 166篇 |
1991年 | 153篇 |
1990年 | 97篇 |
1989年 | 105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脑震荡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震荡占颅脑外伤的80%〔1〕,系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多数患者以头昏、头痛、眩晕、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等为主诉〔2,3〕,而神经系统无定位体征,给实际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自Bakay等报道脑震荡后脑组织超微结构呈明显时序性变化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病理、生理等诸方面进行研究〔4,5〕;现就有关脑震荡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介绍如下。1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 听觉诱发电位是声音信号刺激耳后在头部记录的产生于听觉神经通路不同部位的电位。依潜伏期分为10ms以内的BAEP、10~50ms的中潜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电生理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所有SCD患者发病均由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肢体感染异常,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及痉挛性轻瘫是SCD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该病早期易误诊,电生理检查有极高的敏感性,磁共振成像可以确定脱髓鞘的部位。结论: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及磁共振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0.75%罗哌卡因硬膜外用于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2例ASAI-Ⅱ级妇产科手术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0.75%罗哌卡因组(36例)Ⅱ组为0.5%布比卡因组(36例),两组均取腰1-2行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镇痛效果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达T8的时间。切皮时VAS评分、运动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中寒颤的发生率Ⅰ组明显比Ⅱ组少(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具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好,运动阻滞恢复早,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小,神经毒性低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SHL)治疗前后听性脑干反应的变化(ABR).方法应用ABR对30例SHL患者进行研究,并对部分病例在治疗后进行了随访.结果 ABR检测阳性率为100%,89%为内耳型(33/37耳),11%表现为混合型(4/37耳).表明本病主要损害外周段听神经.治疗后随访10例有6例病人随着临床症状好转,ABR波形及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 ABR有助于病变定位及评价治疗效果,可全面反映听神经和脑干功能状况,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把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快速提取法应用于视神经病变的病人,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alileo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系统对30例正常健康人和17例视神经疾病病人分别进行全视野的PRVEP检测熏每一结果重复检测3次。所得结果应用少次提取法进行处理而得VEP波形。然后将正常对照组3次重复结果两两间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探讨其可重性,并计算出正常值范围,最后参照正常值,分析视神经疾病组的检测结果。结果3次重复结果两两间配对t检验,得P1=0.425>0.05,P2=0.179>0.05,P3=0.110>0.05;参照本研究得出的正常值范围,对病人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这种少次提取法对视神经疾病检测的敏感度90.0%(18/20),特异度92.5%(13/14),准确度91.1%(31/34)。结论用这种少次提取法提取PRVEP,可重性好,稳定可靠。很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前额病变与语言理解障碍的关系和机理 ,分析两院收住的 5例左前额病变所致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表明 :5例的共同病变部位都在左侧脑室前角外侧的额中回 ,前回深部白质 ,发现由此可能引起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 ,其语言症状多样 ,而因前额叶病变引起的语言障碍较明显。提示因左额前回、中回深部白质病变导致左侧额中回、下回领域比较广泛的机能下降 ,从而出现语言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68.
以 1 .5%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水溶液按 1ml/2 0 0 g体重剂量尾静脉注射 ,致大白鼠高血糖 ,取血糖达 1 1 .1 1mmol/L以上者观察 8周后取坐骨神经病理制片观察 ,结果有末梢神经炎者达65.85%。血糖轻度增高者(1 1 .1 1~ 1 6 .66mmol/L) 发病率达 50 .0 0 % ,中度增高者 (1 6 .67~ 2 2 .2 1mmol/L) 发病率为 68.75%。血糖高度增高者(2 2 .2 2mmol/L~以上 ) 发病率为 76.92 % ,躯体神经发病程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关系。其病因可能是由于血糖增高导致代射障碍 ,血管壁脂质沉积 ,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水肿、增生、肿大 ,进一步导致微循环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69.
应用相关研究混沌动力学的方法及脑电多相分析系统(EEGMPAS),观察经络感传者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及动态脑电分锥地形图。实验15导联脑电极集中安放在头皮体觉投射区得出6张图像。结果表明:经络感传者在与针刺穴位相应的体感区的诱发电位具有相关的动态脑电分维地形图。 相似文献
70.
我们对 35例HIE患儿做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HIE组 :35例均符合HIE诊断标准[1] ,其中男2 7例 ,女 8例。检测 70只眼 ,日龄为生后 3~ 6d ,出生体重 2 .8~ 3.9kg ,均为足月适于胎龄儿。HIE轻度 18例 ,中度 12例 ,重度 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