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8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98篇
内科学   252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094篇
预防医学   270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1435篇
  12篇
中国医学   32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单位符号和单位的中文符号的使用规则1.1单位和词头的符号用于公式、数据表、曲线图、刻度盘和产品铭牌等需要明了的地方,也用于叙述性文字中。1.2单位符号没有复数形式,符号上不得附加任何其他标记或符号。1.3摄氏度的符号℃可以作为中文符号使用。1.4不应在组合单位中同时使用单位符号和中文符号;例如:速度单位不得写作km/小时,应写为km/h。但非物理量的计数量除外,如次/min。2单位符号和中文符号的书写规则  相似文献   
82.
徐丹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1946-1947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EBV感染25例患儿,全组患儿给予更昔洛韦5mg/(kg?次),2次/d,连续10~14d静脉滴注治疗,并作疗效观察。结果25例EBV感染患儿病情均获得有效的控制,其中显效19例、有效6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现1例患儿白细胞减少,但未达到停药标准,少数患儿伴发呕吐、恶心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更昔洛韦对确诊为E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有显著疗效,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且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3.
84.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新生儿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曾有学者对1996-2006年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Meta分析发现,活产婴儿中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病率约为0.64%,其中约11%的患儿出现临床症状[1]。  相似文献   
8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03-1805
选取200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均为2014年7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以用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行单一更昔洛韦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同时与孟鲁司特纳同时使用治疗的患儿设为试验组,比对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表现改善时间情况、临床用药的作用情况以及药物使用副反应发生程度。试验组患儿的退烧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不见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明显较少,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96.00%)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70.00%)相比明显较高(P0.05),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儿临床副反应发生率(23.81%)与对照组患儿临床副反应发生率((28.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纳与更昔洛韦联合使用在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更为突出,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86.
研究脾氨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尿液CMV-DNA载量的影响。样本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脾氨肽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47%(χ2=4.36,P=0.04);两组患儿血清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前尿液CMV-DNA载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高于对照组患儿(12.24%),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6)。综上说明脾氨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效果较好,能有效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降低CMV-DNA载量,且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7.
黄志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95+97-95,97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皮肤科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予更昔洛韦注射液250mg,每日1次静滴。观察组更昔洛韦注射液250mg,每日1次,静滴;泼尼松片晨起顿服20mg,共4d,第5天起减量至晨起顿服10mg,连用4d后停药;疗程8d。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皮损结痂天数、疱疹消退天数、疼痛缓解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64,P〈0.05)。观察组皮损结痂天数为(7.65±1.44)d、疱疹消退天数为(6.11±1.08)d、疼痛缓解天数为(7.78±1.34)d,对照组皮损结痂天数为(9.23±1.22)d、疱疹消退天数为(8.51±1.19)d、疼痛缓解天数为(9.26±1.80)d,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3例出现发热、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减少药物剂量之后反应消失,全部完成治疗。结论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所有患儿均根据临床不良反应给予对症的物理降温、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补液、抗病毒治疗、脑神经营养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患儿退热时间比较两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疱疹消退时间、神经体征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更昔洛韦不仅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还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加快改善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适合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9.
王勇  詹邶 《亚太传统医药》2012,8(1):120-121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联合佩戴角膜接触镜在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33例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溃疡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和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联合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结果:各时间点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和溃疡的愈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抗病毒治疗前提下联合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好,可较早改善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0.
马洪明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4):219-219,203
2008年12月~2010年6月,采用静滴更昔洛韦联合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