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572篇 |
免费 | 5695篇 |
国内免费 | 32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7篇 |
儿科学 | 416篇 |
妇产科学 | 394篇 |
基础医学 | 1185篇 |
口腔科学 | 251篇 |
临床医学 | 8699篇 |
内科学 | 5391篇 |
皮肤病学 | 543篇 |
神经病学 | 1692篇 |
特种医学 | 159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4篇 |
外科学 | 2747篇 |
综合类 | 23873篇 |
预防医学 | 7002篇 |
眼科学 | 406篇 |
药学 | 36131篇 |
118篇 | |
中国医学 | 26983篇 |
肿瘤学 | 27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017篇 |
2023年 | 1932篇 |
2022年 | 2246篇 |
2021年 | 3048篇 |
2020年 | 2464篇 |
2019年 | 1931篇 |
2018年 | 1060篇 |
2017年 | 2043篇 |
2016年 | 2111篇 |
2015年 | 2613篇 |
2014年 | 4657篇 |
2013年 | 4445篇 |
2012年 | 6200篇 |
2011年 | 6400篇 |
2010年 | 6077篇 |
2009年 | 6018篇 |
2008年 | 7451篇 |
2007年 | 6125篇 |
2006年 | 6070篇 |
2005年 | 6601篇 |
2004年 | 6145篇 |
2003年 | 5368篇 |
2002年 | 4366篇 |
2001年 | 4163篇 |
2000年 | 3145篇 |
1999年 | 2541篇 |
1998年 | 1970篇 |
1997年 | 1931篇 |
1996年 | 1795篇 |
1995年 | 1730篇 |
1994年 | 1433篇 |
1993年 | 1069篇 |
1992年 | 1022篇 |
1991年 | 969篇 |
1990年 | 792篇 |
1989年 | 922篇 |
1988年 | 182篇 |
1987年 | 156篇 |
1986年 | 98篇 |
1985年 | 56篇 |
1984年 | 51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5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9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5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化裁银翘散直肠注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外感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儿行常规西医治疗,口服用药;实验组50例,患儿行银翘散化裁治疗,直肠注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3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6.0%和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28.0%)和治疗总有效率(84.0%),实验组用药起效时间为(10.2±4.4)h,退热时间为(1.6±0.5)d,两项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裁银翘散直肠注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确切,不仅收效快、疗效显著,而且能有效减少抗生素使用和口服用药给患儿带来的不适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3.
104.
刺五加治疗小量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02年1月至今本科收治经头颅CT确诊30 mL以下脑出血患者,选出经常规治疗10 d后复查头颅CT 血肿吸收慢仍存在脑水肿患者60例。入选患者均神志清楚,舒张压<120 mmHg,排除脑干出血、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排除病因高度怀疑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长期大剂量服用抗凝药者。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男 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岁;外囊出血24例,丘脑出血3例,脑叶出血3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岁;外囊出血26例,丘脑出血2例,脑叶出血2例;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病情经齐性检验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5.
106.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蒋宗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4):241-243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和癌痛的阶梯治疗。NSAIDs是目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量最大的二类药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天有3—4千万人次在使用NSAIDs。NSAIDs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道损伤和肾损害以及近年来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所发生的心血管事件。这些不良反应,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极其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07.
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佐剂以及局麻药并称临床治疗疼痛最常用的四类药物。其中每类化合物都有结构不同、机制各异的亚类。通常来说,即使患者对阿片家族中的某一类药物反应不明显,也可能对另一类药物敏感。这种药物的多样性使临床医生可以根据个体反应的不同优化治疗方案。由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对临床护士给药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以减少护士静脉给药错误。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预防护士静脉给药错误工作小组;列出临床护士给药的流程;指出子流程下可能导致错误的环节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整改方案;跟踪整改的成效。结果改进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风险值(RPN)从1 120下降至270,护士静脉给药错误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将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可减少护士发生静脉给药错误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0.
《生殖医学杂志》2015,(8)
目的比较含吲哚美辛(IMC)和含双氯芬酸钠(DFS)的两种含铜宫内节育器(IUD)在模拟宫腔液中的铜离子和药物的释放规律,以及铜丝浸泡后的表面形貌改变差异。方法将含IMC或含DFS的元宫药铜288型宫内节育器分别浸泡在37℃的50ml的模拟宫腔液中,定期换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分别测试了不同浸泡时间后模拟宫腔液中的铜离子(Cu2+)浓度,及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浓度,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在模拟宫腔液中浸泡10d、30d及60d后的铜丝表面形貌。结果 IMC-IUD和DFS-IUD的铜离子释放均是前期快,后期慢,两组的Cu2+的累计释放量在前、后期差别不大,差值变化较小(P0.05),但在5~33d有显著差别(P0.05);DFS在释放介质中呈现双相释放,20d后基本达到稳态,每24h平均释放量约为(0.134±0.025)mg,而IMC的早期释放则呈不规则状态,前7d内的释放量显著少于DFS(P0.05),8d后每天释放量又显著大于DFS(P0.05),20d后IMC的24h平均释放量约为(0.675±0.175)mg;两组浸泡后的铜丝表面形貌均呈现明显的不均匀腐蚀现象。结论DFS-IUD中的DFS体外释放较IMC-IUD释放IMC更为恒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