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0篇
  免费   990篇
  国内免费   657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86篇
妇产科学   111篇
基础医学   505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2310篇
内科学   1670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77篇
特种医学   12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29篇
综合类   4303篇
预防医学   1054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3317篇
  23篇
中国医学   1409篇
肿瘤学   452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1049篇
  2011年   1091篇
  2010年   979篇
  2009年   991篇
  2008年   1149篇
  2007年   1006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1123篇
  2004年   716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老年性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易并发低血糖症。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重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临床常被忽视,易引起误诊,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2.
透析低血压是透析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它不仅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往往引起超滤困难,从而降低透析充分性。针对透析中发现的低血压,临床上常使用高渗葡萄糖或高渗钠输注,必要时应用升压药治疗。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概念逐步应用于临床,但低血压的发生率仍占透析患者的15%~25%。其主要原因是脱水过多导致的血容量急剧下降。因此我们应用可调钠透析或改变透析温度的方式来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并观察其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对温州蜜橘所含的橙皮苷(Hsp),用环糊精合成酶使之附加葡萄糖,形成橙皮苷葡糖苷(Hsp—G),从而使水溶性明显增强。曾报道,经口给予柑橘类黄酮Hsp后,可以减轻胶原诱发关节炎(CIA)的病情。此次,对Hsp—G单独给予以及与Hsp联合给予对CIA发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妊娠合并糖尿病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既有遗传倾向又有内分泌改变的新陈代谢疾病,妊娠期由于代谢和内分泌的改变,有很强的致糖尿病倾向。因此,妊娠期的糖尿病包括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和本次妊娠期发现的葡萄糖不耐受。糖尿病妇女在胰岛素发现前其生育率低,围产期病死率高,胰岛素应用于临床60余年来使  相似文献   
25.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众多新型正电子显像剂的开发和应用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中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目前应用于脑胶质瘤的几种显像剂,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11C-蛋氨酸(^11C-MET)、^11C-胆碱(^11C-Cho)、^18F-多巴(^18F-FDOPA)、^18F-氟米索硝唑(^18F-FMISO)、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18F-FLT)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异机CT图像融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可疑复发转移的40例NSCLC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于显像前后1周内行CT扫描.用三维(3D)图像融合软件进行图像融合.结果 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CT扫描相同的范围内,40例患者共检出病灶58处,其中恶性52处,良性6处.融合图像诊断NSCLC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4.23%(49/52),5/6,93.10%(54/58),98.00%(49/50),5/8,5.65及0.07.图像融合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CT.单纯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效能与图像融合无差别,但与CT图像融合可明显提高对病灶的定位诊断(提高44.83%).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与CT图像融合诊断NSCLC术后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灵敏度高,定位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血糖水平对18F-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对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行体格检查或评价肿瘤性质的受检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9组(组间距为1mmol/L),第1组为血糖正常组,即血糖<6.0mmol/L(10例);第2~9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分别为6.0~6.9mmol/L(11例),7.0~7.9mmol/L(13例),8.0~8.9mmol/L(11例),9.0~9.9mmol/L(11例),10.0~10.9mmol/L(8例),11.0~11.9mmol/L(6例),12.0~12.9mmol/L(5例),≥13.0mmol/L(5例).受检者做完PET/CT检查后,图像质量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判断.同时根据肝不同层面的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SUVmax)及SUV平均值(SUVavg)分别计算肝图像噪声.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组之间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第2~9组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分别与第1组进行比较,第2~7组与第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8,9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评分低于第1组.(2)血糖水平与图像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5);血糖水平与肝噪声呈正相关(SUVmax、SUVavgr值分别为0.33和0.60,P均<0.05);SUVavg所算噪声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优于SUVmax.结论 图像质量随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下降,血糖<12.0mmol/L时与血糖正常者PET/CT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当血糖水平≥12.0mmol/L时图像质量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8.
18F-FDG与18F-FLT PET/CT延迟显像对肺结节诊断效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接受了18F-脱氧葡萄糖(FDG)与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FLT)延迟显像病例的分析,探讨18F-FDG与18F-FLT延迟显像对肺结节诊断的效能.方法 6个PET/CT中心,从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按照统一标准,采用同机型、同一扫描条件,开展了肺结节样病变18F-FLT和18F-FDG PET/CT显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在经确诊的55例病例中,25例患者进行了18F-FLT显像和延迟显像,34例患者进行了18F-FDG延迟显像.按常规计算延迟显像时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与早期显像时SUVmax相比的变化率(△SUVmax).对照临床确诊结果分析其诊断效能.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8F-FDG延迟显像患者中,6例肺癌中5例、12例结核中9例、16例炎症或其他良性结节中9例的SUVmax较早期相升高.18F-FLT延迟显像组中,7例肺癌中3例、8例结核中3例和10例其他良性病灶中2例的SUVmax上升.经分组统计分析,不同疾病组间18F-FDG延迟显像SUVmax和△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F-FLT延迟显像SUVmax和△SUVmax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无论18F-FDG还是18F-FLT,延迟显像的诊断效能均不如早期相.无论早期还是延迟显像,单独18F-FDG或18F-FLT显像的诊断效能均不如二者联合应用.结论 18F-FDG和18F-FLT延迟显像的SUVmax变化规律性不强,不宜单独应用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9.
本院临床上用1096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1096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及注射用炎琥宁5~10mg/k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及伍用其他抗生素联合用于治疗佝偻病患儿的呼吸道感染,上述两组液体连续应用时,在墨菲管内会有药物接触情况,常可观察到有乳白色甚至絮状浑浊。虽然输入后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但不能完全排除安全隐患以及是否影响药效和治疗效果。为探究该现象发生的条件,我们进行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