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90篇 |
免费 | 1588篇 |
国内免费 | 15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9篇 |
儿科学 | 200篇 |
妇产科学 | 277篇 |
基础医学 | 3387篇 |
口腔科学 | 468篇 |
临床医学 | 4827篇 |
内科学 | 2066篇 |
皮肤病学 | 284篇 |
神经病学 | 463篇 |
特种医学 | 69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1312篇 |
综合类 | 9182篇 |
预防医学 | 2799篇 |
眼科学 | 926篇 |
药学 | 3196篇 |
31篇 | |
中国医学 | 1149篇 |
肿瘤学 | 13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1篇 |
2023年 | 483篇 |
2022年 | 604篇 |
2021年 | 854篇 |
2020年 | 846篇 |
2019年 | 587篇 |
2018年 | 384篇 |
2017年 | 538篇 |
2016年 | 717篇 |
2015年 | 855篇 |
2014年 | 1262篇 |
2013年 | 1366篇 |
2012年 | 1954篇 |
2011年 | 2226篇 |
2010年 | 2018篇 |
2009年 | 1902篇 |
2008年 | 2224篇 |
2007年 | 1759篇 |
2006年 | 1635篇 |
2005年 | 1842篇 |
2004年 | 1261篇 |
2003年 | 1090篇 |
2002年 | 883篇 |
2001年 | 735篇 |
2000年 | 555篇 |
1999年 | 451篇 |
1998年 | 407篇 |
1997年 | 438篇 |
1996年 | 411篇 |
1995年 | 379篇 |
1994年 | 401篇 |
1993年 | 323篇 |
1992年 | 227篇 |
1991年 | 245篇 |
1990年 | 235篇 |
1989年 | 225篇 |
1988年 | 110篇 |
1987年 | 63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在常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科研工作中,显示组织中的肌纤维和胶原纤维多采用VG染色法。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法所制切片久存易褪色,细胞核的颜色在染色中也容易被染液脱掉,从而给临床病理诊断及回顾性研究带来不便。为了准确而清晰地显示肌纤维及胶原纤维,以利判断病变的性质及发生、发展情况,我们经大量实验,采用丽春红2R-亮绿SF染色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常规活检及尸检的心肌组织、血管及小肠组织等。标本用ZenKer液或Bouin液固定,石蜡切片,厚5μm。同时进行VG染色作为对照,并观察两种染色方法所染切片保存…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8Hz、130dB的次声作用后大鼠颞叶皮层5-羟色胺(5-HT)、5-羟色胺受体(5-HTR)、兰尼定受体(RyR)表达的改变及恢复时间。方法大鼠暴露于8Hz、130dB次声仓1,7,14,21,28,35,42d后置安静环境恢复1~2周,取脑组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颞叶皮层5-HT、5-HTR、RyR表达的变化。结果次声作用各组大鼠脑组织颞叶皮层5-HT、5-HTR、RyR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少,最低值分别出现于21d、28d和42d(P<0.01)。各恢复组大鼠颞叶皮层5-HT、5-HTR、RyR表达均较其相应次声作用组增多,并随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8Hz、130dB次声可引起大鼠颞叶皮质5-HT、5-HTR、RyR表达减少,其变化规律与次声作用参数有关;次声引起的5-HT、5-HTR、RyR表达减少在停止次声作用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5.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SAT)检测沙眼衣原体(CT)核酸试剂盒(RNA恒温扩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 对229例临床疑似患者的尿样及拭子标本同时进行SAT检测和“金标准”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检测,检测结果有差异的标本采用PCR方法对拭子标本进行复测,根据实验结果评估SAT技术在尿样及拭子标本检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结合细胞培养和PCR的实验结果作为“扩大金标准”,得出SAT技术对临床拭子标本的检测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100%;对尿样标本检测的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99.2%。拭子和尿样标本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5.2%,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3.27,P>0.05)。 结论 SAT技术检测CT试剂盒对拭子及尿样标本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对CT的检测。 相似文献
56.
免疫组化技术是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实验步骤复杂,任何一个步骤操作上的不当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最终结果。而在诸多步骤中,有关时间方面,若要求得不严格或可以用定时器按照操作规程中所要求的时间执行操作,唯有显色这一环节需实验者光镜下控制显色效果,故能否制作出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恰到好处地控制显色时间就显得比较重要。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并制作出一种免疫组化显色平板,制作方便,价格低廉,对免疫组化显色有较大的帮助,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建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筛查成人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体系。方法根据Ph样ALL的遗传学特征,设计了针对ABL1、ABL2、JAK2、EPOR、CRLF2、CSF1R、PDGFRB、P2RY8等基因断裂重排的FISH探针;对BCR-ABL1、ETV6-RUNX1、MLL基因断裂重排和E2A断裂重排均阴性的B-ALL,采用FISH进行Ph样ALL筛查,并结合流式免疫表型、靶向二代测序突变检测和RNA测序进行Ph样ALL诊断分析。结果 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南方医院血液科收治189例成人B-ALL,经FISH和(或)PCR检测,BCR-ABL1、ETV6-RUNX1、MLL断裂重排或E2A断裂重排阳性者共83例;其余106例患者接受Ph样ALL FISH探针筛查,其中,12例(11.3%)检出典型的Ph样ALL特异基因断裂重排,2例检出基因缺失。经RNA测序进一步验证,FISH检测Ph样ALL基因断裂重排结果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95.8%。综合免疫表型、靶向二代测序突变检测和RNA测序,共诊断融合基因阳性Ph样ALL 14例(13.2%)。结...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比较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109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Ⅳ期患者,均同时进行FFA和OCT检查,对比分析FFA和OCT检查诊断视网膜DME的价值。结果 FFA诊断DME 66眼(60.5%),OCT诊断DME 82眼(75.2%),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85.3%(93/109)。对DRⅠ期患者,OCT的DME检出率高于FFA(P<0.05),而对DRⅡ、Ⅲ、Ⅳ期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的DME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FA检查显示无渗漏的DRⅠ~Ⅱ期患者,在OCT检查中显示为海绵样水肿。结论对于DRⅠ~Ⅱ期患者,OCT对DME的检出率更高。但FFA对DR患者病变部位的血管渗漏定位准确,临床上可联合使用OCT和FFA,以对DME做出准确的诊断及追踪监测,从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