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2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15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74篇
内科学   344篇
皮肤病学   21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05篇
综合类   1849篇
预防医学   485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1260篇
  3篇
中国医学   2447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清热退黄口服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退黄口服液治疗。共治疗四周。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下降至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清热退黄口服液对胆红素代谢的主要调节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胆绿素还原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热退黄口服液可快速减轻肝脏炎症,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2.
杨丽敏 《吉林医学》2011,(7):1325-1326
目的:总结了98例母乳性黄疸的治疗经验,探讨药物促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2010年6月收治的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其中56例单纯服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9例同时停喂母乳。对照组33例,继续给予母乳喂养,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未予特殊治疗。结果:治疗组65例患儿均治疗有效,平均起效时间1~3 d,黄疸消退时间5~10 d。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可促进母乳性黄疸的消退,减少停喂母乳对乳母及乳儿的不利影响,配合停喂母乳可加速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6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日渐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多有黄韧带骨化、硬膜外间隙变小而致硬膜外麻醉实施困难,我们采用轻比重腰麻,通过简化麻醉过程,控制麻醉平面,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从而方便麻醉管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84"消毒液和多酶洗液清洗消化内镜表面黄垢的效果.方法 用两种浓度"84"消毒液和多酶洗液清洗消化内镜表面黄垢后,随机挑选8处内镜表面刻度,以肉眼观察和IPP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各组内镜清洗前、后的镜身改变,比较清洗效果.结果 两种浓度"84"消毒液清洗后,都可去除内镜表面黄垢,刻度颜色变白,镜身明显增加光洁度.IPP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显示,"84"消毒液清洗前、后的内镜表面刻度颜色平均光密度值有显著改变(P<0.01),而以多酶洗液清洗内镜黄垢效果不佳.结论 "84"消毒液能有效清洗内镜表面黄垢,花费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5.
6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的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最终可引起肝功能衰竭。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我们将52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其中男8例,女44例,年龄31-69岁;所有患者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查结果都呈阳性,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反映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均异常升高,B超检查显示胆管正常,完全符合2000年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关于PBC的诊断标准”0。入组病例均排除以下情况:①有治疗禁忌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67.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心音包络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取心音信号的包络特征,根据包络对信号进行时域分析.方法 本文提出了利用希尔伯特一黄变换对心音信号进行包络提取的方法.首先利用黄变换对心音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心音信号的包络.结果 突出了心音信号的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准确提取了心音的各种时域特征.结论 采用此方法能够准确地提取心音信号的包络,为进行下一步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8):740-743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2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每日照射2次,每次8 h,连续照射5 d。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0. 125 g,温水冲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茵栀黄颗粒1 g,温水冲服,每日3次,连续治疗5 d。记录2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之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于治疗后评估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观察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每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58. 79±17. 68)、(34. 56±14. 25)μmol·L-1,观察组患儿每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9. 054,P <0. 05)。2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儿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 <0. 05),2组患儿治疗后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儿治疗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痊愈51例,有效21例;对照组患儿痊愈27例,有效44例,无效1例;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4. 593,P <0. 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 39%(1/72)、5. 56%(4/72),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829,P> 0. 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快速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效改善黄疸症状,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9.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其病因、病理、手术效果与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6例OLF病例进行分析。手术方法均采用椎管后壁切除术。结果:术后40例随访1.5年以上,6例经短期观察。优20例,良17例,可5例,差4例。结论:OLF所致的脊髓病表现复杂,手术治疗必须慎重操作。手术近期效果良好。以“孤立-磨薄-分割-切除”的方法行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方法 :单侧椎板显露后行棘突基底截骨、中央椎管潜式扩大治疗 13例腰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 ,术前和术后进行腰椎功能Oswestry问卷调查和椎管直径测量。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 2~ 4年 ,腰腿痛较术前平均改善 76 %~ 74% ,术后腰椎CT显示椎管中矢径平均增加2 1.6 % (P <0 .0 5 ) ,椎管横径平均增加 18.5 % (P <0 .0 5 )。结论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具有操作简单、椎管中央和侧方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方张力带结构影响小等优点 ,术后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