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6篇
临床医学   368篇
内科学   68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723篇
综合类   732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5篇
  7篇
中国医学   29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脊髓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吴毅文 《颈腰痛杂志》2004,25(2):97-100
目的阐述早期、中期脊髓型颈椎病(CSM)可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研究1990年2001年共收治的CSM病人426例,执行严格的诊断、纳入标准,采用颈牵、推拿、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426例CSM患者的近期疗效的优良率为67.11%,好转率为97.67%,并对其中的169例进行1年至7年1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年8个月,优良率78.70%,好转率98.22%,在随访患者中有30例治疗前后颈椎MRI对比,显示15例患者颈椎间盘达到部分还纳,其余15例无明显变化,426例CSM患者中未出现1例并发症。结论非手术治疗早、中期CSM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2.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0月对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及骨赘.全部操作均在显微镜(10x)放大监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显微器械、1mm枪式椎板咬骨钳及微型刮匙配合进行。充分减压后作自体髂骨移植及钛板固定。结果:术中失血量平均每节段为80ml,术后咽喉部牵拉反应较轻.无并发症,33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改善,2例术后3个月开始改善,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病例。经12~24个月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至13.4分,平均改善率为75.6%,影像学证实减压充分。椎体间植骨均愈合良好。结论:经颈前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组织分辨能力,操作精细.手术创伤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颈椎侧块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入路椎管减压、椎板成型术的同时使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探讨和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从自2000年3月—2002年12月,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颈椎MR显示有三个节段颈椎椎间盘水平病变并有黄韧带增厚突入椎管),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加双侧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按JOA评分法评定患者手术前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男10例,女5例,随访5个月—1年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2—7天(平均3.5天)可戴颈围坐起,颈围外固定时间12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为3.5个月),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所有病人无术中血管、神经根损伤,无植骨不愈合,无内固定断裂。结论 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联合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从后方扩大椎管容积,对脊髓进行减压,辅助以侧块钢板对减压后的颈椎行即时的稳定的固定,增加后方所植髂骨的融合成功率,大大地减少颈椎术后后突畸形发生和术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颈椎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中的作用。方法 1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减压后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病例132例,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 单节段与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16例3节段病变者融合体为81.3%,内固定并发症为5/132(3.8%)。术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均获得满意重建。JOA记分平均改善率65.8%。结论 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应用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有助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15.
名老中医张天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泉阳 《中医正骨》2006,18(2):64-64
脊髓型颈椎病是骨伤科疑难病之一,由于非手术治疗一般收效徽且疗程长,牵引和按摩还有可能使症状加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又由于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患者不宜接受。张天健老师是著名的中医骨科专家,作者师承学习,受益非浅,从师2年期间,张老运用中药辨证治疗了23例症状尚轻或手术后效果不明显的脊髓型颈椎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从2002年2月~2004年1月采用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气管内插管全麻,单一节段减压范围为相应椎间盘及其相邻软骨终板、椎体后缘骨赘,两侧至椎体间关节;相邻双节段病变行椎体次全切;2例跳跃性病变者行椎体次全切 单间隙减压。减压后取自体三面皮质髂骨行椎体间植骨,减压节段以Orion、Zephir或CSLP钢板固定,1例行Syncage C椎间融合。结果本组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经对症治疗3d后症状消失。所有椎间植骨在8~16周获骨性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松动发生。神经功能改善:根据JOA评定标准,有效率100%,优良率76.9%,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上升至术后14.7分。结论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能很好地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对于增生肥厚造成颈髓压迫的后纵韧带应当予以切除。跳跃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率明显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针灸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1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对周围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5天及3个月三次检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术前下肢远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异常者占81%,于术后3个月内复查发现已明显恢复。结论:颈脊髓损伤对下肢远段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史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e myelopathy CSM)的自然史是该病在整个发病过程中,不受任何临床干预,包括各种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情况下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认为,深入了解CSM的自然史是准确评价CSAI治疗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白树风 《中国医刊》2001,36(6):56-57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5例。平均年龄 53岁。既往有颈部不适感 8例 ,上肢麻木感 7例。1 2 临床表现   1 3例均为慢性起病 ,病程平均 1 4个月。首发症状 :以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 9例 ,一侧下肢痛疼、灼热感 3例 ;双下肢夜间不适 1例。后均发展为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 ,其中 3例伴轻度排尿障碍。查体 :双上肢腱反射不对称 5例。右手尺侧肌萎缩 1例 ;双下肢肌力减退 8例 ;可见阳性病理反射 1 0例 ;1 2例均可见明显胸部感觉平面 ,其中T6 平面 8例 ;T8平面 3例 ;T4 平面 2例。1 3 辅助检查   8例患者曾拍颈椎片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