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庞洪  欧阳起 《当代医学》2013,(28):66-66
目的探讨64排128层VCT后处理技术在脊椎结核检查的应用。方法 106例脊椎结核患者进行GE 64排128层VCT扫描,经AW 4.4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处理观察椎体、椎旁及椎管的病变。结果 106例患者中椎体骨质破坏106例,死骨形成106例,椎旁脓肿75例,椎间盘破坏95例,椎体压缩椎管狭窄42例,钙化55例。结论后处理技术在显示椎体破坏方式、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范围、椎管侵犯情况方面优于常规横断位图像,在脊椎结核的诊断治疗及为临床手术提供了丰富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92.
张逢立 《吉林医学》2011,32(16):3271-3272
目的:分析和探讨CT在脊椎结核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被临床或者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①病变位置:颈椎4例,胸椎6例,腰椎22例,其中9例为胸腰段(T9~L2),6例为单椎体受累,有11例累及2个椎体,有16例累及2个以上椎体,4例椎体破坏后延侵犯附件,没有发现单独附件破坏;②椎体形态密度变化:可见压缩骨折者21例,椎体破坏严重(崩解碎裂)者4例,椎体内可见条索状或者片状死骨者11例,椎体表现为膨胀性改变13例,椎体表现为片状或者斑点状致密者12例;③椎弓根变化:椎弓根内出现片状骨质破坏者只有4例,其中呈现椎弓根骨质密度加大并且边缘不规则者2例,呈现片状低密度者1例;④椎间隙变化:椎间隙变窄者29例,没有发现显著改变者仅有3例,并且有3例患者椎体破坏之后出现碎骨片后移压迫椎管的现象。⑤椎旁软组织改变:椎体周围脓肿者18例,全部32例患者冷脓肿与周围界限非常清晰。结论:脊椎结核病变种类非常多,CT影像结果显示在显示钙化以及死骨等方面有着比较显著的敏感性,在临床实践中要与其他病变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初步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及低场MRI的图像特点,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搜集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MRI资料并回顾文献报道.结果:以下腰椎感染机会较多,以L4~5发病率最高,受累椎体多伴有明显骨质增生,反应性增生明显.结论:在低场MRI下,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鉴别诊断应包括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析一期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内固定、矫正脊髓前方畸形、脊髓减压、清除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一期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两组术前均进行14d三联化疗药物疗法,观察组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矫正脊髓前方畸形、脊髓减压、清除病灶疗法,对照组行前后路联合疗法,即后路内固定、前路清除病灶,植骨融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各手术参数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沉变化情况、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手术参数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期胸、腰椎结核进行清除病灶前方钛网支撑矫正畸形,可有效避免治疗中内固定及支撑物的并发情况,临床疗效确切,是一期胸、腰椎结核治疗的首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5.
芦慧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61-3062
目的探讨CT对脊椎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经病理学、临床检查(X线、CT、MRI)及手术等手段证实为脊椎结核患者,根据X线平片初诊部位,使用CT机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观察骨质形态变化,评价CT对不同形态骨质变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显示80例患者中57例出现骨质破坏,其余无异常;CT检查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存在骨质破坏。临床证实CT对骨质异常筛选特异性高于X线,并且对于骨质的变化类型部位显示更清晰。结论 CT诊断脊椎结核能够显示骨质变化及破坏状态,图像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全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轻微骨质变化也能够清楚显示,对于脊椎结核的鉴别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97.
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941例临床报告(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我国著名骨科专家方先之教授等1957年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上的一篇论著,全文4万余字,60余幅图片,对骨关节结核的病理变化特点,病灶清除疗法的治疗目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注意事项,髋关节结核、脊椎结核、膝关节结核、肘关节结核、单纯海绵骨结核、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的处理原则和技术要点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对不同部位骨关节结核的治疗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在这里节选其中“讨论与总结”部分呈现给读者。本文所总结和探讨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重要了,但通篇文字所折射出的严谨、客观、求是的科学态度仍具有现实意义,相信读者读罢该文也会有所感悟。我们在“史海撷萃”栏目中节选刊登老一辈外科学者早年的部分著述,重温、再现外科界前辈的学术风采和卓越成就,根本目的在于学习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激励我们以更大的热情开展学术研究,推动我国外科事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回顾脊椎结核的X线诊断及提高脊椎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结合临床采用X线摄影术,拍正侧位片及复查片,并根据其病变表现总结分型。结果18例中,(1)骨质破坏18例,其中边缘型11例、中心型4例、韧带下型2例,附件型1例;(2)脊椎变形8例;(3)椎间隙狭窄12例;(4)椎间隙增宽3例;(5)椎体楔形变11例;(6)寒性脓肿形成2例;(7)骨桥及新骨形成4例。结论:分析脊椎结核的X线表现,脊椎间隙增宽,是有助于诊断脊椎结核病变的早期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100.
成人脊椎结核的不典型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成人脊椎结核的不典型MRI表现.评价MRI对其病理特征的显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的MRI表现.其中12例经病理证实,5例经抗结核治疗证实,结合X线平片、CT,分析椎体、椎间盘、椎体周围软组织、椎管内硬膜外腔的形态、结构、MR信号变化及Gd DTPA增强后的强化形式。结果:共39个病椎,其中13个虫蚀状骨质破坏,39个椎体骨炎;17例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并椎旁、椎前脓肿7例;T2WI病椎椎间盘邻近破坏终板裂隙状高信号8个,Gd-DTPA增强表现为裂隙状强化;病椎后硬膜外脓肿8例,Gd-DTPA增强后脓肿壁、后纵韧带线样强化。结论:椎体骨炎、病椎虫蚀状骨质破坏、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T2WI椎间盘邻近破坏终板裂隙状高信号、病椎后硬膜外脓肿、Gd-DTPA增强检查椎体的环状或结节状、椎间盘裂隙状、后纵韧带线状强化等是AATS富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能较好地显示AATS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