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99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40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759篇
预防医学   16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72篇
  3篇
中国医学   45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刁同进  赵晓东 《肝脏》2014,(3):170-172,192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肝胆胰十二指肠疾病患者 ERCP术后的临床资料。熊去氧胆酸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常规护肝治疗+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剂量为500 mg,2次/d口服,疗程28 d。对照组32例采用基础治疗+常规护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7、14、28天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药物不良反应及有效率等。结果 ERCP 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熊去氧胆酸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熊去氧胆酸的30例患者中有7例轻度不适的药物反应,可能无关者3例,无关者3例,无法判断1例;无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其药效安全可靠。熊去氧胆酸组30例中,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6.7%;对照组32例中,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对 ERCP 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价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预防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6 年3 月—2016 年6 月于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305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 对照组。试验组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1 粒/ 次,3 次/d ;对照组应用安慰剂胶囊1 粒/ 次,3 次/d。对两 组患者腹部B 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服药6 个月时 总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 <0.05),试验组术后1 和2 年总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服药前和服药3、 6 个月后的肝功能、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服药前后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服药前和服药3、6 个月后的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 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共3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0.98%。结论 牛磺熊去 氧胆酸是预防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索胆汁酸牛磺石胆酸或鹅去氧胆酸对小鼠下丘脑GT1-7细胞食欲抑制信号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 将实验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样本。空白对照组:仅给予含10%胎牛血清高糖培养基培养GT1-7细胞。胆汁酸牛磺石胆酸处理组:分别采用10 nmol/L,100 nmol/L,1 μmol/L和10 μmol/L浓度的胆汁酸牛磺石胆酸处理GT1-7细胞12、24和48 h。鹅去氧胆酸处理组:分别采用10 nmol/L,100 nmol/L,1 μmol/L和10 μmol/L浓度的鹅去氧胆酸处理GT1-7细胞12、24和48 h。采用Real-time PCR 检测GT1-7细胞食欲抑制信号肽阿黑皮素原(POMC)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POMC剪切产物抑制食欲肽α-促黑素细胞激素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和法呢醇X受体表达以及磷酸化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蛋白表达量。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下丘脑神经元GT1-7细胞能表达TGR5和FXR两种胆汁酸受体,且表达量受胆汁酸调节。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10 μmol/L tLCA或鹅去氧胆酸处理GT1-7细胞24 h后POMC mRNA表达水平上升,ElISA结果也发现10 μmol/L 胆汁酸牛磺石胆酸或鹅去氧胆酸处理GT1-7细胞24 h后具有抑制食欲作用的POMC衍生肽[α]-MSH释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胆汁酸处理可上调GT1-7细胞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且调控STAT3信号通路的SOCS3蛋白表达也有增加。结论 胆汁酸牛磺石胆酸或鹅去氧胆酸通过GT1-7细胞胆汁酸受体TGR5和FXR促进POMC mRNA表达,增加[α]-促黑素细胞激素水平,提示胆汁酸具有通过抑制食欲信号肽表达调节食欲的潜在作用,该作用是通过p-AKT和p-STAT3 -SOCS3 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7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23-125+封三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炎症水平的改善及内镜下征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具有典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用药,即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消化道症状的改善、内镜下的疗效。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6.20%)优于对照组(8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消化道症状积分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在内镜检查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较常规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改善炎症水平和内镜下征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DOC)对肠道息肉恶变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4周龄Apcmin/+小鼠(该小鼠可自发形成肠道腺瘤)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饮用水)及DOC组(含0.2%DOC饮用水),12周后处死,观察各组小鼠肠道息肉数目、大小及分布。HE染色评价息肉病理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标记物(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Wnt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DOC组肠道息肉总数较对照组增加165%(57.00±3.07 vs 21.50±4.69,P0.001),其中小肠中段和远段的息肉数量分别增加了153%和371%。DOC组小肠息肉大、中、小直径(2 mm、1~2 mm和1mm)息肉数量与对照组对比分别增加89%(10.38±4.41 vs 5.50±2.93,P0.05)、295%(30.62±7.73 vs 7.75±4.59,P0.001)和112%(13.50±5.78 vs 6.38±2.45,P0.01)。HE染色示DOC组75%远段小肠和近段结肠发生黏膜内癌,余25%为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而对照组仅为腺瘤未见癌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DOC组PCNA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81%(90.83±2.60 vs50.10±4.51,P0.001),β-catenin由胞膜向胞质和胞核移位,cyclin D1胞核内表达增加(β-catenin:87.75±4.35 vs 56.30±4.29,P0.001;cyclin D1:71.93±4.01 vs 35.40±3.02,P0.001)。结论 DOC可能通过干预Wnt通路促进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细胞增殖,促使肠道腺瘤发展成为肠癌。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3例PB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对照组单独给予UDCA;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患者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Bil、AST、ALT、γ-GGT、AL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为60.8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2,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均显著降低,其中治疗组各免疫指标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Ⅱ、Ⅲ期PBC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考虑作为PBC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7.
78.
【据《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9年11月报道】题:IgM反应是熊去氧胆酸和苯扎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作者Takano K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UDCA)不敏感,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苯扎贝特可作为这些患者的二线药物选择。该研究旨在评价UDCA联合苯扎贝特治疗UDCA难治性PBC的远期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日益剧增,若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无法及时调整,且临床尚缺乏有效的药物,使得NAFLD的治疗差强人意。法尼醇X受体(FXR)作为胆汁酸的主要受体,通过参与糖、脂代谢来影响NAFLD,而肠道FXR(iFXR)具有局限作用于肠道的优势,可避免全身释放所带来的副作用,在NAFLD的治疗上具有潜在的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综述了近年来iFXR在NAFLD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铝碳酸镁、促胃肠动力药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64例PBRG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铝碳酸镁、莫沙必利治疗PBRG可改善症状、体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