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99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40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759篇
预防医学   16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72篇
  3篇
中国医学   45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中国药房》2015,(26):3687-3689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S-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妊娠期轻度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选取妊娠期轻度ICP患者2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107例)和单药组(106例)。联合组患者采用UDCA联合SAMe治疗,单药组采用UDC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妊娠结局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汁酸、肝胆酸、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检测值较治疗前均降低,联合组降低较单药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瘙痒控制时间[(3.8±1.4)d]短于单药组[(5.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联合组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低于单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药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羊水污染率、剖宫产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早产率为11.22%,显著低于单药组的2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DCA联合SAMe治疗ICP患者较单用UDCA治疗能够更及时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尽快恢复实验室指标,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总结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缺陷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基因检测确诊的10例NTCP缺陷病患儿(年龄<18岁),分析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家族史和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病情转归、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嗜肝病毒、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结果 10例患儿生长发育均正常,其中男8例,女2例;确诊年龄3~37个月。首次就诊病因包括新生儿黄疸延长(5/10,50%)、转氨酶升高(2/10,20%)、体检(2/10,20%)和肺炎(1/10,10%)。所有患儿确诊时血清TBA水平均明显升高;ALT、AST水平升高2例;TBil水平升高1例,且以DBil水平升高为主(DBil/TBil>50%)。经第二代基因测序,10例患儿均为SLC10A1基因纯合突变:c.800C>T(p.Ser267Phe, chr14∶70245193)。结论 尽管NTCP缺乏症往往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儿早期可表现为婴儿胆汁淤积症,对于显著而持续的高胆汁酸血症,且血清总TBA水平与其他肝功能指...  相似文献   
63.
黄疸俗称黄病,患者一般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患者体内肝细胞功能下降,导致部分胆红素不能在肝脏转化,滞留在血液中,造成胆红素增多,并且随着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发展,假小叶的形成,不仅使肝内毛细胆管发生变形、扭曲及其结构发生破坏,造成胆汁在肝内淤积,胆红素持续不退,高浓度胆酸及胆红素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而且更进一步影响肝功能,从而成为临床治疗难症之一,尤其是肝硬化黄疸[1]。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强肝软坚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57只,以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硬化模型,并设普萘洛尔对照,观察各组大鼠门脉压力、脾指数、门脉血甘胆酸(CGA)、胰高糖素(PG)的变化。[结果]中药组门脉压力、脾指数、CGA及PG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肝软坚方可降低异常升高的门静脉压力、改善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门脉血中CGA、PG而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奇静脉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万安县中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新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胃痛、胃胀、恶心及嗳气)评分、胆汁反流情况(24 h胆汁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时间超过5 min次数),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胃痛、胃胀、恶心、嗳气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 h胆汁反流次数、反流时间超过5 min次数少于对照组,最长反流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胆汁反流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CG、TBA联合AFP和PIVKA-Ⅱ检测在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模型,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患者60例(肝炎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肝硬化代偿组36例)、(肝硬化失代偿组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进行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乏Ⅱ诱导蛋白(PIVKA-Ⅱ)等肝病生物学指标水平测定,比较各指标水平在肝脏疾病中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比较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效能.结果 肝癌组的AFP、PIVKA-II、CG和TBA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硬化代偿组的AFP、PIVKA-II、CG和TBA水平均低于肝硬化失代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G诊断早期肝硬化的AUC最大;AFP鉴别肝硬化代偿期与肝硬化非代偿期及肝炎的AUC最大;PIVKA-II鉴别肝硬化失代偿期和肝癌的AUC最大.四项指标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的AUC最高为0.974,灵敏度(98.3%)和特异性(91.7%)高于其他单一指标;四项指标联合鉴别肝硬化代偿期与肝硬化非代偿期的特异性最高为88.9%;AFP+PIVKA-II联合鉴别肝硬化失代偿期和肝癌的灵敏度最高为100%;AFP+CG联合检测鉴别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炎的特异性最高为95.0%.结论 CG、TBA、AFP和PIVKA-Ⅱ检测在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对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讨联用熊去氧胆酸+茵栀黄口服液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妇产科诊治的118例ICP病人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这些病人列入联合组、单一组,各组59例,两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此前提下,单一组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联合组予以熊去氧胆酸+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比两组病人疗效、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联合组病人的临床总有效率(96.61%)显著高于单一组(76.27%),P<0.05。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组病人的TBA、ALT、AST、TB水平都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体质量、产妇产后24h出血量等指标都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将熊去氧胆酸和茵栀黄口服液共同用于ICP病人治疗中,能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有助于减轻肝功能损伤,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积极作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选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0例,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肝脾CT比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脾CT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提高肝脾CT比值。  相似文献   
70.
周庆  张久亮  王奕 《骨科》2015,34(4):467-470
目的研究新型化合物鹅去氧胆酸浙贝乙素酯(CDCA-Ver)对H22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采用鼠系肝癌细胞H22造荷瘤模型,将H22荷瘤小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CDCA-Ver腹腔注射组和CDCA-Ver静脉注射组。模型对照组按每日10 mL·kg-1无菌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1次,CTX组按每日2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1次,CDCA-Ver腹腔注射组每日按2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1次,CDCA-Ver静脉注射组每日按20 mg·kg-1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1次。接种24 h后给药,给药量为0.1 mL·(10 g)-1,连续给药10 d。以CTX为阳性对照药,考察CDCA-Ver(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对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评价CDCA-Ver对荷瘤小鼠的免疫脏器指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的影响,采用组织病理学切片法研究CDCA-Ver对荷瘤小鼠瘤块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影响。结果CDCA-Ver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腹腔注射20 mg·kg-1剂量CDCA-Ver抑瘤率达48.3%,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X组作用相当。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DCA-Ver腹腔注射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CTX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表明CDCA-Ver发挥体内抗肿瘤作用不会降低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组织病理学结果也证实CDCA-Ver具有体内抗肿瘤作用。结论CDCA-Ver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