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99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40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759篇
预防医学   16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72篇
  3篇
中国医学   45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肝病,但是目前无批准上市治疗NAFLD的药物。近年来,NAFLD被认为是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其发病机制与胆汁酸代谢的改变有关。奥贝胆酸是一种半合成的胆汁酸,同时也是一种强效且具有高选择性的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和脂肪酸转运蛋白5(FATP5)的强效抑制剂。目前,与高剂量熊去氧胆酸(UDCA)和其他胆汁酸药物治疗NAFLD相比,小剂量奥贝胆酸在治疗NAFLD中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86例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空腹1h胃液三羟胆酸含量、游离酸测定,研究三羟胆酸与萎缩性胃炎(CAG)、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结果表明:CAG组三羟胆酸含量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CSG)及对照组,尤以CAG伴结肠型肠化、不典型增生者含量最高,而游离酸值最低。胃粘膜活检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以CAG组明显(55.2%)。提示胆汁酸浓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性质密切相关,胆汁返流致胃酸过少继发细菌感染,是促使CAG、胃癌前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胃游离酸检测与胃腺体受损程度不平行,但测定空腹胃游离酸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马洪波 《药物与人》2014,(10):217-218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药物性肝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12~15mg·kg—1·d1,口服分三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监测治疗前,2周、4周肝功能变化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病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系统评价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腺苷蛋氨酸(SAMe)与单用UDCA对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生化指标及瘙痒症状的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2003年至今维普、万方、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美国国立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等,查找关于UDCA联合SAMe与单用UDCA治疗ICP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后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单用UDCA相比,UDCA联合SAMe改善孕妇瘙瘁症状明显,降低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效果显著。结论UDCA联合SAMe治疗ICP在改善孕妇瘙痒症状和血清生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单用UDCA。  相似文献   
105.
摘 要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联合甘草酸二铵、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淤胆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方法: 150例淤胆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等指标变化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AKP、GGT等指标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茵陈蒿汤加减联合甘草酸二铵、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淤胆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6.
107.
<正>【据《J Hepatol》2014年2月报道】题:优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危险分层:AST/PLT比值指数(APRI)不依赖于熊去氧胆酸(UDCA)的生化应答可以单独预测PBC的预后(作者Trivedi PJ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结局可以通过其对熊去氧胆酸(UDCA)的生化反应来预测,这样的分层不足以解释肝硬化/门脉高压以及与不良事件相关的已知因素。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Trivedi PJ等采用队列研究评估伯明翰大学肝病中心的386例PBC患者(推导队列),  相似文献   
108.
《中南药学》2019,(6):880-88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猪胆粉中4种结合型胆酸含量的方法并研究其特征图谱。方法采用Thermo 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Ultimate 3000可变波长检测器,Acclaim 120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流动相为乙腈-0.03 mol·L-1磷酸二氢钠(磷酸调pH=4.4),梯度洗脱。结果牛磺猪去氧胆酸、甘氨猪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和甘氨鹅去氧胆酸钠盐在0.01~0.5 m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95%~105%。使用该方法分析12批样品,确定了7个共有峰,从而建立了猪胆粉中结合型胆酸的HPLC特征图谱。结论该方法简便合理,可作为猪胆粉的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估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与甘胆酸(cholylglycine,CG)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a of pregnany, ICP)的诊断能力。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自 建库至2020 年2 月的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运用诊断精确性研究的质量鉴定标准(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2, QUADAS-2)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判断总胆汁酸与甘胆酸的诊断能力。结果 共纳入8 项研究总胆汁酸、甘胆酸诊断妊娠期肝内 胆汁淤积症的灵敏度分别为 0.81(95%CI:0.72~0.88) 和0.93(95%CI:0.9~0.95);特异度依次为0.93(95%CI:0.87~0.97) 和0.97(95%CI:0.91~0.99);AUC 分别为0.93(95%CI:0.90~0.95) 和0.96(95%CI:0.94~0.98)。结论 总胆汁酸和甘 胆酸均是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有效指标,且甘胆酸的诊断能力高于总胆汁酸。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二者与熊去氧胆酸(UDCA)短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PB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80例。收集PBC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样本中Nrf2及HO-1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检测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进一步分析UDCA治疗前后PBC患者血清中Nrf2、HO-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PBC患者血清Nrf2、HO-1含量分别为(626.07±103.95)U/L、(16.62±5.06)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分别为(164.45±35.12)U/L、(11.74±2.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UDCA治疗后1个月PBC患者血清中Nrf2[(754.30±104.36)U/L]、HO-1[(22.60±5.51)U/L]含量显著增加(P均<0.001),肝功能各项指标也得到改善(P均<0.001)。患者治疗前血清中Nrf2水平(r=0.751,P=0.012)、HO-1水平(r=0.621,P=0.038)与治疗效果均呈正相关。以治疗前Nrf2=586.17 U/L作为阈值,预测的UDCA短期疗效的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7.5%,曲线下面积为0.824(P<0.05);以治疗前HO-1=14.92 U/L作为阈值,预测的UDCA短期疗效的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75.0%,曲线下面积为0.861(P<0.05)。结论Nrf2、HO-1在PBC患者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血清中的基线水平及动态变化同UDCA疗效相关,可以提示PBC患者对UDCA短期治疗的应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