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475篇 |
免费 | 1807篇 |
国内免费 | 16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篇 |
儿科学 | 211篇 |
妇产科学 | 131篇 |
基础医学 | 934篇 |
口腔科学 | 121篇 |
临床医学 | 3301篇 |
内科学 | 3727篇 |
皮肤病学 | 292篇 |
神经病学 | 633篇 |
特种医学 | 66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7篇 |
外科学 | 1635篇 |
综合类 | 10053篇 |
预防医学 | 2078篇 |
眼科学 | 212篇 |
药学 | 11526篇 |
83篇 | |
中国医学 | 3139篇 |
肿瘤学 | 10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9篇 |
2023年 | 697篇 |
2022年 | 877篇 |
2021年 | 1279篇 |
2020年 | 859篇 |
2019年 | 865篇 |
2018年 | 497篇 |
2017年 | 899篇 |
2016年 | 1005篇 |
2015年 | 1114篇 |
2014年 | 1942篇 |
2013年 | 1809篇 |
2012年 | 2516篇 |
2011年 | 2625篇 |
2010年 | 2302篇 |
2009年 | 2172篇 |
2008年 | 2430篇 |
2007年 | 2090篇 |
2006年 | 1907篇 |
2005年 | 1807篇 |
2004年 | 1527篇 |
2003年 | 1480篇 |
2002年 | 1188篇 |
2001年 | 1038篇 |
2000年 | 781篇 |
1999年 | 585篇 |
1998年 | 500篇 |
1997年 | 468篇 |
1996年 | 445篇 |
1995年 | 366篇 |
1994年 | 288篇 |
1993年 | 240篇 |
1992年 | 217篇 |
1991年 | 230篇 |
1990年 | 194篇 |
1989年 | 170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73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系统评价十一酸睾酮+PDE5(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Embase、Ovid、Cochrane等数据库,搜索建库至2020年5月发表的所有关于十一酸睾酮联合PDE5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文献.采用Rev Man ... 相似文献
992.
追踪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在临床诊断和评估过敏原免疫治疗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综述了羧基荧光素琥珀碱亚胺酯连续稀释法、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法、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和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等过敏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选择和发展合适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佛波酯(PMA)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αβ+CD4-CD8-T细胞(DNT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及检测方法的探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在激活前后对细胞进行TCRαβ、CD4和CD8荧光单抗标记,流式细胞术计数DNT细胞。结果 A方法(先激活,再标记),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分子显著下调,DNT细胞与TCRαβ+CD4+CD8+T细胞、TCRαβ-CD4-CD8-T细胞和TCRαβ-CD4+CD8+T细胞间无法设门,与正常对照比较,DNT细胞计数显著增加;B方法(先标记,再激活),DNT细胞与其他细胞群设门清晰,与正常对照比较,对DNT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C方法(先标记,再联合激活),DNT细胞检测结果与B方法相同。结论采用A方法(常规方法),不能对活化后的DNT细胞进行准确计数;采用B和C方法(改进方法),可以对活化后的DNT细胞进行准确计数,避免了磁珠或(和)流式分选,为其计数和表面抗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全麻 硬膜外复合麻醉具有抑制应激反应、减少药物用量、术毕清醒拔管快、便于术后镇痛治疗等优点。琥珀胆碱常用于全麻诱导 ,因升高血清钾浓度而被禁用或慎用[1] 。为此 ,我们对琥珀胆碱在全麻 硬膜外复合麻醉与常规全麻下 ,对血清钾浓度的增幅进行了初步比较 ,结果发现琥珀胆碱引起血清钾浓度的增高幅度以全麻 硬膜外复合麻醉组为显著。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腹部手术 36例 ,ASA分级 1~ 2级。随机分为全麻 硬膜外复合麻醉组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4 5 4 5± 10 31岁 ,体重 5 7 5 6± 6 82kg常规全麻组 :男 12例 ,女 7例 ;…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麻醉诱导结束后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及氟比洛芬酯0.5 mg/kg(D1组)、1.0 mg/kg(D2组)、1.5 mg/kg(D3组),每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病人术后疼痛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D1组、D2组和D3组术后24 h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2 h(P<0.01).术后2、12、24 h,D1组、D2组和D3组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1组、D2组和D3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3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影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氟比洛芬酯1.5 mg/kg能更显著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状态,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围术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能否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入选60位在全麻下行乳房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前1 d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所有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患者被随机均分为F组和对照组, 切皮前15 min和6 h后分别给予F组氟比洛芬酯50 mg静脉注射, 对照组脂肪乳剂5 mL静脉注射。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术前、术后4 h和24 h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PGE2和TNF-α的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2, 6, 12, 24和48 h疼痛的数字等级评分(NRS)、芬太尼的剂量和不良反应。电话随访术后2至12个月期间疼痛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结果: 术后2, 4, 6, 12个月时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3%, 20%, 15%, 10%, 平均疼痛强度分别为0.77, 0.57, 0.28, 0.18。F组术后2, 4, 6和12个月时疼痛的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7.758, P=0.007), F组术后2, 4和6个月时疼痛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个月时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4 h和24 h两组患者血浆TNF-α的浓度无差异(F=0.530, P=0.470), 但F组血浆PGE2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F=5.646, P=0.021)。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异常出血、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减退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围术期100 mg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997.
背景:已证实青蒿琥酯具有抗风湿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实验兔模型,造模诱发第1天,青蒿琥酯组按20 mg/(kg•d)灌服青蒿琥酯7 d,羟氯喹组按5 mg/(kg•d)灌服羟氯喹7 d,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3 mL/d。另取10只未经干预的大耳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造模结束时及给药5周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关节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青蒿琥酯组、羟氯喹组关节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关节液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且青蒿琥酯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羟氯喹组(P < 0.05)。提示青蒿琥酯可能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而产生免疫调节作用,其抗炎疗效优于羟氯喹。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脑磁共振波谱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损
害的关系。方法 将2016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收治的120 例BD 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Ⅱ期(n=28)、Ⅲ期
(n=47)、Ⅳ期(n=45),选取30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认知功能成套测试(MCCB)评定认知功能,BD
患者采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技术测定额叶、基底节、小脑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N-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计算NAA/Cr、Cho/Cr 值,分析脑生化代谢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1)除
韦氏记忆量表(WMS-Ⅲ)外,不同临床分期BD患者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 0.05),随临床分期的
上升,各评分降低,Ⅳ期<Ⅲ期<Ⅱ期(P<0.05);(2)不同分期BD患者额叶左侧NAA/Cr、左右侧Cho/Cr、
基底节左右侧NAA/Cr、左侧Cho/Cr、小脑区左右侧NAA/Cr及Cho/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Ⅳ期组额叶左侧NAA/Cr 及基底节右侧Cho/Cr低于Ⅲ期、Ⅱ期组(P< 0.05),Ⅲ期低于Ⅱ期组(P <0.05);
(3)额叶左侧NAA/Cr及基底节区右侧Cho/Cr与BVMT-R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BD 不同分期患
者均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受损,伴额叶左侧NAA/Cr、基底节区右侧Cho/Cr 脑生化代谢异常,且与认知功
能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