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539篇
  免费   26776篇
  国内免费   18134篇
耳鼻咽喉   7496篇
儿科学   2120篇
妇产科学   5089篇
基础医学   21188篇
口腔科学   4055篇
临床医学   60965篇
内科学   29823篇
皮肤病学   2066篇
神经病学   5033篇
特种医学   188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2篇
外科学   44161篇
综合类   111413篇
预防医学   20332篇
眼科学   2439篇
药学   36959篇
  471篇
中国医学   17109篇
肿瘤学   77287篇
  2024年   2204篇
  2023年   8727篇
  2022年   8109篇
  2021年   9755篇
  2020年   8844篇
  2019年   9193篇
  2018年   5194篇
  2017年   8107篇
  2016年   9802篇
  2015年   10600篇
  2014年   16664篇
  2013年   17220篇
  2012年   23628篇
  2011年   25714篇
  2010年   24983篇
  2009年   25593篇
  2008年   26674篇
  2007年   24630篇
  2006年   22912篇
  2005年   23369篇
  2004年   20429篇
  2003年   15835篇
  2002年   14575篇
  2001年   14702篇
  2000年   12238篇
  1999年   11200篇
  1998年   11082篇
  1997年   11572篇
  1996年   10300篇
  1995年   8382篇
  1994年   7178篇
  1993年   5100篇
  1992年   4582篇
  1991年   3313篇
  1990年   2050篇
  1989年   1796篇
  1988年   377篇
  1987年   321篇
  1986年   230篇
  1985年   157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8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图像与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FFA、ICGA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15例,其中10例摘除眼球做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两种造影图像及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FFA早期肿瘤处呈弱荧光,晚期呈斑驳状荧光。肿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12例、视网膜出现荧光亮点5例,仅3例(20%)可见瘤体血管。ICGA检查有9例(60%)肿瘤不显荧光或晚期呈弱荧光,8例(53%)可见瘤体血管。病理组织学改变:10例瘤细胞内外均有不等量的色素呈团块状及索条状,8例瘤体内显示大量血管,肿瘤毛细血管扩张及视网膜囊样变性区形成各6例。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主要FFA、ICGA图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相符。了解这些特征性改变有助于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脑膜瘤1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昏迷 1 例,新出现暂时性颅神经障碍3例,无脑脊液漏发生.结论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岩斜区,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是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较佳入路,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993.
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5岁左右,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大量资料证实,结肠癌发病除与遗传、常食高脂、高蛋白、低纤维、油炸、煎烤食品以及大肠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外。还有一些人们鲜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4.
肿瘤病人与一般人群(包括健康和亚健康)一样,可以进补,且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补,忌暴饮暴食式进补。在进补之前,先弄清楚"补"的含义。  相似文献   
995.
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明贵 《西部中医药》2009,22(7):79-80,F0003
概述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以及测评应用状况,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评在基础研究及临床中的应用,以及我国QOL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996.
<正>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膀胱癌67例,除3例未手术,8例行全膀胱切除,13例行部分膀胱切除外,余43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术后分别选用鸦胆子油乳和卡介苗膀胱灌注,现将用药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以探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病例] 男,26岁.7年前为预防乙肝行左三角肌下缘接种乙肝疫苗,次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发热、胀痛,1个月后发现注射部位皮下小结节,约蚕豆大小,未重视,继续按疗程接种,皮下结节渐增大,近2个月内生长速度骤增,未行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6例乳腺癌、28例乳腺良性肿瘤、37例癌旁乳腺组织和29组腋窝转移淋巴结中OPN的表达,分析OPN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4.83)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1.86)和乳腺良性肿瘤(2.18)(P<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乳腺癌原发病灶与相应的腋窝转移淋巴结之间OP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3)。乳腺癌c erbB 2阳性表达组OPN表达水平(5.22)高于c erbB 2阴性组(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乳腺癌OPN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数量、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以及TNM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8)。结论:OPN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足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被覆于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or basementmembrane,GBM)外侧,与GBM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足细胞是避免机体蛋白质丢失的最后一道屏障,足细胞损伤或丢失可导致大量蛋白尿及肾小球硬化。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足细胞被认为是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程中的关键细胞之一。本文就足细胞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RANTES促进小鼠外周血Des前体细胞动员及DCs疫苗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C57BL/6J(B6)小鼠静脉注射RANTES,不同时间间隔(0、4、8、16、24、48、72 h)采集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s),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F4/80-B220-CD11c+细胞并其进行检测.反复冻融法制备结肠癌可溶性抗原,将其与RANTES动员的DCs共同培养,制备成DCs疫苗以激活T细胞,MTT法检测活化的T细胞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γ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的分泌情况.结果 B6小鼠外周血中F4/80-B220-CD11c+细胞数量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大约在24 h达到高峰,占PBMNCs(13.45±1.25)%.新鲜分离的F4/80-B220-CD11c+细胞为DCs前体细胞.负载结肠癌抗原的DCs激活的T细胞表现出对结肠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产生高水平的IFNγ(1595.00±38.03)ng/L,而对B16黑色素瘤细胞没有杀伤作用,不产生高水平的IFNγ(175.44±6.55)ng/L.结论 RANTES动员的DCs在体外可以诱导出针对结肠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