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425篇
  免费   12744篇
  国内免费   9825篇
耳鼻咽喉   1131篇
儿科学   3483篇
妇产科学   1830篇
基础医学   14855篇
口腔科学   2920篇
临床医学   34703篇
内科学   24408篇
皮肤病学   2741篇
神经病学   5805篇
特种医学   67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7篇
外科学   18636篇
综合类   75176篇
预防医学   16097篇
眼科学   1830篇
药学   28641篇
  448篇
中国医学   30470篇
肿瘤学   7868篇
  2024年   2402篇
  2023年   7675篇
  2022年   8794篇
  2021年   9701篇
  2020年   7433篇
  2019年   7377篇
  2018年   3535篇
  2017年   6129篇
  2016年   6752篇
  2015年   7544篇
  2014年   12098篇
  2013年   11992篇
  2012年   15385篇
  2011年   16579篇
  2010年   15029篇
  2009年   14536篇
  2008年   15724篇
  2007年   14008篇
  2006年   12857篇
  2005年   13106篇
  2004年   11278篇
  2003年   10366篇
  2002年   8599篇
  2001年   7629篇
  2000年   5793篇
  1999年   4597篇
  1998年   3853篇
  1997年   3332篇
  1996年   3000篇
  1995年   2417篇
  1994年   1841篇
  1993年   1445篇
  1992年   1296篇
  1991年   1164篇
  1990年   1001篇
  1989年   965篇
  1988年   253篇
  1987年   183篇
  1986年   142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舒  秦永文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28-3729
生物治疗已成为当前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一个研究热点。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angiopoietin-related protein,ARP)家族是最新发现的一族促血管生长因子,自1999年以来,先后发现了该家族的6个成员,其中5个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关。ARP1能促进体外血管生成,并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功能;ARP2能在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分化;ARP3可能通过肝脏和脂肪细胞间的激素途径押制脂蛋白脂肪酶。从而促进脂肪分解,提高极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的水平,因此,行ARP3基因突变是治疗冠状动脉索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的一个新方向;另外,它还能与整合素αvβ3连接从而促进血管生成;ARP4是肾细胞癌(Rcc)的标志,测定血浆ARP4水平可以作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标志,对于不能行放疗和化疗的肾脏Rcc患,行ARP4基因突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治疗目标;其次,它还能应用于冠状动脉索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的治疗;它亦能保护内皮细胞免于凋亡;对于ARP5的功能及其有关机制,国内外尚在研究之中,但根据其相应的结构来推测,它能促进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4例U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1和CRP水平的变化,并与22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UAP患者血清sICAM-1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治疗后sICAM-1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CRP、sICAM-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CHD)的发病过程,血清sICAM-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993.
臀肌挛缩症体征与解剖及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臀肌挛缩症(GMC)体征形成的解剖及病理变化基础,从而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0例120侧患者臀肌挛缩病变范围对所产生体征的影响,并从解剖擘角度对治疗结果进行因果分析.结果:GMC的各挛缩组织均对大转子运动中的阻力产生决定性影响.根据挛缩病变范围可分为A.B、C三型7个亚型。结论:GMC体征形成的核心是挛缩组织对大转子外移及旋转前后移运动的阻挡.  相似文献   
994.
患者,男,4 1岁。因腰骶部疼痛2 + 年。伴双下肢麻木2 + 月。无大小便失禁,无双下肢活动受限,无外伤史。应用理疗、封闭后稍缓解。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L5~S1椎旁压痛并放射致双下肢麻木,双侧直腿抬高试验5 0°,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双拇背伸肌力减弱,鞍区感觉无减退。CT示: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手术中行硬膜外麻醉(L1,2 )。术中见L5~S1黄韧带增厚,L5硬膜下中间有一1.5cm×2 .0cm圆形突出物,压迫硬脊膜,手术切除突出髓核,神经根管扩大,硬膜及神经根充分减压。术后1天出现双下肢肌力Ⅱ级、大小便失禁、肛门括约肌松弛,鞍区及双…  相似文献   
995.
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正常脑血管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多种缝隙连接蛋白在大白兔基底动脉的表达。结果:(1)RT—PCR发现大白兔基底动脉血管组织中至少存在Xx45、Cx43、Cx40和Cx37四种缝隙连接蛋白mRNA表达;(2)免疫组化证实Cx45和Cx43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间末见Cx45和Cx43的染色。结论:大白兔基底动脉血管组织存在丰富的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与体内其它弹力血管相比,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模式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96.
小儿疳症是由脾胃运化不健所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即现代医学的“营养不良”、“单纯性消化不良”及“小儿结核”。本病多见1~5岁的儿童,由于哺乳不足,饥饿不匀,食物不洁感染虫卵、慢性泻疳或热病伤津所致。本病以消瘦、面黄、发枯、腹胀、大便不调,精力不佳,烦躁为其主要症状,由气血生化不足、营养不全、形体不充,后期腹胃俱虚,导致五脏皆虚为其病机。笔者从2002年至今,采用捏脊疗治为主治小儿疳症36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7.
<正> 利凡诺法分离血浆蛋白的工艺,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生产过程不易被细菌污染等优点,在我国广泛地使用。很多研究者对该法分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其工艺日趋完善。但有时也会遇到诸如离心困难和离心液混浊等问题。下面将主要报道追加利凡诺成功地解决了  相似文献   
998.
明伟  张德纯 《四川医学》2003,24(3):249-250
目的 探讨腰推间盘突出症伴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 1998年至2001年收治5例,均经手术治疗证实,对其临床表现、影保像学检查、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术后腰腿痛均立即消失。随访6个月至2年,疗效评定优5例。结论 根据临床特征、MRI检查,方可明确诊断。确诊后应手术治疗。先行神经鞘瘤摘除,再摘除突出的腰推间盘髓核。  相似文献   
999.
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0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在临床工作中 ,共收治门脉高压症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 6 6例 ,经腹行门 -奇静脉断流术 32例 ,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5 8岁 ,平均 43岁。 16例为首次出血 ,12例以往有 2次以上出血 ,4例曾有 3次出血史。按child分级 ,A级 13例 (40 .6 % ) ,B级 12例 (37.5 % ) ,C级 7例 (2 1.9% ) ,全组病例均为第一次手术 ,肝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硬化。1.2. 手术方式 本组 32例中 ,急诊手术 10例 ,择期手术 2 2例 ,全部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近几年来发表的与铁稳态有关的生物分子的研究文献 ,将这些生物分子根据其与铁的吸收、转运、储存以及对铁稳态的监控调节等方面的关系 ,对这些生物分子进行了分类。特别是对细胞膜载体、运铁蛋白受体、铁调蛋白及铁反应元件等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