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0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94篇 |
内科学 | 62篇 |
特种医学 | 39篇 |
外科学 | 108篇 |
综合类 | 185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药学 | 4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小儿肝包虫病的新途径。方法:对在河南省发现的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生活在疫区与牲畜有密切接触史(河南籍2例。其祖父及父亲有同样生活史)。28例嗜酸细胞均明显升高,血沉明显增快。血清蛋白纸上电泳检查25例,白蛋白、β球蛋白降低者分别为21例和16例,γ、α1、α2球蛋白均升高者16例。X线腹部平片检查28例,显示细丝环状钙化影16例,弥漫性丛点状钙化影4例,隐约可见半月形钙化影8例。腹部肝区CT扫描11例与X线腹部平片检查结果相符(更清晰)。分别误诊为肝脓肿、慢性肝炎、肝癌和肝结核共12例,时间达4个月~3a。结果:2例晚期患者自动出院后死亡。经手术辅佐药物治疗的26例,治愈22例,死亡4例。结论:小儿肝包虫病的早期诊断新途径是(1)X线腹部平片或CT显示特殊钙化影者;(2)来自疫区与牲畜有密切接触史;(3)血嗜酸细胞明显升高(排除其他寄生虫病);(4)血沉增快(排除其他疾病);(5)血清蛋白纸上电泳白蛋白和β球蛋白降低,γ、α1、α2球蛋白均升高者。符合以上5项中第1项者,即可初步诊断,如果符合第1项再加第2项和第3项者即可确诊。如果具备了第4项第5项者更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43.
金辉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3):76-77
目的介绍应用腹腔镜配合医用胶治疗肝包虫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0月,用腹腔镜配合医用胶治疗7例肝包虫病。内囊摘除后残腔创面应用医用胶喷涂,达到快速粘合、固化和封闭创面的作用。结果手术共摘除包虫内囊9个,直径5~1.5cm,囊内液体450~1500ml。其中多房性囊肿1个,单房性6个。囊肿位于左外叶1个,左内叶2个,右前叶2个,右后叶3个;合并囊内感染1个,均为一次手术完成。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0min。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均于术后24h内下床活动,48h内恢复进食,平均住院9d。术前和术后口服阿苯咪唑,随访4个月~2年均无包虫复发及腹腔种植。结论应用腹腔镜配合医用生物胶治疗肝包虫病是安全、有效、易接受的方法,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44.
囊性肝包虫病自然发展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B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5例共1372个肝包虫囊肿(简称肝包囊)进行了分类研究。分析认为:肝包囊病经历着从发生发展到死亡的自然过程,其中人体对包囊病的免疫防御和修复机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类型包囊代表着肝包囊病不同的自然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5.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1例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8):48-48
患者,女,32岁,蒙族,牧民,体质量46kg。ASAI级,无肾功能异常,肝功能轻度改变。诉右上腹部肿物2年余,逐渐增大,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时有腹痛。查体:患者消瘦,营养差。右上腹部肿物,10—15cm质韧,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扣之有震颤感。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46.
<正>病人,男性,70岁。间断性便血1个月于2022年3月22日入院。直肠指诊:膝胸位,距肛门7 cm处触及菜花样肿物,边缘清,质地较硬,无触痛,肛门外括约肌松弛,退指指套少许染血。否认包虫病疫区接触史。肠镜病理结果示:(乙状结肠1):大肠黏膜息肉伴腺瘤样增生;(乙状结肠2):管状腺瘤;(直肠距肛门10~15 cm):中高分化腺癌(图1)。磁共振肝胆胰脾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提示肝内多发异常强化信号,倾向于炎性病变可能性大;腹腔多发增大淋巴结;肝内小囊肿;胆囊结石,胆囊炎。双源CT(上腹部+下腹部)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提示肝S2、6异常强化密度影,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7.
肝包虫破入胆道的超声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萍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7):528-529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9月~2004年1月收治的肝包虫破入胆道患者58例。全部患者均行超声检查。结果肝包虫破入胆道具有特征的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做出准确诊断。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肝包虫破入胆道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8.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临床少见,多发生于儿童,成年人少见。Pachera等[1]总结过去50年全世界15岁以上的UESL仅51例,国内报道仅7例[2]。我科2010年收治1例, 相似文献
49.
肝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是危害牧区人民健康以及使牧区人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影像学是囊型肝包虫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本文从影像学分型、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对囊型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肝包虫病是新疆牧区多发的一种传染病,肝包虫术后胆汁瘘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有些胆瘘量大,带管时间长,可达3月至2年,而且容易引起残腔感染,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本文讨论肝包虫术中预防术后残腔胆瘘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