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83篇 |
免费 | 2825篇 |
国内免费 | 13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69篇 |
儿科学 | 601篇 |
妇产科学 | 229篇 |
基础医学 | 1169篇 |
口腔科学 | 191篇 |
临床医学 | 10727篇 |
内科学 | 4084篇 |
皮肤病学 | 174篇 |
神经病学 | 491篇 |
特种医学 | 161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7篇 |
外科学 | 9541篇 |
综合类 | 15681篇 |
预防医学 | 3274篇 |
眼科学 | 384篇 |
药学 | 6296篇 |
152篇 | |
中国医学 | 8435篇 |
肿瘤学 | 34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6篇 |
2023年 | 1387篇 |
2022年 | 1707篇 |
2021年 | 2421篇 |
2020年 | 1583篇 |
2019年 | 1476篇 |
2018年 | 791篇 |
2017年 | 1330篇 |
2016年 | 1644篇 |
2015年 | 1821篇 |
2014年 | 3459篇 |
2013年 | 3132篇 |
2012年 | 4010篇 |
2011年 | 4283篇 |
2010年 | 4090篇 |
2009年 | 4002篇 |
2008年 | 3998篇 |
2007年 | 3434篇 |
2006年 | 3104篇 |
2005年 | 3010篇 |
2004年 | 2407篇 |
2003年 | 2109篇 |
2002年 | 1681篇 |
2001年 | 1555篇 |
2000年 | 1260篇 |
1999年 | 1051篇 |
1998年 | 1044篇 |
1997年 | 926篇 |
1996年 | 902篇 |
1995年 | 632篇 |
1994年 | 616篇 |
1993年 | 424篇 |
1992年 | 315篇 |
1991年 | 360篇 |
1990年 | 233篇 |
1989年 | 287篇 |
1988年 | 79篇 |
1987年 | 63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2001年9月至2006年11月对22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前期(90例)主要通过保护性造口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后期(137例)采用充分的引流、留置肛管、使用生物蛋白胶等预防措施和保守治疗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27例中12例(5.28%)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前期和后期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5.6%(5/90)、5.1% (7/137),χ^2=0.022,P=0.88,但前期5例吻合口漏中有4例行腹腔镜再手术并预防性造口,后期手术中6例(占6/7)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另1例因术后早期发生吻合口漏而接受再手术。5例再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后期再手术1例未行保护性造口。结论腹腔镜下再手术是治疗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式,腹腔镜于术预防吻合口漏的一系列措施增加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3.
应用吻合器法改进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管手法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已成为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标准术式,约50%的患者术后出现夜间的粪污。近年采用不剥离直肠黏膜、直接采用吻合器行保留肛门移行区(anal transitional zone,ATZ)的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canal anastomosis,IACA),明显提高了术后的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994.
经骶骨旁双切口后路途径行直肠病变切除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直肠的病变有时可采用经骶尾部途径切除,我们在应用此途径行直肠病变切除时发现,如切除尾骨或部分骶骨则手术创伤较大,如不切除尾骨或骶骨则游离直肠全周时较困难。为此,我们采用骶骨旁双切口代替原来单一的切口、不切除尾骨或骶骨而切开部分臀大肌以获得较开阔的手术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骶尾部压疮临床上较为常见,最易发生于截瘫患者,患者长期固定在同一体位卧床,致皮肤组织较薄的骶部长时间受压,引起局部组织血循环障碍、缺氧、坏死及溃疡而形成骶尾部压疮。对其采取一般的治疗均很难达到满意疗效,尤其是骶尾部深度压疮。笔者于2003年3月至2005年11月对9例骶尾部Ⅲ度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Miles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Miles术158例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旁造口46例,经腹直肌造口83例,经腹膜外造口29例;16例术后出现造口旁疝,其中经腹直肌旁11例,经腹直肌5例;对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痊愈,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复发病例;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和充分引流、抗感染后痊愈;1例慢性疼痛,给予对症治疗;未出现严重的补片相关并发症。结论本组患者造日旁疝的发生与造口方式、手术操作、腹压增加有关,根据病情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2月期间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收治的102例超低位直肠癌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术的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5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44例(开腹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经log-rank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检出淋巴结枚数明显多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结论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手术能达到同样的疗效,且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术)术后盆底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方法:将96例STAR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无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康复训练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8.7%(P<0.05)。结论:STARR术后应用盆底生物反馈康复训练有助于缓解排便障碍。 相似文献
999.
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繁多,由于部分手术广泛剥离对组织损伤较重,术后并发症、后遗症较多。我们于2009年7月-2013年3月。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加直肠黏膜套扎术联合消痔灵直肠黏膜下柱状注射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1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10~30次,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进行直肠肛管测压及结肠传输试验并作对比分析。结果:30例中有效23例,钡条排出率由治疗前的平均18.53%增至61.7l%(P<0.05),肛门一直肠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阈值下降(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